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歷史上的山西軍工系統為什麼這麼強?

歷史上的山西軍工系統為什麼這麼強?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1193-老醯的軍火夢

作者:大福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生菜

看過《亮劍》的觀眾一定對楚雲飛晉綏軍358團的炮營記憶深刻。雖然這個炮營一直都只存在在台詞里,但第一次出場就擊毀了日軍汽車,還是讓很多觀眾大呼痛快。

而主角李雲龍顯然也一直惦記著楚兄的這個寶貝營,甚至還曾派步兵在炮兵營邊演習,隨時都有吃掉它的意圖。

沒事演個習(圖片@《亮劍》)

那麼那個時候的晉綏軍到底有沒有讓一個團自帶一個炮營的能力呢?

這與那時候山西軍工系統的建設水平大有關係。

走向鼎盛

明清之際,晉商以擅長經營聞名天下。但到了近代,中國的貿易方式轉而以海洋貿易為重頭,擅長陸地商路的晉商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沒能趕上開埠的末班車,逐漸衰落。而當地的工商業發展也因為商業不夠繁盛而受到了影響。

表現清朝晉商在多倫地區經商的浮雕

(圖片@圖蟲·創意)

山西最早的國營製造業企業山西機器局,直到1898年才在山西巡撫胡聘之的堅持下建成,是為山西軍火工業的源頭。然而這家工廠直到清朝滅亡,也是一隻槍也造不出來,只能維修機械,主要產品甚至還停留在大刀長矛的水平。

等到技術水平進步了,也不過是能生產抬槍這種傳統火器,大大落後於當時的軍事科技。

老抬槍

說是槍,也就能打個鳥

(圖片@圖蟲·創意)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閻錫山就任山西都督。此時他還尚未在山西站住腳跟,如果能重塑山西機器局,那不僅能顯示自己的實業能力,也能用新式槍炮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屬於一舉兩得的美事。

有志為國父鞍前馬後建設祖國

不過當前掌握實權的乃是袁世凱

(圖片@Wikipedia)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委派從英國留學的李蒙淑擔任機器局局長,還購置了一批機床。

但這一切都是在檯面下悄悄進行的。初來乍到的閻錫山對袁世凱充滿恐懼,不敢搞出太大的動靜。

不過袁世凱當年面臨的問題

遠比地方督軍擁兵自重要複雜

袁大頭即將稱帝,也即將歸天,一切都是那麼快

(圖片@Wikipedia)

1914年,閻錫山將山西機器廠改名為山西陸軍修械所,又買了些機器使規模稍有擴大,技術上也已經可以生產刺刀和少量步槍了。等到1917年袁世凱徹底倒台,閻錫山趕緊與段祺瑞搞好關係,成為了山西省省長,掌握山西軍政大權。

這樣一群面目模糊的人

其實是當年真正的實權派——督軍團

(由各省的閻錫山們組成)

(圖片@圖蟲·創意)

山西軍工業也迎來了一場新的變革。

1917年,閻錫山就派劉篤恭等10人到漢陽兵工廠學習,又派王殿鰲等十人到本地修械所學習,以培養技術骨幹。另一面,他繼續大力從外部購買機器。人才器械兩手抓,到了1920年,山西陸軍修械所與山西銅元局合併為了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

漢陽兵工廠舊照,這可是中國近代兵工業的支柱

(圖片@圖蟲·創意)

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分為三科,第一科轄銅元廠、炮廠、機關槍廠等7個工廠;第二科轄槍彈廠、炮廠等6個工廠;第三科設熔煉廠、煉銅廠兩廠,把軍工鑄幣的上下游產業鏈全包了。

此時的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也早非吳下阿蒙,除了修理軍械的老本行,還能造子彈、造步槍、造機槍,之後又設立飛機廠造出了兩架飛機。

