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秦始皇和漢武帝最大的失敗是什麼?《道德經》揭露戰爭的危害

秦始皇和漢武帝最大的失敗是什麼?《道德經》揭露戰爭的危害

秦國是一個以武力立國的國家,以「獵頭」衡量將士的軍功,什麼概念?你砍的腦袋越多,功勞就越大,在軍隊中的職位就越高,有人計算過,從秦獻公到秦昭王一共五代,虎狼之秦砍掉敵軍士兵的腦袋就有140萬之巨。

同志們,要知道,當時的一個國家也就是幾百萬人口,秦朝統一中國之前,戰國七雄加起來,共人口不到二千二百萬,秦國是其中的超級大國,人口大概佔到共人口的十分之三,也就是六百多萬,共有軍隊60多萬。長平之戰一戰,坑殺趙國軍人40餘萬。想想趙國當時的人口最多也就四五百萬,等於說將其全國十分之一的人口活埋了。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這140多萬個腦袋,大部分都是白起將軍一個人帶領秦國軍隊斬首的。所以後世很民間有很多傳說,比如白起轉世為蜈蚣精,一個巨大的蜈蚣被雷劈死之後,背上有「白起」字樣;又有一個老和尚轉世,說自己是白起的第六世,因為殺孽太重,前幾世都投胎為畜生,這一世終於為人。

可見白起儘管在戰爭史上是戰神級的軍事家,而在百姓的眼中,他就是一個殺人狂魔,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

北宋時期,東京洛陽修建聖王的廟宇,建成之後,宋太宗對工程進行了參觀檢閱,特意要求給管仲塑像,把他供奉在中堂,而把吳起和白起的塑像改成了壁畫像,並且降低了其祠堂的規模。可見皇室官方對於太好戰的人物也是有忌諱的,不管是出於忌憚還是什麼,總之是不希望過於嗜殺。

明代的開國元勛中有兩位的境遇也可以說明這一點。徐達和常遇春都是明朝的初代功臣,但是在殺入蘇州城的時候,徐達與民秋毫無犯,不曾濫殺一人,常遇春所過之處,一般都會進行殘酷的屠城。

所以徐達深受群眾的愛戴,他的子孫四世三公,子孫興旺,常遇春的後代基本都沒有好下場,不是被流放,就是因罪被殺,沒有傳下去幾代就斷子絕孫了。

秦始皇統治期間,先是用了十年時間,發動了無數次大小的戰爭,最終統一了六國,後來又攻擊百越之地,鎮壓五嶺地區的叛亂,無數的亡靈死於非命。

所以秦始皇雖然是一代雄主,開創了很多世界歷史上的奇蹟,但是他的江山始終搖搖欲墜,子孫後代也不爭氣,自己也客死在了巡遊的路上,但從個人的命運來說,實在很難說是幸運還是不幸。

漢武帝在歷史中的地位也很高,他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主要體現在於周圍少數民族國家的戰爭中,霍去病、衛青、李廣等戰爭神將也都出在他的朝代。不過成也戰爭敗也戰爭,也因為發動了很多戰爭,他在百姓的心目中並不是什麼明主,而是一個敗家子,窮兵黷武,很快就花光了祖先積攢下來的厚實的國庫家底,為後世留下了很多隱患。

酷炫的戰鬥技能和真正場面當然很讓人羨慕,可是自古以來,不管是古聖先賢還是文學思想大師,其實都是反戰的。老子自不必說,他甚至覺得考試爭第一,排隊掙前排都是一種罪過。

孔子也贊成軍隊是國之重器,不可輕易動用。所以子路很善於治理國家和打仗,他就經常批評他。

武俠大師金庸作品中的主人翁,太過好戰好鬥的都是反派角色,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們雖然武藝高強,但是一般都是不輕易出手的,出手只殺該殺之人。比如《射鵰英雄傳》,五絕之中只有歐陽鋒草菅人命,爭強好勝,所以他是整部小說中最大的反派,就像是遊戲關卡里的大王,所有人都想揍他。

《天龍八部》中的鳩摩智,武功極高,但是人品極差,既沒有敬畏之心,為了爭奪天下第一可以不擇手段,所以老爺子最後安排他自廢武功,也算是惡有惡報。

其實很好理解,佛家常常講,上天有好生之德,所謂天地仁心,仁就是好生,而不是好殺,好生必然就會反戰。

老子雖然也說過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這樣的話,但那是指聖人眼中沒有善惡,一視同仁,對待眾生沒有分別心,而不是說把人不當人看,人命在他們眼中就像草狗一樣。

天道本身是「中而未發」的,沒有偏向那一邊,聖人遵循天道,所以才會不分別對待,不搞特殊化。因為只要是搞特殊化,就是著相,就是掛礙,很容易讓人生出執念。只要心中有良知,自然就會向善,這是不慮而知、不學而能的天性,根本不需要特彆強調。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第30章中說,那些尊道而行,以道輔佐君主的人,從來都不以武力征服天下,而是以德服人。這就是王陽明為什麼說周武王滅商,如果放在周文王他就不會做的原因。

因為文王是一代聖王,他對於天道的感悟自然要比武王深刻的多,所以在治理國家的時候,自然會更加符合道的標準,武王雖然不能說他崇尚武力,但畢竟是他先動的手。

戰爭的破壞力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是熱愛生活,心存善念的人,都對它抱有恐懼之心。所謂「大軍之後,必有凶年」,一場戰爭過後,不管是戰勝方還是戰敗方,都會大傷元氣,只是程度不同恢復的速度不同而已。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美蘇爭霸前夕,蘇聯的產業體系雖然還不完整,經濟結構不夠完備,但是已經具備了與美國相抗衡的實力,一場殘酷的拉鋸戰之後,整個國家被拖垮,分裂成了十幾個小國。

美國雖然勝了,但是他們也沒佔到多少便宜,相比之前做一個靜靜的軍火商發著一筆筆的戰爭財還是吃力不討好的。

這也給美國留下了一個幻覺,總覺得可以從戰爭中撈到不少油水,不走正道,總想著通過欺負別人來壯大自己。現在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隨著美蘇爭霸的結束,之後的戰爭,美國基本沒佔到什麼便宜。

遠的不說美越戰爭,那簡直是老美的噩夢,即使是抗美援朝戰爭,近年來針對伊拉克和伊朗、阿富汗的戰爭,每一次都沒有他們預期的那樣好,每次都被拖入一種難以自拔的深淵。

所以老子告誡世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即使是一時成功了,也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以為是因為自己是通過武力取得的,也不要以此為榮,否則很快就會導致失敗,自嘗苦果。

物壯則老,一件事情一旦用力過猛,必然就會走向衰落和死亡。

所以中國古代有一個傳統,每次戰爭過後都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儀式,那就是祭奠在戰爭中死去的亡靈,即使是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古人也不會像現在,打了勝仗還要慶祝,他們認為不管是死了誰,都是有悖天理的。還有秋後問斬,春天不狩獵、捕魚不用太小的網等,都體現對於「殺生」的敬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符號帝國 的精彩文章:

天長地久的終極秘密是什麼?老子在《道德經》里這樣說
大荒中三個先知,小的1公分,大的2千里,最後一個懂鳥獸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