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下了鹽的水裡,憑什麼很少有病菌

下了鹽的水裡,憑什麼很少有病菌

鹽是自然界中隨處可見的物質。從人類來到這個星球起,就對它有很強的依賴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鹽的採集與應用開始影響各行各業,包括養魚。

圖片來源丨bonsaidriftwood

魚離不開水,也離不開鹽。魚賴以生存的水裡都會有一定濃度的鹽分,並且只有在特定的鹽度中,魚才會健康成長。純度過高或過低的水都會影響魚的生理健康。

其中涉及的滲透壓其實已經在之前很多文章中提起過。滲透壓是兩種不同濃度的溶液爭奪水分子的過程,而水分子總是從濃度低的溶液中,流入濃度高的溶液中,以求達到兩者的平衡。

圖片來源丨aboutbettafishtanks

想讓魚快樂的在魚缸里生活,就要平衡魚身體跟魚缸水之間的壓力。魚體表的粘液有調節滲透壓的功能,使構成魚的上億細胞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

如果外界溶液濃度太低,滲透壓波動明顯,外部的水會不斷往魚體內滲透,魚體內的鹽度降低。水變多,正常生理活動受影響,最終死亡。

反過來魚缸水的濃度過高,水分子會從魚體內大量流失,高鹽度的水一邊腐蝕粘液一邊奪取體內的水分子,魚很快會脫水死。

圖片來源丨flickr

每種生物都有各自合適的鹽度,魚也一樣。雖然每次魚身體不舒服,總會有人搬出老三樣,但這種方式雖然可以緩解魚的不適,並不能隨便使用。

根據前輩們反覆實踐,我們現在知道在0.3‰(千分比)-0.8‰的鹽度中,大部分魚可以長久正常生活下去,而一旦高於0.8‰,會給魚體表粘液帶來一定壓力。而事情也有例外,有些魚對鹽度的包容性特別差,而有些魚需要高鹽度。

圖片來源丨pinimg

像魟魚、清道夫、鼠魚這類無鱗魚,本身沒那麼高的耐鹽性,沒事盡量不要在魚缸里加鹽。平時鹽度可以保持在3‰內,當然也有相對耐鹽一些的,只是不多見。

有鱗純淡水魚可以接受的鹽度是3‰-8‰,一般保持在3‰-6‰是沒有問題的,偶爾有點異常才需要到8‰。我比較懶,沒事不願意往缸里下鹽,鹽度常年在3‰-6‰之間徘徊,也不見魚得太多病,可見穩定的養魚習慣比臨陣磨槍要管用得多。

圖片來源丨practicalfishkeeping

汽水魚是生活在鹹淡水中的一類魚,大多棲息在河口或靠近海邊的區域。這類魚對鹽度的要求比較高,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射水魚、潛水艇、黃鰭鯧、小蜜蜂等。

汽水魚能在10‰-15‰的鹽度中生存。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導致滲透壓失衡而死。有一些魚友想在把淡水魚跟汽水魚混養,就嘗試轉水。雖然有一些成功案例,但失敗的案例也很多。即使轉水成功,其實也會影響他們的壽命。

圖片來源丨iphoneteknik

特別需要高鹽度的是海水魚。由於海缸的成本比較高,我一直沒有機會嘗試養海魚。

在我所了解的有限知識中,大家都約定俗成的將海缸中的鹽度上調到30‰及以上,海水魚種類龐大,只要在海里撈到的,幾乎都是海水魚。

圖片來源丨showcase

既然魚都有基本固定的耐鹽性,為什麼大家總說魚生病可以下鹽治療?前面說到滲透壓的部分原理,其中有讓細胞脫水的功能,它會影響觀賞魚體表粘液,當然也會影響細菌。

只要鹽度足夠高,細胞會因為滲透壓失衡,而出現質壁分離,說白了就是細胞被脫水並遭到破壞,失去了正常的生存條件。

我們常見的細菌都沒太高耐鹽度,所以下鹽的效果比較明顯。由於這個原因,它被列為經典的老三樣也算名至實歸了。

文章系意牌旗下【YEE水族世界】整理首發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聲明:文章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即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寵 的精彩文章:

巧用物理原理做魚缸,魚游出水面,美感野蠻增長
出口到美國的魚要漲價,但買賣方都高興不起來,多出的錢要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