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寒露——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

寒露——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

今日寒露

寒露,標誌著秋天從涼爽向寒冷過渡。

寒露,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秋時節的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通緯·孝經援神契》:「秋分後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結也。」

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俗語說:「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節氣後,集天地之精氣的露珠,冷寒而將欲凝結,放出微微的寒光,「寒露」之名由此得來。

寒露與霜降是晚秋最後兩個節氣,寒露後,秋聲乍起梧桐葉落,冷風淅淅疏雨瀟瀟,我們可以隱約聽到冬天的腳步聲了。

寒露風物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一候鴻雁來賓丨白露節氣開始,鴻雁大舉南遷,此時南遷的鴻雁應為最後一批,古人稱後至者為「賓」,所以稱之為「鴻雁來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丨天氣寒涼,雀鳥都躲藏起來,古人便以為海邊的蛤蜊都是由消失的雀鳥變化而來。鳥雀入大海化為蛤蜊,飛物化為潛物,這是古人感知寒風嚴肅的一種說法。

三候菊有黃華丨《禮記》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記載。「華」是花,草木皆因陽氣開花,獨有菊花因陰氣而開花,其色正應晚秋之時。

寒露雅事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一些地區流傳著這樣的諺語:「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廣東一帶也有類似的諺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天氣變涼,不能再赤腳了。

秋高氣爽,登高望遠丨寒露時節,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這個秋高氣爽的時節,民間有「登高望遠」的習俗,尤其在北方,登高習俗更盛。這一時節,登上高處眺望,藍天白雲,巍峨山峰,頓時有一番耳目一新的感覺。

上香山,賞紅葉 丨滿山遍野的紅葉是秋天最為壯麗的自然景觀。唐代杜牧的《山行》是寫紅葉的傑作:遠上寒山石徑料,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宋代楊萬里的《秋山》也說:烏柏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作程紅。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

寒露過後的連續降溫催紅了楓葉,金秋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十分適合觀賞。尤其在北京,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人們的傳統習慣與秋季出遊的重頭戲。

在北方,鬥蟋蟀白露、秋分和寒露,是人們鬥蟋蟀兒的高潮期。據記載,鬥蟋蟀兒始於唐朝天寶年間。蟋蟀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蟋蟀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在南方,秋釣邊 |在南方,進入「寒露」後,天氣逐漸涼爽,水溫也下降到魚類喜愛的溫度。此時,飽受盛夏苦日的魚兒又活躍起來,四處游弋覓食。這時向陽的淺水區域溫度較高,浮游生物比較豐富,魚兒們喜聚這樣的地方覓食,此時釣魚易上鉤、易釣獲,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秋釣邊」。

寒露秋收丨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

除了以上,由於寒露與重陽時間相近,因此寒露的習俗許多與重陽節相似,例如賞菊、吃花糕、飲菊花酒等等。

本文參考自《二十四節氣》轉載請註明。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周易》成語30個,學點智慧在心間(上)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