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胡歌突然發文:同志們,永別了!背後深藏的絕密往事,讓所有人淚如雨下

胡歌突然發文:同志們,永別了!背後深藏的絕密往事,讓所有人淚如雨下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1948年

在電報與生命之間

你選擇了前者

今日

這盛世如你所願

是對你最好的告慰

己亥年

九月廿四

編輯: 雲上文化

在《故事裡的中國》舞台上

胡歌、劉濤重現《永不消逝的電波》

10月13日下午

胡歌突然在微博賬號上

發了這樣一段文字

同志們,永別了!

我想念你們!

跟很多網友一樣

先是被胡歌的這句話嚇了一跳

接著,毫不猶豫地在

這條微博下面點了「贊」

因為幾乎所有聽過這句話

背後故事的人

都會忍不住淚如雨下……

1958年,中國第一部諜戰片

《永不消逝的電波》引發全國轟動

在影片的結尾

孫道臨扮演的地下工作者李俠

在敵人沖向秘密電台的最後一秒

一口吞咽了電文

在特務槍口的包圍下

發送出了最後一份情報……

他向千里之外的戰友敲下

「同志們,永別了!

我想念你們!

這一幕

不僅讓幾億觀眾哭成了淚人

更成為中國影史一個經典畫面

61年後,李俠、何蘭芬

這對從假扮夫妻

到最終相愛的諜戰伉儷英雄的故事

被胡歌、劉濤搬上央視舞台

再次重溫這個故事

我們跟很多觀眾一樣

從頭哭到尾……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銀幕上的李俠、何蘭芬

他們的愛情

他們的戰鬥

他們的犧牲奉獻

並不是虛構的

而是有真實的人物原型……

? 電影《永不消失的電波》劇照

很少有人知道,在1千多公里外的西柏坡,有一名年輕的報務員,在收到李白的最後一封電報後,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去追尋一個答案:

對方是誰?

他怎麼了?

他還活著嗎?

70年後,當年的報務員也已是耄耋之年。她給李白拍去了一封穿越時空的回電。

01 一個名字 半生追尋

1948年12月30日凌晨,就在人們酣然入夢,準備迎接新年來臨時,上海一間寓所的閣樓里,李白借著昏黃微弱的燈光,在電鍵上快速敲擊著……發出一封電報後,他摘下耳機,長舒了一口氣。

此時,距離李白一千多公里外的西柏坡,16歲的報務員蘇采青,收到了李白的這封電報。

? 李白使用過的電鍵、耳機

當年,為了保證安全,工作紀律極其嚴格。每個報務員都只知道對方是何處電台、多長時間聯絡一次、聯絡的頻道和呼號以及如遇危險時的警示信號,其餘不能問也不能說。

? 蘇采青年輕時照片

蘇采青實習後的第一個任務,是聯絡上海的一個地下電台。儘管不知道對方是誰,甚至連性別、年齡也不知道,她卻很快感受到對方技術幹練,發報手法熟練、流暢,絕不拖泥帶水。

這個人,就是李白。

? 1938年在上海的李白

1937年10月,李白受黨組織派遣赴上海潛伏,建立秘密電台,化名「李霞」。從此,一座無形而堅固的「空中橋樑」在上海與黨中央之間架設起來。

與蘇采青取得聯絡後,李白很快發現她是一個新手。憑藉自己嫻熟的技術,他常常在工作中慢慢引導蘇采青。

如果自己的電報不急,李白就會讓蘇采青先發。蘇采青如果有報,就會發"msg"(我有報),李白就會回復"please"(請發)。如果蘇采青發得很慢,李白就會發"quickly"(快一點)。

由於電波受空中干擾大,一個頻率上可能有幾千幾百個電台,僅7瓦功率的收報機讓李白收報變得難上加難。但李白卻很少讓蘇采青重複,總是十分快速就記錄下全部內容。有這樣一位亦師亦友的同行,蘇采青感到幸運而愉快。

兩個月後,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髮出了一封對四個月後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突破國民黨防線起到重要作用的電報——國民黨軍隊長江布防圖。

但這一天卻很反常,信號聯通後,李白並沒有如往常一樣請蘇采青先發報,而是自己搶先發出了電文。就在蘇采青抄錄下第一段電文後,耳機里突然安靜了下來,陷入漫長的停頓。

? 李白使用過的兩台發報機

起初,蘇采青以為李白只是像往常一樣,遇到了敵人的偵查車。但這一次,事情好像並沒有這麼簡單。一段時間後,李白再次與蘇采青取得了聯絡。蘇采青還沒來得及詢問情況,發報的速度便陡然加快,十分焦急,全然不似以往。顧不得多想,蘇采青趕忙聚精會神將電報抄錄下來。

"END"(結束)

終於,蘇采青從耳機里聽到了這個標誌結束的電碼。但下一刻,她聽到的不是平時工作完畢後道別的信號"GB"(英文"再見"縮略詞),而是十分急促的三個"V"字電碼:

嘀嘀嘀噠、嘀嘀嘀噠、嘀嘀嘀噠。

這是事先約定的警示信號,表明對方正處於危急情境!

