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史海鉤沉:如果當年這項技術師從俄國,那中國空軍就虧大了

史海鉤沉:如果當年這項技術師從俄國,那中國空軍就虧大了

建國後,我國的裝備發展基本師從俄國,東西方緩和後,引進不少歐美的技術,但仍有不少俄式裝備一直用到現在。例如圖16,國產型號為轟6,從1959年開始國產化,至今仍在不斷改進,號稱「國產B52」。最新的型號就是此次閱兵式中大家看到的轟6N,具備空中加油和掛載大型導彈的能力。

當年,國內攻關空中加油技術,沒有合適的大型平台,就是用的轟6改裝的加油機。無獨有偶,俄國在早期試驗空中加油技術時,也曾用到圖16,只不過俄國人的方式非常不靠譜。

俄國人攻關空中加油技術起步較早。早在1955年,圖波列夫設計局就在圖16A型轟炸機基礎上改裝了圖-16Z型加油機,這是蘇聯空軍早期非常重要的加油機。設計師想當然地認為:大型飛機在空中前後接近時,前機造成的尾流會嚴重影響後機的飛行,而通過機翼之間的對接加油可以很好的規避尾流。

於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了一套翼尖加油系統,並在圖-4轟炸機改裝的加油機上測試成功,後運用到圖16上,通常用於給其他圖-16轟炸機加油。空中加油時,加油機右翼翼尖的加油軟管通過絞車放出,加油軟管帶有阻力傘,加油軟管放出之後,受油機慢慢用它的左翼受油裝置對接加油軟管,開始加油,整個過程有點像是情侶之間的「手牽手」。

空中的實際情況並不像設計師所想像,圖-16滿載有80噸,算大中型飛機,翼尖也會產生亂流。加油機和受油機在空中對接時,受油機既要避開加油機的尾流又要儘可能的避開翼尖亂流,只有加油機渦流下緣和加油軟管之間有一個氣流較為穩定的區間,這個區間的寬度僅有不到5米,受油機的飛行員必須將左半翼精確地推到這個穩定區間中,整個加油過程非常苛刻,對飛行員的技術要求非常高,僅有少數飛行員具備這一技術。

由於上述加油技術非常不靠譜,因此,圖-16Z型加油機在加油過程中曾引發兩機對撞事故。所以,這個技術其他國家都沒有採用,目前,各國使用的都是英國的「軟管-錐套」加油技術和美國的硬管加油技術。後來,俄國人自己也感覺太危險了,後續改裝的圖-16加油機改成了「軟管-錐套」加油吊艙,現在大家看到的伊爾-78加油機也完全採用這一加油方式。

據說,上世紀80年代,我國空軍研製空中加油機時,也曾研究過俄國人的這種翼尖加油系統,發現實在是不靠譜。後來,我國從英國引進了軟管加油技術,並用轟6作為平台改裝成功。1991年12月,轟油6與殲8戰機首次對接成功。

當然,軟管加油的技術遠不如硬管加油。使用軟管加油,每分鐘能加到1500升就不錯了,而美軍KC-10A加油機的硬桿加油速度可達4000升/分,同時,受油機只需要保持較穩定的飛行,其他事情全交給加油機上的操作人員完成。所以,自從波音公司開發出硬桿加油法以後,美國空軍戰鬥機就主要採用這種方法。

值得高興的是,我國正在運20平台上測試硬管加油技術,未來的運-20加油機,機尾配備硬式加油桿,機翼下掛載軟管吊艙,這樣不但能夠兼容現有的殲10、殲11、蘇30等軟管受油機,另外還能夠為殲20等新型飛機提供硬管加油,完全滿足「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的需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錄談 的精彩文章:

艦聞雜談:加爾各達號導彈驅逐艦遊記,細品三哥神盾艦的細節
艦聞雜談:差點不是小平頂—075型兩棲攻擊艦研製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