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罵觀眾」到「緩慢的歸鄉」 九本書深入了解新晉諾獎得主漢德克

從「罵觀眾」到「緩慢的歸鄉」 九本書深入了解新晉諾獎得主漢德克

漢德克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奧利地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1942-)獲2019年諾獎消息傳來後,人們對這位先鋒戲劇家、小說家的文學世界產生了好奇。最高光的熱鬧時刻過去之後,沉下心來,去深入了解一下這位優秀的作家,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漢德克出生在奧地利克恩滕州格里芬一個鐵路職員家庭。他孩童時代隨父母在柏林(1944-1948)的經歷,青年時期在克恩滕鄉間的生活都滲透進他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裡。1961 年,漢德克入格拉茨大學讀法律,開始參加「城市公園論壇」的文學活動,成為「格拉茨文學社」的一員。他的第一部小說《大黃蜂》(1966)的問世促使他棄學專事文學創作。1966 年,漢德克發表了使他一舉成名的劇本《罵觀眾》,在德語文壇引起空前的轟動,從此也使「格拉茨文學社」名聲大振。《罵觀眾》是漢德克對傳統戲劇的公開挑戰,也典型地體現了20世紀60年代前期「格拉茨文學社」在文學創造上的共同追求。

漢德克的一生可以說是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像許多著名作家一樣,他以獨具風格的創作在文壇上引起了持久的爭論,更確立了令人仰慕的地位。

在中國,世紀文景出版從2009年開始引進他的作品。持續的堅守換來了許多專業讀者的認可,還等來了諾獎評委的認可。九部作品分別是《罵觀眾》《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無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緩慢的歸鄉》《去往第九王國》《形同陌路的時刻》《試論疲倦》《痛苦的中國人》。

《罵觀眾》

本書為劇作集,由三部劇作組成,包括《自我控訴》、《罵觀眾》和《卡斯帕》。其中《罵觀眾》全劇沒有傳統戲劇的故事情節和場次,沒有戲劇性的人物、事件和對話,只有四個無名無姓的說話者在沒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謾罵」觀眾,從頭到尾演示著對傳統戲劇的否定。

《無欲的悲歌》

漢德克創作《無欲的悲歌》的契機是母親於1971 年底自殺;母親被異化的人生也成為他文學創作揮之不去的陰影。小說敘述是以一位51 歲家庭婦女自殺的報紙報道開始的。小說以巧妙的敘事結構和獨具特色的敘事風格表現了母親生與死的故事,其中蘊含著一種啟人深思的願望、一種值得嚮往的生存、一種無聲質問社會暴力的敘述之聲。漢德克後來把這種願望具體形象地寄托在另一部以女性為中心的小說《左撇子女人》中。

《左撇子女人》

本書為小說集,由三部小說組成,包括《左撇子女人》《簡訊長別》和《真實感受的時刻》。《左撇子女人》表現的主題同樣是自我經歷和生存問題。可以說,它是《無欲的悲歌》的姊妹篇,女性形象同為藝術表現的中心。

小說主人公瑪麗安娜似乎毫無先兆突如其來地解除了與丈夫的婚姻,要過上一種獨立自主的日子,她好像神秘地幡然醒悟了一樣。她獨自承受著寂寞、憂慮、考驗和時間的折磨,竭力保持獨立,不屈從於任何世俗理念。她被丈夫稱為走火入魔的「神秘主義者」。在獨善其身的生存中,為了保證經濟上的獨立,她重操起當翻譯的舊業。她拒絕了丈夫要重新贏得舊情的種種努力,擺脫了加入一個女性主義者圈子的誘惑,尋求志同道合的交往,毅然決然走自己選擇的路。

《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

本書為小說集,由四篇小說組成,包括《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監事會的歡迎詞》、《推銷員》和《一個農家保齡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時》。在標題故事《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中,主人公布洛赫是一個當年赫赫有名的守門員。一天早上,他莫名其妙地離開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因為他以為自己被解僱了。他毫無目的地在維也納遊盪。他偶然犯下了一樁命案。他乘車來到邊界上一個偏僻的地方隱匿起來。他在報紙上看到了通緝令,最後駐足在一個守門員前,注視著他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撲住點球。在小說中,漢德克以其他對語言文字精準的執念,以外在連續事件的極為細微的描素,傳達約瑟夫o布洛赫注意力的偏差現象,小說中帶有一股偵探懸疑的氣氛。

《形同陌路的時刻》

包含漢德克三個劇本《不理性的人終將消亡》《形同陌路的時刻》《籌劃生命的永恆》。其中《形同陌路的時刻》中,各種人物輪番登台亮相,他們在這個中心相互碰面,相互妨礙,共同組成群體,然後又使之解體。在作者充滿寓意和諷喻的筆下,這個包羅萬象、千奇百怪、最終變得昏暗的世界舞台或許就是漢德克所感受的現實世界的微縮。

《痛苦的中國人》

《痛苦的中國人》收錄了漢德克的四部作品,包括小說《痛苦的中國人》和三篇遊記,即《夢想者告別第九王國》《多瑙河、薩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納河冬日之行或給予塞爾維亞的正義》和《冬日旅行之夏日補遺》。在《痛苦的中國人》中,作為一個出現在主人公夢境中的神秘的陌生人,「痛苦的中國人」一再成為主人公竭力克服內心痛苦的隱喻;三篇觀察和遊記則標誌著漢德克一個新的創作時期,也體現了他面對歐洲劇烈的政治動蕩所表現出的無所畏懼的正義良知。

《試論疲倦》

收錄了漢德克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2013年創作的5篇獨具風格的敘事作品。無論敘事形式如何變化,漢德克始終關注是自我與世界的關係。《試論疲倦》中的疲倦是一種重要的感知世界的方式;《試論點唱機》則回憶和召喚逝去的時光;《試論寂靜之地》所說的「寂靜之地」竟然是廁所,作者以獨到的表現風格完全超過了人們習以為常及不言而喻的東西;《試論蘑菇痴兒》塑造了一個虛構的對蘑菇著迷發狂的人物,從好奇、追尋、痴迷、癲狂,再到逐漸冷靜、抽離、解脫,漢德克藉此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回顧和反思。

《緩慢的歸鄉》

1979年,漢德克在巴黎居住了幾年之後回到奧地利,在薩爾茨堡過起了離群索居的生活。這一時期,漢德克經歷了人生中短暫而近乎絕望的生存與寫作危機,陷入了為「生存下去!」而苦苦思索的迷惘中,沉浮在再也無法寫作和「再也沒有資格言說」的恐懼中。《緩慢的歸鄉》中表現出這位小說家試圖通過藝術的手段實現自我構想的完美世界。

《去往第九王國》

剛結束中學的學業,20歲的奧地利青年菲利普?柯巴爾放棄了和同學一起去希臘的畢業旅行,決定前往斯洛維尼亞尋找他失蹤二十多年的哥哥。他隨身帶著哥哥留下的農學院筆記本和斯洛維尼亞語-德語詞典,憑藉這兩樣東西,柯巴爾發現了語言在敘述、轉換現實中的魔力。穿越斯洛維尼亞之旅,實際上也是柯巴爾追尋祖先蹤跡,發現民族和傳統,尋找自我的歷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一家三代消防員,與共和國消防隊共成長
安倍晉三視察自衛隊訓話:明年將建日本「宇宙作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