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原因主要有三點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原因主要有三點

在經濟欠發達的時期,那些兄弟姐妹比較多的家庭中,小一些的孩子會撿大孩子的舊衣服穿。正如俗話所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那個時代,很多人小時候都是這麼過來的。

雖然節儉是一種美好的品質,但在物質條件豐裕的今天,人們往往更願意自己買衣服,而不是去穿別人的舊衣服。心理學家也提出建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永遠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特別是對於一些家長來說,考慮到孩子長得太快,買的衣服可能穿不了多久,他們會把哥哥姐姐,甚至是親戚給的舊衣服拿出來給孩子穿。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控制感缺失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Maslow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對於「控制感」的基本需要。一方面,「控制感」讓個體覺得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自己的人生髮展是可以改變、可以完善的;另一方面,控制感會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是可控而安全的。

而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對自己命運及周圍環境的控制,他將變得絕望、無助。對於那些小時候經常穿別人舊衣服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被動的接受,沒有辦法挑選自己喜歡的款式,久而久之,他們會感到控制感缺失,覺得連穿什麼衣服都無法自己做主。

正是由於這種由穿衣帶來的被動局面,導致他們很容易養成極度順從、缺乏主見的性格,結果是在未來的生活中總是唯唯諾諾、消極被動,主觀能動性和自信心嚴重不足。

自我價值受損

有的人可能並不是童年時期不得不穿別人的舊衣服,而是他們自己樂意。他們往往不太看重穿衣打扮,覺得這樣既可以省錢,又幫親戚朋友解決的舊衣服沒地方放的困擾。

但他們可能並沒有意識到,經常接受別人的舊衣服、舊物品,會在潛移默化中讓自己成為「被施捨」的角色,每當別人有什麼舊物需要處置時,馬上想到了你,你在別人心中就是一個廢品回收站,來者不拒。

即便親戚朋友對你並沒有什麼貶低的看法,長期接受別人的舊衣服穿,會讓你對自己的生活標準越來越不介意。這種態度會不斷內化到你的潛意識中,會讓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在隨便過日子的人,你會變得不願意去追尋好東西,你的自我價值感會越來越低,變得越來越隨便、容易妥協。

而對於那些由於父母節儉,被迫穿兄弟姐妹舊衣服的孩子,也會產生這種類似的心理。因為他們總是穿別人剩下的,不知道自己是否受到這個家庭的重視,是否被家長關愛、在乎。這個時候,父母如果沒有跟他們解釋清楚,心智不夠成熟的他們可能會誤解父母的用意。

他們甚至會懷疑父母偏心、不愛自己,而這種想法會對他們的內心造成巨大打擊,以至於在未來的成長中,產生自卑心態,自我價值感受損嚴重。

「追求卓越」的心理需求

不僅如此,那些由於經濟不夠充裕,在小時候總是穿別人舊衣服的人。當自己成年有了工作之後,會出現過度補償心理,表現出對於著裝打扮的狂熱追求,甚至不惜把大部分工資都花在這上面。

「補償」一詞,首先出現於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相關理論中,指個體因自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達成時,將會改以其他方式來彌補這些缺陷,以減輕內心焦慮、建立起自尊心。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而這些自卑感使個體產生「追求卓越」的需要,而為滿足個人「追求卓越"的需求,個體會不借「補償」的方式來力求克服心理層面的缺失。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那些小時候沒有穿到新衣服的孩子,往往在成人之後大量買衣服、打扮自己。因為經常穿別人的舊衣服帶來的心理缺失感,當有條件之後,就想通過「買買買」的方式來補償自己當年的遺憾。

總的來說,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家長盡量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因為這很可能為孩子帶來一些心理缺失感,失去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感。

同樣,對於的習慣節約、愛接受親戚朋友舊衣服的人而言,也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對生活的態度越來越隨便,缺乏追求與主動感。當然,家庭條件實在不好,穿別人的舊衣服也沒必要自卑,畢竟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期,遵從自己內心的意願才是最重要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個體心理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如果有一天,你創業失敗、負債纍纍、眾叛親離,建議看看這篇文章
章瑩穎案宣判:罪犯永遠也不會透露章瑩穎屍體的下落,原因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