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Lancet Psychiatry:在CBT中添加氟西汀對青少年幾乎沒有益處!「研究速遞」

Lancet Psychiatry:在CBT中添加氟西汀對青少年幾乎沒有益處!「研究速遞」

《柳葉刀精神病學》(Lancet Psychiatry) 9月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再次把青少年使用抗抑鬱藥物的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由澳大利亞墨爾本國家青年精神健康卓越中心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臨床試驗發現,認知行為療法(CBT)與氟西汀聯合治療在改善青少年重度抑鬱癥狀方面並不優於單獨使用CBT。對於18歲及以上的患者,有一些跡象表明聯合治療比單純的CBT治療更有效,尤其是當患者同時出現焦慮癥狀時。

YoDA-C研究

青年抑鬱症緩解聯合治療(YoDA-C)研究包括153名年齡在15至25歲之間的參與者,他們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鬱症(蒙哥馬利-阿斯伯格抑鬱量表MADRS得分在20分以上)。所有參與者每周接受50分鐘的CBT治療,並接受每日氟西汀(最高40毫克/天)或安慰劑,持續12周。研究人員每四周評估參與者的抑鬱和焦慮癥狀、社交功能、生活質量和自殺念頭。

12周後,兩組患者抑鬱癥狀改善情況無統計學差異。接受CBT加氟西汀治療的患者MADRS評分下降15.1分,接受CBT加安慰劑治療的患者MADRS評分下降13.7分。兩組患者的緩解率(MADRS評分為7或更低)相似:CBT加氟西汀組24%,CBT加安慰劑組19%。同樣,兩個治療組的次要指標也相似,如自我報告抑鬱癥狀的改善,社會功能和總體生活質量。

一個例外是焦慮癥狀,由廣泛性焦慮障礙7項量表(GAD-7)測量。氟西汀組GAD-7得分下降5.3分,安慰劑組GAD-7得分下降了3.2分,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對不同年齡組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18歲及以上的參與者對氟西汀的反應通常比18歲以下的參與者更強烈。儘管MADRS評分相似,但與安慰劑相比,服用氟西汀的18歲以上參與者在所有次要指標(焦慮、自我報告的抑鬱癥狀、社交功能和生活質量)上都有統計學上顯著的改善。18歲以下的參與者在這些評估中沒有顯示出明顯的改善。

YoDA-C研究與TADS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氟西汀對18歲以下的參與者沒有任何益處,這與青少年抑鬱症治療研究(TADS)的結果形成了鮮明對比。後一項研究發現,與單獨使用CBT相比,將CBT與氟西汀聯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改善17歲以下青少年的抑鬱癥狀。這兩項研究有一個關鍵的區別:YoDA-C中對照組使用安慰劑,而ADS則沒有。

雖然安慰劑的使用有助於消除患者和研究者的潛在偏見,「由於在青年抑鬱症研究中看到的高安慰劑效應,我們不能假定CBT加安慰劑與單獨的CBT具有相同的臨床效果,」都靈大學精神病學教授Benedetto Vitiello醫學博士在《柳葉刀》隨筆社論中寫道,「YoDA-C的大部分設計旨在使其適用於現實世界:參與者包括青少年和年輕人,他們來自墨爾本各地的當地診所,而且排除標準極少(即使是青少年,自殺念頭已納入本試驗)。但是,由於醫生在實踐中無法從倫理上為患者提供安慰劑,因此加入安慰劑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實用性」。

這些報道的差異凸顯了非特異性治療因素的重要性,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患者對藥物的反應。非特異性因素包括患者服藥後的希望和期望,以及患者與醫生或治療師之間形成的治療聯繫。因此,醫生在處方抗抑鬱葯時,不應低估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總的來說,TADS和YoDA-C的結果都表明,在CBT中加入抗抑鬱劑可以改善癥狀,儘管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特異性因素造成的。爭論的焦點就變成了這些改善是否值得冒險,因為使用抗抑鬱藥物具有潛在風險,在年輕人中包括潛在自殺念頭的黑框警告。有趣的是,與YoDA-C研究中的安慰劑組相比,CBT加氟西汀組的自殺企圖更少,但氟西汀組的參與者報告的非自殺性自殘事件是安慰劑組的兩倍。在這兩種情況下,事件的總數都很小,並且沒有統計上的差異。

YoDA-C由澳大利亞國家衛生和醫學研究委員會資助。

參考文獻

Davey C G, Chanen A M, Hetrick S E, et al. The addition of fluoxetine to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for youth depression (YoDA-C):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re clinical trial[J]. The Lancet Psychiatry, 2019, 6(9): 735-74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話精神 的精彩文章:

飲食與抑鬱:從流行病學到新型療法「研究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