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擁有五個炮塔的T-35坦克,為何不是攻堅利器,而是失敗典型?

擁有五個炮塔的T-35坦克,為何不是攻堅利器,而是失敗典型?

談到坦克,想必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碩大的體型,鋼鐵的盔甲,以及那一門格外顯眼的大炮了,畢竟這是現代坦克的主流外形。但是,坦克的發展並非完全朝著這個「最終形態」大步向前,相反,其在「科技點」的路上也走了不少彎路。其中頗具影響的代表,就是多炮塔坦克的思路,而多炮塔坦克中的一個經典例子,就是蘇聯的T-35坦克。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20世紀30年代,當時坦克還沒有清晰定位,大規模裝甲戰的理念尚未產生。坦克的主要用途,便是協助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單炮塔坦克在這一理念下,自然滿足不了火力支援的需要,因此擁有著更多炮塔的坦克便應運而生。而當時的蘇聯國力正處於高速上升時期,自然緊跟時代潮流。

出於對自己國力的炫耀與對軍事強國的追求,蘇聯祭出了T-35坦克這一撒手鐧,一時風光無限。據悉,T-35坦克為雙層五炮塔設計,為了塞下如此多的炮塔,該型坦克總重量不可避免地逼近到了50噸,成員也達到11人,與當時大部分國家的「單薄」坦克相比,T-35坦克無異是個龐然大物。

如此多的炮塔,帶來的最大增益莫過於火力了。試想一下,在步兵和坦克組成的混合方隊中,T-35憑藉自己兇猛的火力,對敵軍步兵方隊或要塞進行狂轟濫炸,敵方士氣早已降低大半,此時再發動一輪衝鋒,勝利便近在眼前。那麼,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事實上,T-35坦克自誕生之後,就已遠遠落後於當時戰爭的發展方向。

原來,儘管T-35有著數量眾多的炮塔,看似火力很猛,但卻強而不精。因為採用了大量炮塔,這導致T-35單個的火炮威力很小,最大的一門僅為76毫米小倍徑榴彈炮,在面對敵方步兵甚至一些防禦工事時尚可勉強應對,但是在面對敵軍的裝甲洪流時,就會變得無可奈何,因為這樣的火力,根本擊不穿敵方的厚裝甲。

而由於多炮塔帶來的複雜設計佔據了大量空間,再加之本身也避免整車過重,T-35坦克裝甲最薄處僅為30毫米,在面對敵方火炮時毫無招架之力。更為重要的是,該坦克最大速度僅為30公里每小時,越野性能幾乎沒有,不光不能原地轉向,甚至就連大一點的水坑也繞過不去。

於是,在蘇德戰爭初期,T-35所取得的戰績,大概就是憑藉龐大的體型嚇唬了一下德軍。在中後期,該型坦克因戰損或故障消耗殆盡,而蘇聯方面也持放棄態度,T-35隨之徹底沒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尖刀 的精彩文章:

中越戰爭,他用雙腿和左臂救了全軍,19歲少女被感動,主動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