當然,飛機製造也是引進和仿造同時搞起

雖然對於當時的歐洲已經很簡單,對中國還是挺難的

1924年,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已經有機器1100餘部,員工5000多人。為了解決原材料困難的問題,閻錫山又於1925年設立育才鍊鋼廠和育才機器廠,次年又將無煙藥廠、硝酸廠、炸藥廠由工藝實習廠划出與育才鍊鋼廠和育才機器廠合併成為山西火藥廠,可日產無煙火藥2000公斤,產量為全國第一。

這為後來山西軍工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27年,山西軍人實習廠改名為太原兵工廠,也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期。

太原兵工廠舊址

(圖片@圖蟲·創意)

這座大兵工廠下轄6大處,二十幾個工廠,有機器3800餘部,員工1萬人,其設備大多採購於德日兩國,「在當時世界也為最新水平」,每月可造輕重火炮35門,迫擊炮上百門,規模與當時全國最大的漢陽兵工廠和瀋陽兵工廠不相上下。

戰場上拼的就是誰子彈多

全面裝備衝鋒槍當然比三八大蓋強多了

但彈藥消耗量也是驚人的

(圖片來自Wikipedia@Andrew Butko)

更重要的是在山西火藥廠的支持下實現了從原材料到兵器生產一整套完備的系統。龐大的軍工企業不僅滿足晉軍自己的需求,還遠銷陝西、甘肅等地,甚至連李宗仁都成為其客戶之一。

然而這時候手裡有槍的閻錫山做出了一次誤判,聯合馮玉祥與蔣介石展開中原大戰。兵敗後,閻錫山戰敗逃離山西,兵工廠也被張學良接收。奉系少帥當然不會對晉軍命脈撥發什麼資源,太原兵工廠也不得不停止生產,改名為晉綏修械所,干起了修理的老本行。

中原大戰前的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

本來好好的就打起來了(背後還有各國勢力幫襯)

(圖片來自Wikipedia)

一直到蔣介石陷入寧粵對峙,閻錫山於1932年返回山西重掌大權時,這套兵工設施才重現雄風。然而和袁世凱時代一樣,為了不引起蔣介石的懷疑,閻錫山將晉綏修械所改名為壬申製造廠以示不造軍火。

然而在製造廠和維修廠的外殼下,原有的炮廠、衝鋒槍廠都在開足馬力工作。

這時候閻老醯兒也是上過時代雜誌的人物了

不知是不是因為他對中國軍工產業的巨大貢獻

(圖片來自Wikipedia@International TIME Magazine)

後來,閻錫山又找到了更隱秘的操作手法,以公民身份成立了多家「民營民用機械廠」,比如1934年成立的西北實業公司,壬申製造廠炮廠改名的機車廠、衝鋒槍廠改名的鐵工廠等等,掩人耳目。經過一段時間修生養息,山西軍工企業的產量迅速恢復到中原大戰以前的水平。

發展有道

然而隨著生產規模擴大,產品線也越來越複雜,錢和人才的難題也越來越凸顯。

首先是錢,這對於閻錫山來說倒不成問題。他有一句名言:「一元按照十元花」,對於建工廠的每一項花費都精打細算,山西實業公司就曾建立會計制度為工廠每一項花費做出規劃。

但關鍵還是得生財有道。當時的山西稅務工作壓力很大,除了截留國稅外還要給老百姓加稅。設立銀行、濫發紙幣這樣的軍閥傳統藝能就更不提了。閻錫山還獨創了一套用銅元廠造銅元和用及一些民用工廠搞輕工業盈利的模式。

山西造銅元,找馬爸爸還能買到靠譜的?