? 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

蘇采青心中警鈴大作,顧不上關機,她連忙跑向台長報告這一情況。來不及等待台長回應,她又跑回電報機前,戴上耳機細細守聽。

她守在電報機前,雙手牢牢按住耳機,生怕漏掉一點聲音。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希望對方僅僅是有驚無險!她無比期待能再聽到對方發來的訊號,哪怕只是幾聲呼叫,也能夠讓自己心安。

但她卻再也沒有聽到過,那熟悉的發報聲。

1948年12月30日之後的漫長歲月里,蘇采青心裡始終有一個疑問:"我的對方到底怎麼了?他是誰?"因為彼此都是情報員,身份保護異常隱秘,她的追尋遲遲沒有答案。

02 跨越時空 重新聚首

1958年,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映,無數觀眾第一次知道了主人公李俠的原型——李白烈士的故事。

?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

蘇采青看過電影后,覺得很親切,但沒想過和自己有什麼直接的聯繫。

直到2005年的一天,蘇采青在一份報紙上讀到一篇題為《原型——李白》的文章,文中描述的情節和自己在1948年末那晚的經歷極其相似!蘇采青激動地剪下了這則報道,將它小心翼翼地貼了起來。

她在報紙的空白處寫下:"這就是記憶中的那一晚,我作為中央社會部的報務員,正與我的對方———上海地下工作者某同志聯絡時,對方突然發出三個"V"的電碼,之後音訊全無。原來他遭到敵人的殺害!"

然而,儘管報道描述的情景極為相似,但蘇采青依然不能排除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台的可能。那一晚給自己發報的人,真的就是李白嗎?

時間又過了三年。2008年,蘇采青得知,當時的中央社會部長李克農早在上海解放第三天,就專電時任上海市長陳毅,要不惜代價查明李靜安同志(李白化名)的下落。至此,時隔60年,蘇采青終於知道,她當年聯絡人的名字——李白。

? 蘇采青在李白烈士故居紀念館

兩年後,在位於上海的李白烈士故居紀念館裡,蘇采青注視著李白的遺像,久久不願離去。在李白烈士生前工作的小閣樓上,蘇采青雙手撫過當年他曾使用的桌台,用置於桌面的電鍵打出了三個"V"字的電碼——那是62年前李白髮出的最後信號。兩位從未曾謀面的戰友終於跨越時空的阻隔,在這裡重新聚首。

? 李白被捕前穿的長衫

原來,1948年12月30日那個隆冬的寒夜裡,當李白髮出了他生命中最後一封電報後,敵人的槍口就出現在他面前。

當時,曾有領導提醒李白,由於有叛徒告密,建議他當天不要發報。但李白毫不遲疑地拒絕了,他堅定地說:

"電台重於生命,有報必發!"

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李白冒著生命危險按時發出了那封重要情報後,發報機內的餘溫尚未散去,國民黨特務便破門而入。

5個月後,他被敵人秘密殺害於浦東戚家廟,年僅39歲。

03 時隔70年的回電

在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里,李俠(原型即為李白)堅定地說:"為了中國的解放事業,我是光榮、自豪的,我已經看見新中國了,我看見了!"

在獄中與妻兒訣別的最後時刻,他溫柔地對妻子說:"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也等於看到了!"

? 李白寫給妻子的最後一封信

今年,也是李白烈士犧牲70周年。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故事裡的中國》節目現場,87歲的蘇采青再一次坐在了她熟悉的發報機前,她再一次在電鍵上一下下敲擊著——70年後,蘇采青終於發出了她當年未能回復的電報:

「李白前輩,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靜靜地聽著這電報聲,彷彿又回到1948年,那個驚心動魄的凌晨。多希望,您沒有離去;多希望,能親口對您說出這句話。

詳細內容點擊觀看

1948年

在電報與生命之間

你選擇了前者

今日

這盛世如你所願

是對你最好的告慰

永別了,同志們!

我想念你們!

圖文來源於網路

編輯排版 | 雲上文化

說不完的畫里畫外

品不盡的文氣墨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茶的寓意,你知道多少
因為太美,不看真的後悔·劉子久山水畫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