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婚姻諮詢:這個節究竟是該去誰家過?

婚姻諮詢:這個節究竟是該去誰家過?

綰綰是家裡的獨女,和丈夫結婚以來一直是和睦相處的。在平日里,丈夫是個好女婿、好丈夫,綰綰和公婆相處得也不錯,但是每次遇上節假日,夫妻倆免不了要大吵一架,吵架的主題永遠都是:究竟應該去誰家裡過節?

這不,就在今天,他們又因為這個問題開始了新一輪的爭吵。綰綰抱怨說:誰規定了過節就得去婆婆家?想到獨女的她自打結婚之後,就再也沒有陪自己的父母吃過年夜飯、過一次中秋團圓節了,心中就特別憋屈!

今天丈夫聽了婆婆的電話之後又是滿口答應陪他們過節,綰綰覺得丈夫沒有問過她的意見,完全不顧她的感受,也毫不尊重她,就已經決定好了。電話一掛斷,她就忍不住對著丈夫發火。她覺得,她與丈夫不存在誰嫁誰娶的問題,這個家庭的一切是他們兩個人從無到有共同建設的,一起承擔著家庭的義務和責任,現在都什麼年代了,憑什麼一到過年過節,每次她都得服從丈夫的意願,回婆家!越想越委屈,綰綰爆發了:為什麼每次過節都要去你父母家,難道我父母的家就不是家了嗎?我父母過年過節的時候也希望我可以回去看看他們啊,為什麼你那麼自私,只是想到你爸媽?你壓根就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

在丈夫看來,過節本來是件開心的事情,但是現在每次過節都會讓他心驚膽戰。其實丈夫也是理解綰綰想要回娘家過節的心愿,但是傳統就是傳統。再說,平時周末他都儘力做好女婿的角色,陪太太一起去岳父母家,反而很少回自己父母家。作為兒子的能做的,居然比作為女兒的姐姐少,這本來就讓他的心裡對父母有些虧欠感,過年過節的怎麼能不回去呢?他認為太太發火是無理取鬧!

其實每一次過節,雙方都希望可以陪自己父母,綰綰也曾經提議過可以各回各家,但是丈夫覺得既然兩個人結婚了就是一個整體,不同意分開去各自的父母家,之後這個提議也就不了了之。於是乎,雙方便在過節去誰家這個問題上爭吵不休,永不停歇。

婚姻心理諮詢解讀:

夫妻共同生活免不了摩擦和爭吵,看得出綰綰與丈夫平時生活過得很和諧,相處過程中鮮有意見不合的爭吵,但是偏偏在去誰家過節這個問題上爭吵不休。表面上看夫妻矛盾的所在是去誰家過節,但是深思下去,可以感覺到夫妻看起來像是在找一個矛盾點去進行情感上和情緒上的互動。

由於家庭背景與成長環境的不同,夫妻間在相處過程中多多少少會積累一些對彼此不滿的情緒,若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和諧,衝突較少,那麼這種不滿往往就會被小心翼翼地累積下來,直到達到了一個臨界點就會爆發,而綰綰夫妻的臨界點,或者說是扳機點,就是過節去誰家的問題。從積極的角度看,這種爭吵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這是夫妻間排解對彼此不滿的一種方式。如果夫妻常年都沒有衝突,那麼積攢了一年的負性情緒就不知道如何宣洩,到了年關便會無意識地找點事情來吵吵,試探對方對自己的態度以及想法,看看對方待自己好不好。且這樣的爭吵並沒有影響夫妻關係的本質,吵吵也無妨。若是綰綰夫妻解決了過節去誰家的問題,難保不會再無意識地構建新的爭執點,要不然如何把日常對彼此的不滿排解掉呢?

回到過節去誰家的現實問題上,由於平時綰綰夫妻在周末是去娘家,在除夕夜與中秋節這兩個比較大的節日則是順從丈夫的意願回婆家過節,雖然如此,但是綰綰的情緒反映還是比較大的。這便是需要夫妻雙方都深思的問題了。

在夫妻看來,重大節日的意義是與平日不太一樣的,代表著闔家團圓,她嘴上對於一些傳統習俗不以為然,其實心中與丈夫一樣,反而對於傳統更為重視。這才是導致爭吵的原因之一。

若是綰綰在這兩個重大節日也想回家看望父母,那麼可以跟丈夫提出請求,平和協商,找到雙方都可接受的方式。當然,平時若能周末的時間主動陪老公去看看公婆,他可能更容易說服自己的父母,照顧她的感受,作出適當調整滿足雙方父母的需求。

若是丈夫需要妻子節假日陪同他回父母家,最好的方式也是提出請求,而不是用傳統習俗這個說法來強迫妻子就犯。畢竟彼此的原生家庭生活環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以及對待傳統的態度也是有異的,相信妻子在丈夫做出誠懇的請求時會有較友好的回應。夫妻相處中,對於雙方有差異的部分,比較恰當的處理方式是理解、尊重彼此的差異性,彼此為對方做出適當的讓步與妥協。

最後還有一點建議,若是夫妻間需要找到一個扳機點來整理一年來的情緒,最好不要選擇年夜飯作為爭執點,畢竟這牽扯到雙方的家人,會讓人更容易想到親情的傷害,觸發更深層的焦慮。中國人大都把家庭視為自我的一部分,若是自己的伴侶不尊重自己的家人,就如同是被對方貶低自我,內心的憤怒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說吧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哪些壞習慣會破壞你們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