其次是人才,尤其是能操作那些洋碼子機器的高端工業人才。閻錫山先後從國外請了8位工程師(德國五位、英、法、丹麥各一位),用一般人員數倍的工資留住外國專家。

但節約成本最好的辦法還是培養本土人才。因此在閻錫山的時代,服務於工業的山西教育業發展也是如火如荼。

1919年,山西外國文言學校成立,主要目的是對技術人員進行語言培訓然後再公派出國學習,所派學生回國後大多官居要職用自己的知識為山西工業的發展做貢獻。

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則能提供優秀的產業工人,因此閻錫山頒布了《山西省實行義務教育章程》和《山西省用民政治實行大綱》,對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做出了詳細的規定,並在經費等各個方面大力扶持。

1924年,全省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72%,全省有公立學校25398座,學生10萬餘人,成為各省推行義務教育的典範,成為了被當時的總統徐世昌稱為「模範省」。

職業教育方面,閻錫山將職業教育分為培養技術骨幹的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技術人才的中等職業教育和培養工業解決就業的初等職業教育三類,以及針對超過入學年齡人的「補習教育」,並慷慨解囊進行補貼。

當年山西職業學校經費是山東等地的數倍以上,並且有大量機會進入工廠實習乃至學校自己設立實驗工廠。這為山西軍事工業輸送了大量熟練的產業工人,也為山西軍工武器的創新奠定了基礎。

山西軍工大發展,工農紅軍其實也受益其中

(圖片來自Wikipedia)

衰落

1937年,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同年11月9日,太原失守,閻錫山苦心經營二十年的重鎮再次易手。

雖然閻錫山早就已經著手轉移太原地區的工廠,但戰事倉促,完全轉移根本不現實。最終西北製造廠所搬出機器原料不到五十分之一,3000多部機器被日軍擄走為已用。

搬出的工廠則大多安置於晉西南、陝西、四川等後方地區,雖然設備人員經過搬遷均殘破不全,但經過整頓後還是能繼續生產武器支援前線。城固、廣元、鄉寧等地的工廠每月仍可生產步槍三千支、機槍上百挺。

大同和娘子關失守後,太原陷落也就不遠了

但是最低程度也能將日軍堵截在山西的盆地之內

中國軍隊則退居山區持續威脅日軍

但經此大劫,山西的軍工老底子還是被掏空了,失去了火炮生產能力,昔日盛世已如昨日黃花般一去不復返。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閻錫山終於回到了太原。經歷了日寇掠奪和美蔣大轟炸的火藥廠和鋼鐵廠受到嚴重破壞,從軍工生產到原料生產都遭到了致命打擊。

辦公樓還給閻老醯兒留著,但山西已然殘破不堪

(圖片來自Wikipedia@Gomeying)

但面臨著內戰壓力的閻錫山還是一邊爭取美援,一邊將所獲得的資源全部投入軍工生產,頑強地將產量恢復到戰前水平。那時的山西,每月可以生產山炮幾十門,迫擊炮上百門,仍然不失為一個軍工強省。

然而這並沒有擋住解放軍前進的腳步。1949年4月,太原解放,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宣告結束。他的一切軍工產業都被解放軍接收,成為了新中國山西工業發展的底子。山西工業的新時代,也宣告開始了。

山西河邊村閻錫山舊居

現在也是個景點

(圖片@圖蟲·創意)

在閻錫山治下,山西完成了輕重工業的第一次原始積累。閻氏手中的工廠,能造山炮衝鋒槍,也能造馬鞍肉罐頭,形成了一整套「小而全」的軍事體系。

閻錫山敢於發動中原大戰、有能力在抗戰初期抵抗日軍,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同時這次工業大發展也為山西的教育注入了一支強心劑,讓山西暫時恢復了文教重鎮的榮光。

1948年的老醯兒已經退居二線

但年輕時候的愛好沒有變

(圖片來自Wikipedia)

但對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確實也不應過於高估。閻錫山治下的山西軍工產業存在民國時期工業發展的所有弊病,比如官僚管理造成的效率低下、生產能力強而設計能力弱等等。另外在建廠和人才培養期間,閻錫山對山西的民脂民膏剝削過猛,也給山西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這就是楚雲飛時期山西軍工產業的本來面目。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Wikipedia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誰是世界第二長城?地球知識局
在遙遠的西南深處卻有一支維吾爾族人,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