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生二胎了?「缺錢」正在榨乾中國下一代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生二胎了?「缺錢」正在榨乾中國下一代

中國是人口總量居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世界上每四到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為控制快速增長的人口,中國實施了計劃生育政策,經過幾十年的沉澱,中國人口增速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人口增長率降低在控制人口總量的同時也讓中國社會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因此,2015年10月,二孩政策(Two-child policy)開始實施,以前的獨生子女家庭可以選擇生下第二個孩子。

按照常理,二孩政策的開放將會對目前中國的老齡化現象、性別比例失調以及生育率持續走低產生積極的影響。然而事實並非完全如此,統計結果表明,2017年中國的新生兒數量僅為1723萬,低於2016年的1786萬,中國的人口增長模式並未得到改善,甚至更加嚴峻。那麼,二孩政策難道沒有發揮作用嗎?

在二孩政策開放之後,許多獨生子女家長踴躍地加入「二孩家庭」的大軍,事實上,在2017年的新生人口中,二胎比例佔到了51%,也就是說,中國當年的新生兒有超過一半來自於已經有孩子的家庭,而以年輕父母為主體首胎比例非常低!

因此,中國家庭生育力低的根源並不在與二胎政策,而是在於年輕一代夫婦的身上,他們普遍已經不想再擁有第二個孩子了。社會學家普遍認為,「經濟問題」現在已經成為制約中國人口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通俗地說就是「缺錢」。

理性化思維

由於二孩政策並不是強制性的,是否生二胎的決定權仍在父母的身上,他們的生育意願便成為影響二胎數量的核心原因。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稱為「經濟人假設」,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為了更好地生存,他們在做出重要決策時更傾向於理性化思維。通俗來講,就是我們總會選擇對自身最有利的決定,並思考如何高效地投入資源。

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計劃生育實施之前的中國家庭普遍有很強的生育意願,很多夫婦的子女數量很多,「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除了計劃生育政策強制限制生育之外,人們本身的生育意願也在逐漸降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們對於後代的培養教育也日益重視,因此,培養一個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生二胎,也就意味著父母將在子女上投入更多的資源與精力。

而眾所周知,目前許多中國人面臨著高房價、高學費、高物價的困擾。尤其是在一線城市,面對著動輒上千萬的住房、快節奏的生活以及越來越高的教育支出,經濟基礎本來就很薄弱的年輕男女連結婚生子都是一個大問題,更不要提生第二個孩子了。就算是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由於普遍高強度的工作與來自社會的各種壓力,他們也抽不出精力和財力來培養第二個孩子。

早期教育方式的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早期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是父母教育方式、孩子成長環境等因素將直接決定早期教育的質量。在二胎家庭中,如果父母的時間精力有限,沒辦法長時間陪伴孩子,那麼孩子將更有可能出現性格與心理的問題。

因此,在現代中國的年輕一代中,晚婚晚育甚至是不育成為了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是他們受制於經濟、時間等條件而做出的自我決策,與二孩政策並沒有必然聯繫。

生育態度的轉變

同時,人們的固有態度也會影響他們的生育決策。「態度」是人們對於特定對象或事件的總體評價,反映出一種穩定的行為傾向,會極大受到社會文化、過去經驗的影響。社會心理學家凱爾曼認為,態度形成包括依從、認同和內化三個階段。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在中國已經有幾十年歷史,「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等觀念被大力宣傳和普及,經過了長時間的政策影響,許多人內心已經形成了只養育一個孩子更好的固有態度。這種態度具有很強的延續性與滯後性,即使現在國家生育政策已經改變,社會需要更多新鮮血液,他們的觀念在短時間內也難以做出改變。

因此,二孩政策對部分家庭的誘惑力很小,一方面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並未得到完全解決,另一方面二孩面臨巨大的經濟投入。而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更多人的努力。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生二胎了?「缺錢」正在榨乾中國下一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當一個女人打心底里喜歡上一個男人,會有五種表現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