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一條好屎應該長成什麼樣

一條好屎應該長成什麼樣

一條好屎應該長成什麼樣

本文由固生堂中西醫結合主任楊曉軍教授指導撰寫


嘗糞

一條好屎應該長成什麼樣

咱古代有個二十四孝故事,叫「嘗糞憂心」,說是距離現在1500多年前的南齊,有個叫庾黔婁的孝子,因為自小相依為命的父親病重,便辭去了好不容易考到的功名,回家悉心照顧父親。

醫生告訴庾黔婁,如果想知道病人的病情怎麼樣了,可以嘗一嘗他的糞便,如果糞便味道是苦的,那麼病情就可能會有轉機。

庾黔婁毫不猶豫地嘗了父親的糞便,卻發現父親的糞便是甜的,幾天之後,庾黔婁的父親果然就去世了……

古人被庾黔婁的孝心所感動,「嘗糞憂心」的故事便流芳百世了。但堂主就有點心疼庾黔婁父親的醫生了:大夫啊,您是實踐過多少次才得出「嘗糞辨症」這種結論的呢!?

但無論如何,「嘗糞辨症」的概念是流傳下來了,大孝子庾黔婁的壯舉發生兩百年後的唐朝,出現了一位知名度更高的嘗糞者,叫郭霸,他用這個技能達到了阿諛奉承的巔峰——他的上司御史大夫魏元忠生病在家休養,郭霸上門探望之時,也照搬「嘗糞憂心」一套,並報喜道:「今味苦,當即愈矣。」

嘔——

總之,感謝科學進步,感謝技術發展,面對我們十分在意的人時,再也不用這麼重口味的方式表忠心了!要是能多看兩眼人家的大便,絕對已經是真愛中的真愛了!

「嘗糞憂心」一事究竟有沒有科學道理,味覺這東西比較主觀,不好判斷,但是根據大便的形態,我們還是可以一窺它的主人的身體健康情況的。


科普

一條好屎應該長成什麼樣

一般來說,健康的大便應該是黃色的,成條成型的,不軟不硬的。

一天排便一次自然很好,不過,倘若是一天三次排便,或是三天一次大便,只要人沒有感覺不舒服,一直都是這種節奏,也算正常。

如果拉出來的不是黃色香蕉狀的完美大便,那麼它的形態及顏色變化,也可以告訴我們排便者的部分健康狀況。

一條好屎應該長成什麼樣

圖片來自網路

△大便稀爛,黏馬桶壁

大便稀爛,顯示排便者脾胃虛弱,黏馬桶壁,則顯示排便者脾虛濕氣重,中醫稱「濕困」,可以先通過調理飲食來改善。

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如淮山、薏米、茯苓、芡實、白扁豆等,少吃芒果、菠蘿等濕氣重的水果,少吃生冷食品、辛辣食物,必須時,可以口服雙歧桿菌調理腸胃。

如果食療調養一段時間沒有改善,建議可以先去醫院化驗一下便便。

△大便硬結,排便困難

排便間隔超過三天一次,排便時困難,可以稱作便秘。

便秘者一是要多吃含豐富纖維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二是可以嘗試進食潤腸食物,比如蜂蜜、黑芝麻。

要養成晨起如廁的習慣,不管有沒有「料」,都去試試,因為晨起是人體腸胃活動最活躍的時段,先給它創造一個舒適的排泄環境,或許就能養成良好的排泄生物鐘了。

中老年人便秘,往往是因為腸蠕動減慢,可以經常順時針輕推腹部。

老人家便秘或因中氣不足,可服用四君子湯,並加大其中白朮的用量,或是用五指毛桃煲湯。

△大便帶血

如果是大便硬結、排泄後肛門疼痛,大便上的血跡呈鮮紅,那麼可能是肛裂,建議去肛腸外科確診治療。

如果大便硬結,出血呈滴狀,那麼可能是痔瘡,有些內痔不一定會有痛感,但還是建議去肛腸外科確診治療。

如果是大便裡面混雜著血液,就更要注意了,因為出血位置可能位於下消化道,出血原因會更複雜一些,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等,最嚴重的情況可能是腸道癌變。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去醫院檢查

但還有一種情況,看到大便是紅色的,先不要驚慌,先回憶一下,前一天,吃過紅心火龍果沒有……

△大便顏色有變

健康的便便是黃色的,但如果覺得這個黃色有點兒深——問題不大,可能是濕氣重,多吃蔬果少吃肉調理看看。

大便顏色偏白,呈白陶土狀,可能顯示膽道有問題,要小心膽道梗阻,請去醫院就診排查。

大便顏色偏黑,如果前一天沒有吃過豬肝、豬血或鉍劑類藥物,或大便呈柏油樣,要小心會不會有消化道出血的問題,請去醫院就診排查。

一條好屎應該長成什麼樣

眼下進入秋冬,天氣變化,腸胃十分容易出現問題,為了腸胃健康,能拉出完美大便,我們需要注意:

1. 飲食不可過度過量,要三餐定時。尤其是晚餐,吃個七成飽就好。

2. 天冷有人愛喝小酒,小酌一點沒關係,有一定的活血作用,但切記飲酒不可過量,不可酗酒,啤酒則還是少喝為妙,容易刺激腸胃。

3. 肚臍部位要注意保暖。

4. 40歲以上人士,大便性狀改變更要注意,建議常規狀態下,至少五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祝願大家大便通暢,身體健康!

醫生

一條好屎應該長成什麼樣

楊曉軍 主任中醫師

簡介

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教研室副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疑難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學會消化病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肝臟病學會中醫藥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肝病學會脂肪肝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行為分會委員;廣東省省級勞動能力鑒定醫療衛生專家庫專家;廣東省醫學會罕見病學分會第一屆委員會神經肌肉病學組成員。廣州中醫藥大學質量工程項目校級《內科臨床技能教學團隊》負責人。主編專著2本,參編著作6本。獲教育部、省級、校級、院級等各種獎40項。

擅長

神經肌肉疾病、老年病、慢性結腸炎、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返流病、胃十二指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脂肪肝、膽囊炎、失眠、感冒、慢性久咳等疾病。

出診信息

每周四上午 固生堂東湖分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固生堂中醫 的精彩文章:

這些食物最好別和中藥一起吃,吃錯了後果就是......
名中醫冉旭主任:月經不調,中醫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