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二胎時代,我們欠所有幫忙帶孩子的老人,一句「謝謝」!

二胎時代,我們欠所有幫忙帶孩子的老人,一句「謝謝」!

-01-

一說起團圓,這幾年的感覺,不會像剛剛畢業那會兒那麼想家了。

這是因為自己在大城市裡組建了新的家庭,老人也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孩子,一家子經常聚在一起。

所以每逢佳節,思鄉的情緒就不會如當初見不著親人的那幾年,那麼濃烈和揪心了。

當年,多少人因為夢想和不甘,選擇「北漂」、「深漂」,為的是自己,也嘗盡了「漂」這個詞的箇中滋味。

而今天,「漂」不再僅僅是年輕人的標籤。

對於不少中國老人而言,「漂」也成為他們的常態,他們也因此擁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老年漂

「老年漂」,顧名思義,老了,還在漂泊。

但他們並非為了自己去漂泊,而是為了兒女。

他們到了晚年,還要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與兒女長期居住,幫兒女帶孩子,緩解他們的生活壓力。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

其中,有將近一半的老人,是專門「漂」來幫兒女帶娃的。

一家人三代同堂,按理說,應該是其樂融融,但實際並非如此。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就曾做過一個調查,在隨遷老人中:

71.5%的人表示「社交圈子窄,會孤獨寂寞」;

59.2%的人表示「與子女生活習慣不同,容易產生矛盾」;

還有「來到陌生的城市,會無所適從」、「子女條件有限,老人被動分居」、「語言不通」等問題的存在。

給兒女帶孩子,多少「老年漂」處於一種既心甘情願,又迫不得已的兩難中。

因為親情和愛,他們不放心自己的孫子孫女給別人帶,心甘情願自己帶;

而面對遠離家鄉,到一個陌生城市生活,他們又迫不得已。

實在是兩難。

-02-

晚霞燦爛落紅美,人到花甲正金秋。

五六十歲的晚年,剛剛退休,剛剛能放下兒女和工作,開始做點自己以往沒做過的事,去去一直想去的地方,本應是人生最美的時候。

但是老人卻只能犧牲自己的悠閑時光,從自己相熟的圈子來到子女身邊「效力」。

這一來,少則2年、3年,多則不知道期限。

這其中,付出的不僅僅是時光,還有體力,精力,心力。

陳阿姨6年前就來到深圳給女兒帶孩子,儘管住的是將近200平米的大房子,但陳阿姨還是覺得寂寞:

「畢竟不是在自己家,不自在。

帶娃這幾年,她覺得自己「一下老了十幾歲」。

她曾經是老年合唱團的成員,愛穿漂亮衣服,還不時去燙個流行的髮型。

為了照顧外孫女,她收起五顏六色的衣服,放下自己的愛好,從老家來到深圳,蝸居在這個不熟悉的房子里。

女兒女婿工作忙,做飯、做家務、帶孩子幾乎都是她一個人。

夏天一到,頭髮和臉每天都是油乎乎的,完全顧不上去收拾自己。

最重要的,是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說話。

「老伴來住了半年,不適應,高血壓的老毛病犯了,就回去了。一輩子在一起,到老了倒分開了。

另一位劉叔叔是主動過來兒女的城市幫忙帶孩子的,但是現在他很後悔。

劉叔叔的孫子在上幼兒園,正是貪玩的年紀,有時候跑起來,老人家根本追不上他。

一天,他帶著孫子在小區樓下玩滑板車,一向細心的他還給孫子帶上了頭盔,怕他摔傷。

孫子在前面騎,他老人家在後面跟著跑。

結果到了一個路口時,有個人騎著電動車突然間沖了出來,把他們倆都撞倒了。

按理說那段路是不讓人騎車的。

孫子的胳膊骨折了,劉叔叔的腰也扭了,頭上還縫了5針。

在醫院裡,兒子兒媳沒朝他發火,但也沒關心過他的傷,連一兩句安慰都沒有,那兩天就當他不存在了一樣。

對於孫子的傷,他很自責,還因為這次的驚嚇,經常失眠,連做夢都是孩子被車撞的場景。

但同時,兒子兒媳的反應,也讓他寒了心,等孫子完全康復之後,他就想回老家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這句話,本不該用在子女都在身邊的這些老人身上。

但事實上,多少「老年漂」,雖然跟一家子住在一起,卻是孤獨和寂寞的。

他們日復一日埋頭帶孩子,這件似乎「天經地義」的事,成了他們晚年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為了孩子,他們多久沒有放過半天假,

多久沒有好好睡過一個整覺,

多久沒有一個人清靜地散散步,

多久沒有心情去寫寫喜歡的毛筆字,

多久沒有到熟悉的小店吃個早餐……

他們很累,他們很寂寞,但他們依然莫名地堅持著。

-03-

之前有一段時間,婆婆身體不好,回家靜養,那段時間都是我提早下班去接嬌嬌。

記得有一次在接孩子時,一個全職媽媽跟我說過一個她觀察到的現象:

「你看,這個幼兒園門口,來接孩子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家,像我們這種年輕媽媽,少之又少。

