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普通人應該如何修道?

普通人應該如何修道?

01

所謂修道其實是有很多關口的,如果過不了,往往會造成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尷尬,清代著名道士劉一明就曾將普通人修道過程中會遇到的層層關卡匯總起來並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攻克方法,合集為《通關文》,這裡通俗的介紹下「任性關」。

《道德經》曰:「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清靜經》云:「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詩》曰:「令德令色,小心翼翼。」

孟子曰:「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開篇引經據典強調寶寶不要太任性。

此皆教人:順情順理而行事,不可任性固執。

一句話總結:做事不能違背常理,逆著龍鱗作,早晚得出事。

人自有生以後,秉受後天氣質之性,賢愚善惡、清濁強弱,彼此不同。

人憑著先天的一點靈光投胎入世,一旦有形出胎之後就從先天轉換為後天,(這裡有種走下披路的趕腳)因為先天靈光不同的原因,作為後天成形的我們秉受各異,從出生開始就決定了或是賢明的、或是愚昧的、或是善良的、或是邪惡的、或是清爽聰慧的、或是沉濁粗魯的、或是脾氣強盛的、或是天性暗弱的等等,這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人分三六九等的原因,有點命定論的味道。

02

惟天縱之聖人,本性圓明,純白無疵。

法有三乘,教有三藏,人有三等,上中下三士,對於上士,也就是「天縱之聖人」,按照佛教的話來說就是某某菩薩再來,這類人天生就不是凡品,首先是本來自性圓融光明,內心純真聖潔無有瑕疵,說白了就是福報與智慧具足,正義與光明的兼備。

其次中下之人,各有偏病在身,實為性命之大害。

至於中士和下士可就沒那沒幸運了,他們各自都有偏病在身,比如說有些人或偏煙酒、或偏賭博、或偏插科打諢、或偏搬弄是非……總之,這些生活中的各種小缺憾就像是一個容器中不起眼的小洞,長此以往將嚴重透支生命的養料,釀下不可補救的災禍,所謂的有漏之身大概就是如此。

雖為大害,果能自知,亦能變化氣質,反愚為賢,反惡為善,反濁為清,反弱為強。

然而大病就是大葯啊,大家都不是完人,如果能後知後覺,克服這些弊病,自然就可以後天返還先天,成就金剛不壞之身。這裡所說的「變化氣質」的「氣質」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膚淺的顏值氣場之類,而是變換後天習氣,返歸先天,剝盡群陰,成就純陽,氣的返本還源會促成質的脫胎換骨,也就是說「氣」和「質」是彼此聯繫相互滲透的兩個概念。

是在不任其性,親近有道之士,虛心求教,借人之高明,以破我之迷網;借人之磨礪,以去我之瑕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漸習漸高,漸學漸好,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何愁道之不明,修之不成?

劉仙師說:做人嘛還是要低調些,修道嘛自然得格外低調,放低了自己才會虛心求教有道之士,才可以取長補短,以彼之長攻己之短,這樣才會有進步,修道才會有保障。

03

世間糊塗學人,不知任性之害。既要學道,而又縱性,不肯學好;既想求道,而又任性,不重其道。或師尊指教,而陽奉陰違;或朋友規過,而面是心非;或與人同事,而予聖自雄;或與人同居,而爭強好勝;依自己學問,而形人之短;恃自己聰明,而笑人之愚;或出言吐語,而不肯讓人;或磕著撞著,而便生煩惱;或欺大壓小,而不能和眾;或度量曲狹,而不能容物凡此皆是:任性之弊。不但外而取人嫌惡,而且,內則自種陰毒,自身偏病,一件不去,自帶愚氣,一些不減。自以為是,不肯認錯。如此學道,縱與老君對面,而與釋迦同居,何益於事?

這裡強調了任性要不得和危害性並列舉了N條任性妄為的弊端禍患,比如陰奉陽違的、口是心非的、爭強好勝的、欺大壓小的、以及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其他人都是渣渣的等等,像這種人別說修道了就算做人都有問題,哪怕神仙就在他面前他也認不出來。

果是丈夫,一心在道。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事事謹慎,步步點檢,順人順理,隨方就圓,毋固毋我。以退步,為進步,以不強,為大強。焉有不深造,而自得者?真心學道者,速將任性關口打通。低頭行事,柔弱安身。把已往一切固執偏病,自見自是條款,漸漸革去。學個無性無心道人;裝個愚痴聾啞呆漢,常在切身大事上留心,日久必有所得。否則一味任性,剛而不柔,過而不改,雖在道門一世,終難聞道。

修道乃是大丈夫行事,非王侯將相所可為,告別任性還需學太上《道德經》的智慧,以柔弱處下為妙。「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懂得水之道自然能打破「任性」這一關口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男人心寬,女人心善,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