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什麼是夢,怎麼樣解夢,為什麼有三種人不做夢?

心理學:什麼是夢,怎麼樣解夢,為什麼有三種人不做夢?

相信絕大多數朋友都有過做夢的經歷,夢境中世界雜亂無章、天馬行空,既有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又有之前從未見過的事物。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夢境的爭論從未停止,它既真實又虛幻,關於夢的本質,學界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

夢境從何而來?

「精神分析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最早嘗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科學解釋夢境的學者。他認為,夢境是一個人潛意識的投射,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一觀點與我國古語「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許多人對於弗洛伊德的解釋仍然抱有疑問:既然夢境與日常生活相關,那麼為什麼我們可以在夢境中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場景呢?比如,在夢境中我們可能會出現在自己從未去過、也沒有在任何影視劇中看過的地方。

其實,這個過程與人的潛意識(Subconsciousness)密切相關。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是人類心理活動中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我們察覺不到它,但是它隨時在發生。一個人的潛意識包含了數量巨大的信息,這些信息佔據了大腦儲存內容的95%以上。

為了解釋潛意識與人格的特點,弗洛伊德提出了一個形象的「冰山理論」。他指出,一個人的人格與意識就如同海面的冰山一樣,我們平常只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一角,而大部分的內容卻隱藏在海水之下。

儘管潛意識儲存了大量信息,但是我們在平常卻沒有辦法利用,這些信息雖然豐富,卻是雜亂無章與碎片化的。對於人類而言,只有完整的、經過大腦梳理的信息才能變成記憶,因此潛意識裡的內容我們是無法通過回憶來提取的。

但是在睡眠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與清醒的時候不同,睡眠期間大腦皮層的高級意識中樞處於抑制狀態,這時我們就會失去意識,進入睡眠。但是大腦的運轉並沒有完全停止,人潛意識的部分仍然在活躍,而此時潛意識活躍的內容便是我們的夢境。

在做夢時,潛意識將把那些碎片化的信息隨意整合,並呈現在我們的意識中,因而我們的夢境會變得十分「魔幻」。比如,一個人曾經在瀏覽網頁的時候瞄了一眼某個地方的景色,儘管這個人並沒有關於這一眼的印象,但是潛意識裡卻已經儲存了相關信息,並會在夢境中呈現。因此,許多人會夢到記憶中完全不存在的事物。

每個人都會做夢嗎?

現代醫學通過對人的睡眠進行全程追蹤發現,人類絕大部分的夢境在出現在快速眼動睡眠期(active sleep)。如果做夢者在此時醒來,就會清晰地記得夢中的場景,即許多人所認為的「做夢了」。如果沒有在這期間醒來,那麼人就不會對前一個快速眼動期中的夢境有任何印象。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每晚都會有5個以上的夢境,只是許多時候我們無法察覺罷了,大部分自我感覺「沒有做夢」的人,其實只是把自己的夢忘掉了。這些人一般是生活中缺乏壓力與慾望的人,他們在精神上普遍處於放鬆狀態,因而夢境大多是平穩寧靜的,因而不容易從夢中醒來。

「無夢睡眠(Dream less sleep)」

但是有一些人,他們幾乎不會做夢,並且睡眠中缺乏快速眼動睡眠的過程,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無夢睡眠」,是一種病態的表現。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三類人群。

1、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患者

2、精神類疾病患者

3、智力低下的群體

一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患者在臨床上經常表現為無夢。同時,諸如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類疾病患者也會出現無夢的情況,他們的意識通常處於混亂狀態,睡眠活動也通常與正常人不同,通常呈現沒有快速眼動睡眠的狀況。除此之外,一些智力低下的群體(先天性痴呆、阿茲海默症患者)也通常沒有夢境,這是因為他們大腦活躍程度降低與高級意識中樞功能退化導致的。

研究發現,做夢不僅僅是單純的潛意識心理活動,更是人體自我調節身體機能的措施,對維持正常的大腦思維至關重要。許多長期不做夢的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大腦損傷(輕微腦出血、腦腫瘤、腦血管病變、顱腦外傷等)。

做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與心理活動,做夢並不代表睡眠質量低,不怎麼做夢也不代表一定有問題,我們應該以第二天的精神是否飽滿來判斷睡眠的質量。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夢境心理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正在暗中討厭你會有哪些表現?心理學家:請注意5個小細節
如果你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應酬,強烈建議看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