我在小區里待的時間長,認識的人多。

見到有些媽媽明明有老人幫忙帶孩子,自己可以輕輕鬆鬆上班去,還老是抱怨老人帶不好孩子。

我見著這樣的人就不喜歡,他們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她的這番話,給了我很大的警醒,讓我不時反思自己跟老人的相處有沒有問題。

老人家帶孩子,多少都會有跟我們的理念不合,或者達不到我們要求的時候,而我們總是習慣吐槽。

但是,很多老人家,為了帶孫輩,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

記得2014年曾經發生了這樣一則悲劇。

一位廣州的郭奶奶,她從2008年開始給兩個兒子帶孩子,兩個兒子都生了二胎。

6年多的時間裡,穿梭在廣州、海口、哈爾濱3座城市之間,一共帶了4個孫子孫女。

這6個年頭裡,她過的不是子孫滿堂的幸福晚年,而是疲於奔命帶娃的生活。

這期間,因為太累,她患上了肩周炎、糖尿病等老年病,多次提出不想帶孩子了,但兒女都不願意,只要她來帶。

家裡的老伴還因為她帶孫子,長期不回家,在外面有了相好,要跟她離婚。

郭奶奶完全陷入費力不討好,無人理解、無人支援、無人回應的絕境之中。

終於,在2014年5月的一天,

郭奶奶因為累了一天,疲憊不堪,半夜搖搖晃晃地起來給孫女沖牛奶。

由於心急,牛奶的溫度太高了竟沒有發現,孩子被燙哭了。

兒媳心疼孩子,忍不住罵了郭奶奶,還吩咐郭奶奶要多抱一會孩子,把孩子哄睡了再放下來。

然後兒媳轉身自己回房間睡覺去了。

郭奶奶越想越覺得生活無望,凌晨3點多,郭奶奶抱著三個多月的孫女從樓上跳了下去……

老人帶孩子,遠比我們想的辛苦。

他們到了這個年紀,體力和精力都在走下坡路,卻還要操持年輕人幹起來都覺得累的活兒,能咬牙堅持的,都不容易。

他們為了讓子女負擔小一點、讓孫輩成長得更好,藏著自己的累。

有委屈往肚子里吞,有眼淚在夜裡流,第二天依舊繼續裝著沒事,開始他們的例行工作。

而支撐他們日復一日堅持下來的,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愛。

因為他們愛我們,所以願意承受一切,願意為子孫們多做一些。

他們的愛,是多麼地無條件。

圖片來源:貴陽晚報

在貴州,一個80歲的老人,背著一籮筐雞蛋,獨自走了,整整12個小時,為的是給孫子送雞蛋。

長長的60多公里的路上,他只惦記著一件事——在外打工的孫子過的好不好。

甘肅一個將近70歲的奶奶,患有視網膜脫離,她擔心自己失明,提前給六個孫子孫女親手縫好了上百件結婚的用品。

還沒結婚的孫輩們,最大的22歲,最小的還在上小學,準備這些「嫁妝」,用了她十多年的時間。

而比起孫子孫女,其實老人家們更愛我們。

還記得這張讓人淚目的圖片嗎?

年輕的媽媽一口一口的喂著自己的女兒,而她的媽媽就站在她身邊,也在一口一口喂著她。

我們的爸爸媽媽,孩子們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永遠都是那個竭盡所能給我們一切的人。

就如現在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04-

的確,老人家帶孩子,是會有些問題。

也許他們經常覺得孩子會餓,會冷,所以總是追著孩子屁股喂飯,把孩子裹成個粽子;

也許他們總冷不丁冒出個偏方,說是能治好孩子的病,而讓當媽的在一旁提心弔膽;

也許他們不該在孩子摔跤時,上前扶一把,這跟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堅強的理念不合;

也許他們經常在孩子哭鬧著要這要那時,都滿足,這在我們眼裡是溺愛……

可別忘了,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他們的這些問題,也全都源於深愛啊!

在養娃的路上,誰不是一邊嫌棄老人家,一邊又離不開他們呢?

居里夫人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

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老人家不遠萬里,放下一切,來到陌生的地方,幫我們好好帶孩子。

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如果能夠好好說話,好好溝通,一切都會不一樣。

要記得,如今幾乎成了全職免費保姆的老人家們,是我們心中的避風港,是那個拼盡全力愛我們的人。

現在我們在外能安心打拚,回家能有口熱飯,也都是因為他們犧牲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心甘情願陪在我們身邊。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愛我們之深、為我們負擔。

所以,當自己又要開始對老人家有抱怨、有情緒時,記得提醒自己: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耐心、溫柔。

所以,我們也欠所有幫忙帶孩子的老人,一句「謝謝」!

不管你是在心裡默念,還是對著老人說出來,只要我們發自內心有謝意,就夠了。

跟他們,說聲「謝謝」吧。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大師 的精彩文章:

岳雲鵬凌晨為1首歌失眠:每個聽哭的人,都有故事……
「中國諾貝爾獎」首位獲獎女性!誰說寶媽當不好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