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越戰期間的河內,防空掩體修在馬路下面,聽到警報隨時能躲

越戰期間的河內,防空掩體修在馬路下面,聽到警報隨時能躲

1955年,隨著法國殖民者被趕走,越法戰爭結束,不過和平並未到來,因為很快南北越之間的內戰便爆發了,即越南戰爭。1965年,由於南越方面的糟糕表面,美國正式介入越南戰爭,而河內作為北越首都、第一大城市,自然也被美軍重點關注,如何躲避轟炸機的襲擊成為河南民眾必須學會的技能。

圖為記者在越南戰爭期間拍攝的河內,防空掩體直接修在了馬路底下,只要防空警報拉響,人們可以隨時拉開地面上的井蓋,從而躲入其中。

有些馬路不適合挖掘防空掩體,於是北越又製造了大量臨時掩體,放置在馬路上供人們躲藏。只要不是身處爆點中心,這些混凝土管足以擋下破片。

馬路邊的汽車也進行了偽裝。

除了中蘇援助的軍用卡車之外,當時北越的主要交通工具還是自行車,小轎車無疑是昂貴且稀有的存在,但它們的體型太大了,不可能藏進地下掩體,所以只好披上偽裝網,混淆飛行員的視野,從而避免轟炸。

河內學校的條件較為簡陋,課桌就是一張張長木板,而學生腳下就是提前挖設好的防空壕。

美軍轟炸過後,河內都需要組織人手對城市進行緊急修補,搶救人員、填補彈坑、統計損失等等。

進行防空演習的河內民兵,北越的防空武器基本都在正規軍手裡,這也導致民兵只能用步槍、輕機槍對付飛機。

運送物資的解放牌卡車,身後是臨時搭建的浮橋。公路、橋樑向來是美軍轟炸的重點,與其耗費人力、物力去建造石橋,還不如使用這種臨時性浮橋,被破壞了還能快速修復。

據統計,美軍針對河內的轟炸持續了8年,從1965年3月的滾雷行動開始,1970-1972年達到巔峰(當時美軍希望通過頻繁轟炸,迫使北越停戰和談),並最終於1972年6月終止轟炸行動。自此,美軍因為沉重的輿論壓力而退出越南戰場,戰爭天平再次向北越傾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一架被遺棄的戰鬥機,友軍拚命想炸毀它,敵人卻使勁手段保護它
蘇聯說俘虜64萬日軍,日本卻說107萬士兵被俘,哪個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