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何只有東亞娘炮流行?這是東亞女性全面參加勞動掙出來的

為何只有東亞娘炮流行?這是東亞女性全面參加勞動掙出來的

近日,有文章認為,在東亞文化圈中常見的「娘炮」現象,事實上是美國中情局策劃的陰謀。文章頗為驚悚地寫道:

這些戰犯向美國建議:走民眾路線,用娛樂新聞給日本老百姓洗腦,通過輿論宣傳削弱日本整個社會的雄性氣質,轉為柔性氣質,以此來減少日本的進攻性、革命性。

看上去有點道理,娛樂業確實會削弱人類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這在反烏托邦三部曲中的《美麗新世界》中早有體現。然後文章接著說道:

喜多川培養出的第一個組合第一場演出,就是美軍出資舉辦的,那時,喜多川挖掘很多年輕男孩,這些男孩迅速佔領了當時的電視娛樂市場。加上戰犯控制的各大日本媒體大力造勢支持,他們迅速走紅,成為了娛樂圈的新生力量。而喜多川,則迅速成了時尚教父,掌管著整個日本娛樂圈。

然而,如果回過頭來看,這篇文章所說的是否是真實的?

坦率地說,這純粹靠編。傑尼斯社長,Johnny喜多川確實是在日本娛樂業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掌管整個日本娛樂圈?這就是純粹腦補。再者,如果「娘炮」現象對國民精神有那麼大的負面影響,那英國搖滾歌手大衛·鮑伊這類帶有女性化特質的美少年路線的娛樂明星豈不是蘇聯克格勃的陰謀?那麼現在賈斯汀·比伯、奧蘭多·布魯姆又是誰的陰謀?歐美娛樂圈中也不乏「娘炮」好么?

所以要完成涉及數千億產值、連續數十年的陰謀,你也太高估頻頻犯錯的美國中情局的能力了,畢竟他們連9·11都沒有預見到。

「娘炮」,或者形象設定上存在女性化特質的男性明星本質上是市場的選擇,而且一般而言這類明星在當下以女性粉絲為主要受眾。在和平時期,女性的審美偏好並非戰爭時期的英雄硬漢,而更多關注沒有進攻性的男性形象。類似的,現在兩性關係中較為受歡迎的也是「小奶狗」,因為這種形象更為溫和,更容易讓女性感到安全。

解決的女性的偏好,那麼為什麼是東亞女性?東亞婦女的就業率一直以來都是世界範圍內相當高的一個地區。從日本經濟騰飛到中國經濟崛起,東亞婦女都大量參與了經濟活動。2007年,東亞女性就業率達65.2%,近年來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高於世界範圍內其他地區,包括非常強調平權主義的歐美(歐洲和中亞女性就業率不足50%),更不必說女性地位更低的南亞(30%出頭)。在高就業率的帶動下,女性的消費能力自然要比其他地方更強,在娛樂業上的佔比也自然要遠超男性,因此娛樂業要抓住女性市場,就需要滿足其便好來獲得利潤。換言之,所謂「娘炮」現象是女性大量進入娛樂產業消費的結構性後果。考慮到東亞文化產業基本上是日本-韓國-中國為先後順的梯隊,那麼日本的偏好確實更容易進入東亞乃至東南亞文化市場,這點也不難理解。

再者,「娘炮」就必然等於缺乏進攻性和革命性了嗎?如果你觀察一下網上吐槽最為兇狠的人群,某某流量明星的粉絲肯定是最多的。至於革命性,前一陣子「飯圈」的動作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倒是「硬漢」男性群體更為丟臉一點。

當然,除了這點以外,「硬漢」形象所需要的資源量會更大。東亞整體上仍然不得不緊隨歐美,歐美極為強勢的文化早已進入了東亞的文化和觀念中,其審美偏好事實上已經深入人心。我們會覺得高鼻深目更美,這就是很典型的審美觀改變。而男性對「硬漢」的崇拜,某種程度上也是歐美強勢男權文化的產物,或者說是歐美偏好與東亞男性自我認同的契合。因此,東亞的男性形象需要與歐美非常強勢而且成熟的男權文化進行競爭,這其中就涉及非常複雜的文化現象,包括經濟學、文化學、美學等諸多領域的複雜結合,其難度遠比女性面臨的更大。相反,「娘炮」現象受歐美文化的影響反而更小一點,因此市場空間更大。東亞不缺硬漢,但對於東亞的文化公司來說,經營「娘炮」的商業風險要遠遠小於經營「硬漢」的風險。

所以,「娘炮」是多元市場中的一種經營策略,其適應東亞女性更強大的消費能力,因此獲得了成功。而「硬漢」形象則不得不面對歐美更為強勢的文化競爭,其需要達到類似歐美文化市場的美學、技術、規模、產值的高度,東亞硬漢形象才能真正得到擴大。與其焦慮」娘炮「帶來的性別壓力,不如將其作為多元文化的一種就行,不喜歡當然可以,但亂扣帽子就不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中國FC-31戰鬥機市場前景可能更為樂觀,不用擔心KF-X的競爭
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賴於一組矛盾的平衡,我們的經驗別國難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