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如何建構個人的內心秩序?

如何建構個人的內心秩序?

作者丨陳婧

首發丨騰訊新國風

最近,任正非的女兒,華為首席財務官,公司創始人之一的孟晚舟女士,因出庭受審再次回到了公眾視野。

去年年底,應美國當局要求,加拿大扣留了孟晚舟女士,大半年的拖沓與困頓,並沒有擊潰孟晚舟女士的精神與意志,再見到她,依舊是笑靨春風,從容體面,腳鐐的束縛並沒有如期而來的尷尬。

於是我們便看到,一個人的精神是如何在困窘中屹立不倒的。關於建構個人的內心秩序,這個問題在我們的文化里,有時顯得非常形象,有時卻又顯得比較具體。

01.一杯敬因果 一杯敬無常

很多人去信奉佛教,不為別的,只為給自己的心靈尋求一個歸依。

人活著,便需要精神支撐。現實與精神世界的關係,從來不是左心房與右心房的關係,這兩個世界是雙向流動且互通的。

怎麼建構個人的精神支撐?每個人的路徑顯然不同,天后王菲走的是信佛路線,天籟歌喉,嗓音透澈,氣質里平添了幾分空靈。

佛家是一種外來文化,兩千多年前從印度傳入東土,慢慢和本土文化相融合,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佛家最喜歡講究的就是因果輪迴,你種什麼因,便得什麼果,佛陀曾告訴阿難,他能看清這世間的一切因果循環。

有人說,孔子不信,因為「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他們說孔子是不講這些奇怪東西的。

又有人說,夫子講過的,只是態度有點模糊,孔子講的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論語·八佾》)。說的就是,不管那些東西到底存不存在,我們都要保持敬畏之心,就如同那些東西存在一樣。

為什麼敬畏?因為無常。殊不知今日疾馳的公交,就變成了明日沉沒的人船。世事翻騰,萬物生長卻並不愚昧,入戲不能太深,撥雲終會見日,總能看清最後的真相,敬畏之心不能不秉持。

心有所牽引,那是騎士的馬,是東方的日月,是陽明的龍場頓悟。

02.白雲蒼狗,飄得快,跑得慢

「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可嘆》)

杜甫從前堂走出,望向雲際,天上白雲正飄,好似素凈無染的白衣,倏忽之間又現了形,好像飛雲之下,一隻悠遊的蒼狗。

人生,是宏觀與微觀的切換,也是一次快慢夾行的旅程。每個人都有跑得快一點的時候,也有慢下來的時光。

跑得快的時候,就像一匹脫韁的馬,不停地被心裡的惦念所鞭撻。

這個聽起來有點疲勞的過程,應該人人都有過同感,但奇怪的是,大家很難產生一種同頻共振的感覺,彼此無法做到相互取暖與理解。

大概因為每個人的快慢夾行,都不是在同一個時間點發生,你用力上坡的時候,有人正輕鬆地下著坡;你下坡的時候,有人正汗流浹背地往上爬坡,這種感覺就好像,我想和你說話但你卻在忙,當你想和我說話時,我又要去干別的事情了。

所以人的視角,往往會因為這種錯位而產生隔離與死角。如果人只看得到自己的話,就容易產生狹隘與偏執,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樣的人內心很難穩定,也很難獲得幸福。

03.見自己 見天地 見眾生

我們和外界的聯繫,類似於一種差序格局,這是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來的一個概念。

簡單地說,就像是湖面上漾開的那個同心圓,以自己為中心,按照遠近原則,一層一層地往外漾開。聽起來,我們似乎是在這個社會化的過程中,扮演著一個中心角色。鄭和下西洋就是明朝中心觀的一個演繹。

但其實,當人開始真正地靠近社會乃至世界的時候,反而要去經歷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這有點類似於皮亞傑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兩個階段。

電影《一代宗師》里,宮二小姐是這樣表達的。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句話很有深意。心中有天地,裝得下自己,容得了眾生。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道水,一邊剛毅著,一邊溫柔著。「已識乾坤大,尤憐草木青」,這是儒學大師馬一浮的詩。

建構個人的內心秩序,並不是紙面上的寥寥幾句話,它也許是人終其一生要去做的事情。

本文為騰訊新國風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領悟15個字,讀懂中華思想!
顧頡剛:踏踏實實談戀愛,安安靜靜做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