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不穩定因素!印度的核武器實戰效能如何?會對周邊國家帶來多大威脅?

不穩定因素!印度的核武器實戰效能如何?會對周邊國家帶來多大威脅?

上周發布了《中國首枚原子彈試爆成功55周年,半個世紀後的中國核武力量有什麼亮點?》。作為另一個有核國家的印度他們的核武器的研發、裝備與核戰略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而結合印度近期在軍事上咄咄逼人的小動作,還真有必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印度的核力量了。咱們今天就來開篇文章,專門分析一下印度的核武器與核戰略。

印度核武器成功的因素

從某種意義上講,印度能夠成功擁有核武器得益於兩個因素:一是本國儘管磕磕絆絆、反反覆復還時不時地搞出各種蜜汁操作的核計劃不斷推進的結果(領導人因素),二是抓住了上世紀60到70年代和90年代兩個極為有利的戰略機遇期夾縫突破的結果(國際政治因素)。當然,我們都知道,突破的結果是巴基斯坦在其陸軍的主導下也很快擁有了核武器。不過在這裡我們還是把論述重點放在印度核武計划上。

領導人因素

說印度本國的核計劃「磕磕絆絆、反反覆復、時不時搞出蜜汁操作」,主要是考慮到了印度的核計劃相比美、蘇、中等主要國家在核武器計划上的不同特點:中國、美國、蘇聯在核武研發計劃與軍備建設方面,國家領導人都有極為清晰的認識,知道這個東西是用來幹啥子的。國家政策都是一以貫之的,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傾力保障必須搞出來。

美國也是傾盡全力保障核武器的研發

而印度就做不到這一點:縱觀印度的核計劃,始終受到幾個因素的制約:一是領導人的個人喜好,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受到領導人宗教信仰的影響;二是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國際政治的因素。這二者結合起來就導致印度在核武研發上的反反覆復和磕磕絆絆加上蜜汁操作,甚至給印度核武的實戰能力都造成了影響。

在領導人的個人喜好方面,印度獨立之後歷屆政府總理對核武器的態度都是大相徑庭的,有口嫌體直的,有蹦起來要的,還有討厭至極的。比如首任印度總理尼赫魯就是個典型的「口嫌體直」型,一方面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討厭核武器(「無論在何種情況下, 印度都不會將原子能用於邪惡的目的, 這是沒有附加條件的」、「核武器的使用威脅著人類和文明的生存」)。

另一方面則藉助與美蘇等國的民用核能交流為幌子悄磨嘰地推行核武計劃。但是尼赫魯在核武器的問題上始終未能做到強力推進,印度的核武計劃在其任內也一直進展緩慢。

印度女總理英迪拉.甘地

一直到1960年代的幾個事情才使得印度核武計劃獲得了巨大的助力,一是1962年中印邊境戰役印度慘敗,「中國威脅」驟然加大。二是1964年中國試驗了第一顆原子彈,「中國威脅」更大了。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才迎來了一個對核武器「蹦起來要」的總理:女總理英迪拉.甘地。在她的領導下,印度的核武計劃驟然加速,加上美蘇兩國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與核不擴散體系的不完善,才使得印度在1974年於塔爾沙漠進行了第一次核裝置試驗。

但是緊接著上台的人民黨領袖、虔誠的印度教徒德塞又變成了鐵杆反核派,除了自說自話宣布「印度的核武器不會用於邪惡目的」,就是立即暫停了印度核武器的裝備與繼續研發,這一停就是20來年。

印度第4任總理

莫拉爾吉·蘭奇霍季·德賽

直到瓦傑帕伊總理上台,習慣性地以偏強硬路線示人,加之國內選舉政治的需要,才重啟印度的核武器研究,並在1998年5月11日到13日在博科倫地區連續試爆了5個核裝置,爾後就匆匆忙忙地宣布「印度已經成為有核國家」(當然國際社會並未承認),這就是有關印度核武器的故事。

印度第11任總理

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

國際政治因素

而在國際政治因素方面,印度的情況又和中國這種後發國家不完全一樣。中國在推進核武計劃的時候並非沒有受到國際上的壓力,但我們一方面有足夠的定力,能夠頂住壓力以國家意志繼續推進研發;但另一方面我們在當時同國際社會的聯繫與交往的管道還相對比較單一,國際局勢上能夠有效牽涉、牽制到我們切身利益的因素還很少,這反而給了我國「放開手腳大幹一場」的大好機會。

