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300位女性親述:原生家庭限制了我對幸福的想像

300位女性親述:原生家庭限制了我對幸福的想像

家,是每個人生命軌跡開始的地方,也是大多數人最終會選擇的歸宿,就是所謂的「成家」。因為「家」所帶給人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是難以被替代的,有家,就意味有家人在,有家人可以團聚,在各種節日,比如除夕、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等等;在平時也一樣,因為家人的存在,會更加溫暖,會帶來力量。

同樣,「家」包含著每個人複雜的情感,也是每個人心裡最深的烙印。在我的來訪者身上,我特別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原生家庭不至於完全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但它確實影響著大多數人的生活。很多人在成年後,組建的新家庭,就是原生家庭的翻版,或者改良版。

01

丹玲從小看著爸爸媽媽吵架,媽媽不止一次跟她講過自己想要離婚,也經常在她面前訴說自己的辛苦,她最常跟丹玲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爸爸的心就從來沒在這個家裡,以後千萬不要找你爸爸這樣的男人。」

丹玲在我的諮詢室時,對我說了這樣一番話:「我也挺心疼我媽的,在家裡,她付出得更多,我爸總是讓她失望,自己掙的錢自己花,也不上進,後來他們都不說話了。我從小就覺得我的家庭不幸福,也覺得自己心裡一直是空的,我和我爸一直不親近,我心裡對他有恨,覺得他對我媽不好,這不是一個家該有的樣子。」

丹玲成年後,很迫切地想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她也告訴自己一定不要找像爸爸那樣的人。可在結婚2年後,她發現她和丈夫的相處模式,簡直和她父母一模一樣。她總是控制不住地生氣,挑老公毛病,然後老公就開始躲,越來越不愛回家,回家後的話也越來越少。兩個人不是吵架,就是不說話。她想要自己的小家庭有「家」的感覺,但最後她像是又回到了小時候,在扮演媽媽的那個角色。

02

不僅丹玲,在我的來訪者中,這樣的案例很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1.強迫性重複會帶來熟悉感和安全感

當一個人處於陌生的環境下,會產生不安,也會本能地建立起心理防線;相反,當一個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就會有安全感,哪怕這個環境是糟糕的。所以,在成年後,我們依舊會本能地選擇有熟悉感的人和事。就像丹玲,她選擇的另一半和她的父親是很相似的,這就是潛意識的選擇。即便在頭腦層面她是拒絕的,但潛意識中的熟悉感和安全感是難以抗拒的。

2.過去所學習到的經驗

很多成年人是不懂得「愛」這件事情的,也不知道怎麼樣和另一半相處,因為沒有人教過他們這件事,他們的經驗為零。他們從原生家庭中,學習到更多的是糟糕的處理方式。比如用指責表達自己的需求。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心裡想的是「老公我想你早點回家」,嘴上說出來卻成了「你要不想回家就別回了」。像丹玲,她只會用憤怒來表達自己內心很受傷,希望得到關心和愛。她從媽媽身上看到的就是這樣,她不會用其他方式去表達,沒有人教過她,她沒能夠感受到真正的愛,自然不懂。

3.沒有形成新的體驗,只有「理想模型」

在原生家庭中,沒有體驗過好的愛,那麼,就要成年後自己去創造新的體驗,然後從中學習到好的表達溝通模式。但在親密關係中,這依舊是困難的,原因還是體驗的匱乏。就像武志紅曾經說過的,一個人沒有體驗過60分,才會去追求100分完美的東西,如果體驗過60分,那麼他就已經很滿足了。

丹玲在看到了父母婚姻不好的樣子,她清楚地知道什麼是糟糕的婚姻,那麼她腦海中勢必會有「理想的婚姻」,那這個「理想模型」是她自己定義的,是偏離現實的。比如有一些人會覺得「結婚就會幸福」,這就是他們的「理想模型」,事實上,婚姻是需要經營的;還有一些男人會覺得,你是我妻子,生孩子就理所應當,所以你說自己辛苦就是矯情,這就是純粹自我的想法。

03

那對於已經結婚,組建家庭的人來說,怎麼樣讓家庭更加健康、有愛、溫暖呢?

第一,更多地關注孩子

綜藝節目《少年說》有一期中,一個小女孩在天台向大家「哭訴」:自己的妹妹經常欺負自己,只要妹妹告狀,父親每次都不分青紅皂白批評她,覺得她比妹妹大,就應該讓著妹妹。

父親聽她說完,不僅沒有一點悔意,還理直氣壯地搬出了孔融讓梨的故事,說因為她大就應該讓著妹妹。可想而知,這個孩子平時在家裡是怎麼樣的,長大後心裡又會留下多少陰影。但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每個來我諮詢室的人,曾經都是那個無助的孩子。所以,在家庭中,父母傾聽孩子、關心孩子、愛孩子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所有的一切都會被記得,會讓他們的人生不一樣。

第二,調整好和另一半的相處模式

有句話很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個好的家庭,必備條件是父母相愛,只有父母相愛,孩子才能真切地在家裡感受到愛,成長得更健康。婚姻關係決定了家庭的溫度。那要讓家庭變得有溫度,我有幾個切實的小建議:

1.回想一下每次生氣吵架時的導火索,找到容易讓你情緒失控的點,可能是對方的某個動作、表情或者某句話。那當下次爆發前,在心裡大聲喊「停」。這樣可以減少失控的時刻。

2.試著為對方做一些小事,比如倒杯水、擠牙膏、洗水果、抱一下等等。

3.可以給對方寫封信或者小紙條,在紀念日時、鬧彆扭後,包括平時也可以。

4.和孩子一起互動,享受家庭的溫馨時刻,增加一家人之間的情感紐帶。

第三,定期開展一些家庭活動

比如在孩子假期,可以休年假一家人出去旅行;也可以在周末定期帶孩子去玩、去體驗一些有意思的東西;還可以在各個節假日,一家人做一點有儀式感的東西,過年可以寫春聯,一起辦年貨,中秋節可以出去野炊、看月亮,重陽節可以去郊遊爬山等等。

04

再說回原生家庭,對於原生家庭,我們很難去改變它,很難改變我們的父母,有些傷痛可以選擇不去和解,但要體諒自己、放過自己。我們能夠做的是,選擇更好的方式和父母去相處,去經營好自己現在的家庭,我們可以決定它的樣子。

最後,我想說,不管原生家庭帶給了我們歡樂還是傷痛,也不管我們現在的家庭是磕磕絆絆還是溫馨快樂,那都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很珍貴的東西。它造就了現在的我們,我們也在不斷地去追尋這份溫暖。它對我們的影響,在我們心中的位置遠超於我們想像。

也許,家帶給我們的感受不是完美的,但沒有什麼能取代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小鵬 的精彩文章:

一個男人寫給妻子的一封信:曾經,我也想過負責到底
再婚後我感覺好累,婚姻不易,我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