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把一切回報給黨和人民」

「把一切回報給黨和人民」

10月13日上午,我國光纖通信領域開拓者、天津大學百歲教授楊恩澤遺體告別儀式在天津舉行,天大師生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校友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冒雨前往送行。老人留下遺囑:將捐出唯一的房產和全部積蓄,支持家鄉建設和學校發展。

10月9日,楊恩澤因突發腦溢血在天津逝世,享年100歲。楊恩澤是我國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領域的開創者之一。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他熱愛教育事業,從教75載如一日,直到去世前一個月依然到實驗室參與科研教學工作。他用百年的人生踐行了自己的諾言:「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回報給黨和人民。」

為國家富強而奮鬥

楊恩澤1919年10月出生於廣東省饒平縣。1937年,他考入武漢大學,在戰爭的炮火中開始大學生活。8年時間,跟隨學校前往四川樂山的他親歷了敵機緊追不捨的轟炸,目睹了太多喪生的同胞和他們被毀的家園。民族經歷的苦難,讓他立志科學救國。

楊恩澤在他所從事的無線電通訊、微波通訊、毫米波通信領域取得了大量突出成果。光纖通信技術研究是發展最快的科學領域之一,他始終追趕著學科的發展潮頭,曾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正規光通信線路,為我國光纖通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85年,他應邀到天津大學任教,白手起家,建起了天津市第一個光通信實驗室,並主持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攻關,圓滿地完成了「863」科研課題。在實驗室初建時,實驗中急需一台26萬元的科研儀器,可當時一下拿不出那麼多的錢。得知情況,楊恩澤毫不猶豫,放棄了原應屬於自己的正常科研項目提成用於儀器購置。見此情景,實驗室的老師們紛紛響應,保證了實驗正常進行。

楊恩澤業績顯著,許多人曾對他說:「您的學生中都有人做院士了,您要是爭取一下,也會是院士了。」每當這時,他總是謙虛地說:「當不當院士不重要,關鍵是能為國家做些事。」

教書育人是最大的人生樂趣

楊恩澤常常說,他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教書育人是他最大的人生樂趣。他從新中國成立前夕就從事教育工作,一生培養了數不清的學生,其中很多人已是國家棟樑。1988年退休後,本來可以過上樂享夕陽的晚年生活,但他依然每天朝九晚五到實驗室,一方面繼續搞科研,另一方面義務幫助自己的學生帶研究生。

楊恩澤不僅注重專業知識上給學生解惑授業,也特別注意在一點一滴中培養學生規範嚴謹、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一次,幾名博士研究生將在實驗中偶然發現的現象作為結論用在了論文中。楊恩澤發現後,要求他們通過理論推導作出解釋。他嚴肅地說:「科學研究不能有任何想當然的僥倖,光有實驗結果的論文是不完整的。沒有理論推導,實驗就沒有根基。」他親自帶領學生選擇最佳方案,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一步一步推導,終於從理論上證明了實驗現象的客觀性。

捐款後存摺上只剩5元錢

2005年底,楊恩澤在深圳接受膀胱癌手術期間,實驗室收到了一張從廣東省饒平縣寄來的10萬元捐款收據。他的學生這才了解到老先生拿出畢生積蓄捐資助學的事。

一次偶然的機會,楊恩澤得知家鄉基礎教育還很落後,便萌生了捐資助學的念頭。恰巧,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要淘汰一批舊電腦,他找到院領導,提出要購買這批舊電腦,捐給家鄉的小學。院領導聽後十分支持,主動協調後決定免費提供10台。楊恩澤又想到「有了電腦還應該有個像樣的機房」,就與饒平縣教育局溝通,決定捐資30萬元幫助所城鎮中心小學建一座科學樓。就這樣,楊恩澤分3次寄出了捐款,最後一次捐款後,他的存摺上只剩下5元錢。

2006年5月,一幢面積694平方米的「成和科學樓」在饒平縣所城鎮中心小學落成了。楊恩澤應邀回到家鄉參加了儀式,之後,這位一生生活簡樸、對自己近乎吝嗇的老人又作出了一個決定:在之後的20年中每年拿出1萬元(從2008年起增加到每年2萬元),設立「成和獎學金」,資助那些生活困難、學習優異的學生完成學業。

《中國教育報》2019年10月18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關於教師的十部必看電影,你看過幾部?
揮灑青春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