中國研製核武器沒有受到國際局勢影響

印度就做不到這一點:印度在建國之初是作為「殖民地國家與半殖民地國家爭取獨立自由的象徵」而存在的,同時又作為「不結盟運動」的旗手,印度得時刻把自己的人設搞成愛好和平、反對核武,此外印度作為大英帝國體系獨立出來的國家,又要維持著同原宗主國千絲萬縷的聯繫。

印度獨立後依然受到英國的影響

幾個因素揉在一起,就直接導致了印度在核武器的研發問題上時刻都要考慮這幾個因素,反而時不時地就自縛了手腳。

印度核武器的性能

因此,印度的核武器與核武計劃儘管已經走了50多年,也進行了6次核裝置試驗,但是筆者認為,印度的核武器在本質上依然不太靠譜。主要有兩個因素:

印度的核武器至今依舊不靠譜

第一是未做完整的核彈頭全當量試驗,印度1974年第一次試驗的核裝置當量只有4kt,遠遠低於美蘇英法中五國核武器的首次地爆當量,按照美國方面的研判僅僅屬於部分成功的核裝置試驗。

1998年進行的5次核試驗最大的當量據說是40kt,最小當量還不到1kt,印度自稱最大的當量是「調小當量的熱核武器試驗」,最小的當量是「熱核武器初級試驗」,但是美國全部不予以採信,只部分認為印度可能試驗了一種氘助爆的增強型核裝置(就是那個40kt當量的爆炸),總之印度到目前為止沒有真正可信的從「核裝置」過渡到「核彈頭」的證據出現;

印度第一次核試驗的彈坑

第二是未進行核彈頭定型試驗,印度的6次核試驗每一次當量都不一樣,尤其是最後5次核試驗當量大小不一,很難被研判為定型某一種核裝置的試驗,最樂觀的估計是將5種不同的核裝置——上到40kt級的准戰略裝置,下到1kt級的戰術裝置全部拿出來做試驗。但是每一種核裝置僅僅做一次核試驗是根本無法設計定型的,印度後來再也沒有做過核試驗,某種程度上可以研判為所有的核武器都沒有定型不具備實戰能力。

印度擁核的危險性

但是,研判歸研判,作為一個真的搞出過核爆炸的國家,印度擁核這件事在筆者眼裡,是一件非常非常危險的事情:我們上面已經說明了,從印度的核戰略來看,中間由於領導人的因素反反覆復,印度長期未能形成連貫且成系統的同核武器有關的國家戰略學說與涉核理論,導致印度在核武器的使用上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隨意性;

1998年5月20日,時任印度總理瓦傑帕伊

訪問地下核爆炸試驗場

而從印度核武的研發過程來講,除了1974年的第一次核裝置試驗,就是1998年的連續5次不同當量的核試驗,理論上能夠實戰的核武器重量依然大得驚人、可靠性比較低下了——核戰略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和隨意性,就可能會導致印度在面臨著戰略威脅時有可能會在完全出人意料的情況下立刻打出核武牌,乃至按照印度人的奇葩想法直接上升到核交換層面上;

印度在1998年進行了連續5次核試驗

核武器的低可靠性則進一步增大了在日常存儲與實彈訓練中導致核安全隱患的危險。因此筆者認為,印度手裡面拿著核武器,無疑是把手榴彈交到了武瘋子手上。

更不用說,印度這種想法奇葩、吃相難看的國家,一旦其在南亞次大陸失去了有效的戰略制衡,加之其手裡頭目前又有了核武器,那基本上立刻就是野蠻生長的局面。能夠直接威脅到緊鄰南亞次大陸的我國領土與主權安全那都是小事,搞不好連在印度洋維持戰略存在的美國和一直試圖南下印度洋的俄羅斯都會吃不了兜著走。

偏偏按現在特朗普「大統領」連印度都敢施壓的路數,擺明了是要給印度創造第三個機遇期,要是印度真的不搭理美國埋頭搞定了核武器的實戰化或者熱核武器的初級,那樂子就真的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號稱三大名梨之首的碭山酥梨,吃起來到底有多香?
從愛答不理到高攀不起!中國宣布空間站向全球開放:美國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