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這四種正常的人類心理,其實屬於精神疾病

這四種正常的人類心理,其實屬於精神疾病

很多人認為,心理疾病離我們非常遙遠。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我們對心理、精神類疾病的認知停留在精神分裂症、抑鬱症、雙向情感障礙等嚴重的心理疾病。其實,心理疾病就在我們身邊,一些更輕微的心理障礙由於太常見而被人們誤認為是「正常思維」。

這一類心理障礙一般具有輕微性與自愈性的特點,通常無需心理干預及治療,對個體的日常工作生活也不會產生明顯影響。但是,我們對這類現象也應該保持警惕,因為這些心理障礙隨時都有惡化的可能性,下面我們列舉四類。

一、正常癖

所謂「正常癖」,指一個人過於死板地遵守各種規則,這些規則可能是社會固有的,也可能是他們自己規定的,他們做事情總是有一個嚴格的流程,不允許出現差異性與個性化。這類人在生活中一般高度自律,行事風格異常嚴謹甚至可以說死板,而這種「規則」一旦受到外界干擾,他們就會產生大量的負面情緒。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有些人睡覺前衣服必須按照順序依次疊好,或者是對作息時間有著過分嚴格的要求。從心理學角度看,擁有這些行為的個體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果不加以疏導控制,就有可能發展為「強迫型人格障礙(Forced personality disorder)」,這種心理疾病在人群中發病率為10%-15%左右,屬於比較常見的輕微心理疾病。

二、強迫性重複

強迫性重複是一種的臨床心理現象。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具備了「重複」的特質,無論是遭遇到了快樂或者痛苦的事情,都有可能出現重複體驗的慾望。

這其實是一種人類畸形的心理保護機制,我們總是覺得未知的事物是危險的,是令人恐懼的,儘管它可能給人帶來溫暖和快樂;而熟悉的事物則會帶給人安全感,儘管它可能給人帶來傷害。

我們一般只重複做讓我們感到愉悅的事情。比如,你會重複光臨一家你非常喜歡的餐廳、喜歡用同一個牌子的鋼筆。但在某些情況下,即使一件事情讓人感到難過,也會因為強迫性思維而不斷重複。

比如,許多人在失戀之後又急著和好,一部分原因是感情本身的基礎或者分手只是小打小鬧的日常,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你現在的對象是你所熟悉的,他(她)儘管給你帶來了痛苦,但是仍然好過與陌生人重新建立關係。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我們會看到許多戀人分分合合的選擇。

三、否定型落魄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是不會反覆思考「我是誰」、「我的存在有什麼意義」這類高深哲學問題的,但是當人在某些情況下受到巨大的刺激時,內心會出現極度恐懼的應激反應,從而對自我產生懷疑與否定,呈現「否定型落魄」。

在這種情況下,這類人會對自我持懷疑與否定的狀態,同時也會懷疑與排斥其他人,從而失去自己的歸屬感。心理學認為,人類最原始的歸屬感是對於父母的歸屬感,因此,那些陷入「否定型落魄」的人對親情、愛情表現出極度的冷漠,父母與家人在他們看來已經同旁人無異,即使在一個穩定的家庭之中,他們也沒有絲毫的安全感。

四、性情緒轉移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作為世界享有盛名的「精神分析之父」,對於「性」這一概念保持著高度關注,他認為性是人類最為原始與純粹的心理情感表達。但是由於人類的社會文化傳統又往往對「性」保持著排斥與迴避的態度,在封建社會時期尤為明顯。因此,許多人會出現性情緒壓抑的現象,即他們對性的正常慾望受到各種因素的壓制。

弗洛伊德指出,在「性情緒」被壓制的時候,許多最原始真實的情感也會受到壓抑,也就容易出現心理疾病。許多人因沒有受到正確的性知識教育與引導,對性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同時也會因傳統觀念形成強烈的負罪感與羞恥感,最終使得自己長期處於「性情緒壓抑」的狀態下,對性無法形成正確的認識。一些人因此會將自己的性幻想轉移到自己親近的人身上,從而形成「性情緒轉移」,而這種心理大多出現在青春期,正確科學的教育便能有效改善。

即使在正常人群里,心理障礙也具有普遍性,我們不必因為某些輕微的心理問題就過於擔心,保持良好心態、充實日常生活,大部分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這三大跡象,說明你正在成為命中注定的自己
心理學:哪個年齡段的女人最需要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