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知錯當立改,不可月攘一雞

知錯當立改,不可月攘一雞

作者丨木光

首發丨騰訊儒學

生活中,為人處事,認識到自己錯了不容易,知錯能改就更難,改而能盡則是難上加難。有時候,我們明知道這樣做不對,可就是不願意改正;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想改卻改的不徹底。這種人性的通病,說的好聽,謂之「拖延症」,說的不好聽,叫做「狗改不了吃屎」。

今人如此,古人亦然。《孟子·滕文公下》曾記載了孟子與宋國大夫戴盈之的一段對話,戴盈之就是典型的「拖延症患者」。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徵,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遠已矣,何待來年?」

什一,即十一而稅,相傳為夏商周三代的田稅制度。《尚書大傳》中說:「王者十一而稅,而頌聲作矣。」可見十一而稅是符合儒家要求的納稅方法。戰國時期,統治者徵稅的稅率遠遠超過十分之一,故而孟子等儒家學者試圖糾正此一弊政。

作為宋國大夫的戴盈之就對孟子說,「實行十一而稅的政策,免去關卡和市場上對商品的徵稅,今年不能實行了,就先減輕一些,等到明年再廢止現行的稅制,怎麼樣呢?」

表面上看,戴氏似乎是有所顧慮,想要實行循序漸進的辦法來進行改革。但實際上,這應是他虛與委蛇的一種拖延策略。現在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明年依然不會做到。

孟子當然看出了戴氏的小心思,但他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給他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個每天都要偷鄰居家一隻雞的人,別人告誡他說:「這非君子所為!」他回答說:「那就讓我減少這種行為吧,以後每個月偷一隻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顯然,每天偷一隻雞,與每月偷一隻雞,雖然有程度上的差別,卻無本質上的不同。

所以孟子說:「如果知道偷雞是不對的,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麼還要等到明年呢?」換言之,孟子是想對戴氏說,你明知道現在的稅制是錯誤的,卻還要繼續下去,說什麼明年再廢除,這與偷雞人有什麼區別呢?

「偷雞」者,投機也,投機取巧,貌似聰明,實則黯於小智,不明大道。既然知道所作所為是錯的,就應該徹徹底底的斬斷錯誤之根,改正自己的行為。

錯誤無論大小,都是錯誤,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凡行一事,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若一拖再拖,終究功虧一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戴盈之的拖延症,過了明年,還有明年,最終恐怕還是年復一年稅依舊吧。當今之世,上到肉食者,下至黔首,不拖延者又有幾人?

本文為騰訊新國風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騰訊新國風

合作聯繫:

010-62671188-36503

waltergao@tencent.com

騰訊道學

弘傳道學

普及道學

騰訊佛學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炎炎夏日 躲進《詩經》去避暑
朱熹的做人智慧:真心為善 心懷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