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是生命最美的打開方式——觀音菩薩出家日開示集錦

這是生命最美的打開方式——觀音菩薩出家日開示集錦

觀音菩薩

出家日

精華法語集錦

觀音菩薩的心在哪裡?

就在悲憫蒼生的淚水中。

觀音菩薩的修法是什麼?

就在悲憫蒼生的淚水中閉關。

不離悲憫蒼生之心,

這就是觀音菩薩的修法。

所以

「善思如母眾,

難忍無量苦,

憶念蒼生情,

世世永不離」。

1

聖人之心

孟子曾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為貴」,其實是對每一個平凡生命的高度禮讚。再平凡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所以「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所以「君子遠庖廚」。

每個人都有君子之品。聖人設教,就是把每一個懵懂生命中的君子品格定格下來,呵護、培養、堅固,使之成為一個人生的品格。這也是一個成熟的、文明的社會非常重要的教育核心。

一個社會如果缺失了聖人之心,就會把鮮活的生命變成美食,放任貪心滋生,摧毀對生命的同理、對弱勢生命的悲憫。而當悲憫喪失,人類社會的文明也將難以延續。

2

安貧樂道

生命的腳跟還沒落地、還在懸浮,我們就找不到生命的快樂。因為迷失了自己的心靈,所以認為幸福是這個、幸福是那個。而當真正找回心靈時,你就會覺得,自己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中國有一句話叫「安貧樂道」,幸福不取決於物質財富,而是滿足於現有條件,安享在大道的快樂之中。這中華文明的道統文化,是整個人類的文明支柱。

3

找到生命面目

中華文明歷久而彌新,在於它有極其不共的價值。所有生命最本位的地方,就是找到生命的面目,找到它的立足之處。否則,我們就成為漂泊的浪子。

當找到生命的面目,你才會真正明白,什麼是以天為蓋、以地為席,什麼是逍遙自在,什麼是列子的瀟洒、老莊的情懷;你就會覺得,生命應當如此!

一個沒有覺悟的人,快樂的因素在他身上都會變成痛苦的源泉。而一個覺悟的人,一個找到自己生命面目的人,縱使痛苦加身,都能活出生命的風采。

4

傳承聖賢文化

中華民族的文化是需要傳承的。上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一代一代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口耳相傳。

在這個時代,我們怎麼補上聖賢文化這一課?「怎麼來補」,就是我們最好的愛國方式。改變當下的狀態,讓更多人的心裡多一份聖性、多一點聖賢氣質,這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是需要的。

5

開智慧

當我們有一個快樂的空間,不要空耗這個快樂,不要空耗這無苦的時空。要知道,我們能到人道里,都是佛菩薩托著我們,然後「貸款」給我們來的。

人類特別適合思考,學佛就是最大化地拓寬我們的思考能力。讓思維、智慧和思想能力最大化,這就是開智慧。現代城市裡有公共綠地空間,佛教就是人類文明中的精神綠地空間。

6

關於佛像

這個時代,人們往往關注佛像的工藝怎麼樣,線條優不優美,但古時候的佛像並不追求這些。古代的佛像有的做得很粗糙,這並不是古人做事不細心,而是因為他們更注重佛的內在——寥寥幾筆,就把佛的功德展現出來。看到佛像就引起內心的正觀,安住在佛的修法里,而不是依止在外在的形象中。

如果時間再往前,那就連粗糙的佛像也沒有,看到佛腳印,就是看到佛了;再往前,看到菩提樹,就是看到佛了。越是在正法的時代,就越不用形象。大家都憶念著佛法的真諦,知道什麼是佛,也不敢做一個佛的形象說那就是佛。佛不是形象能夠表達的,所以《金剛經》里佛陀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我們這個時代是佛像最多的時候,也是聖人最少的時候。不是印刷術提高了、生產工業化了,可以製作很多佛像,然後人間就改變了。我們還要真正地去追求、靠近佛的思想,把佛的智慧、情懷,「下載」到我們的心裡,讓它變成我們的人格,這才是佛陀住世在人間。

7

自知之明:慚愧

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的佛性,恢復自己的人性。洗滌非人性就要戒惡。我們每個人都是凡夫,這本身就是罪惡的標誌。因為是凡夫,所以又愚昧,不知真相。

我們要有這種自知之明,要懂得謙虛。謙虛不是一種做秀,而是對生命誠懇的態度:確實很慚愧。但好在,我們追隨著圓滿的佛陀。佛陀給我們的正確答案,雖然未必理解,但我們還可以苦苦地思索。

佛教是高度純粹的智慧精華,如果不用思維來攪拌它,不用思考的人生來稀釋它,就很難吸收這樣原汁原味的精華。甚至我們還要用繁雜的生活,把佛法碾碎在我們的生命之路上,去慢慢地去品味、去消化,點滴地去吸收。

8

持戒

五戒是人生的基本規範。它既是底線,實際上也是標準。底線不破為「戒」,奉行在這個規矩中為「持」。

持戒是同體的。我們是生命,就不能漠視生命,所以五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每個生命最珍愛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推己及人,尊重一切生命,遵守不殺生的標準,這是一個人有生命質量的最具體的表現。

擁有高級的生命質量,當下就是天堂。所以天堂是在當下製造的。

當下的路通往天堂,你自然就去到天堂;當下的路如果通向地獄,那必然會墮落地獄。佛陀把這樣重要的智慧告訴我們,讓我們照見當下,防患於未然,這種大愛的情懷就是觀世音菩薩。

9

祈禱文殊菩薩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眾;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在佛陀成道前,當他的福德圓滿時,八種吉祥現前,佛陀安住在大菩提樹王下。這大菩提樹王,代表著大般若空性和大悲心周遍的和合。

佛教里說,五台山是第二金剛座。這第二金剛座,就是文殊菩薩的大智慧、大般若空性。所以如來以諸法空為座,洞見諸法的真相。這個真相作用在我身上,照破我、解脫我,就是小乘;以空性的智慧,幫助眾生也從輪迴的鎖鏈中解脫出來,這就叫大乘。

我們來到五台山,要晝夜地祈禱,能夠早開智慧,得到這樣的菩提座;等回到生活中,就要著如來衣——柔和忍辱衣,柔和忍辱於世間,這是一個人自身的莊嚴,比任何名牌都重要。

——摘自傳喜法師2019年10月17日觀音菩薩出家日法會開示

迴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聲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公眾號:fojiaohuiri6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摩利支天菩薩聖誕紀念日:滿祈求者一切善性心愿,回遮一切障難,修行人的護法神
我們爬到食物鏈頂端,就是為了吃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