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還原荊軻刺秦的全計劃:荊軻究竟是想「生擒」還是「刺殺」?

還原荊軻刺秦的全計劃:荊軻究竟是想「生擒」還是「刺殺」?

我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根據《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篇的全文,系統而又不失調侃地分析了太子丹和荊軻這一對奇葩君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看一下。今天在這,我再具體分析一下整個刺秦計劃,荊軻究竟是想「生擒」還是「刺殺」?

太子丹獨自製定計劃

首先,對付秦王的計劃很早就在太子丹心中醞釀了,從他在秦國做人質,被嬴政苛待逃回燕國開始,就想著怎麼報復秦王嬴政。太子丹先是找來太傅鞠武商量,鞠武覺得自己摻和不了這種大事,於是推薦了名士田光,田光又說自己年老力衰,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雖然原文中並沒提到太子丹是否將劫持或刺殺秦王的計劃告訴這兩個人,但從鞠武推薦田光的評語「為人智深而勇沈,可與謀」,以及田光評價荊軻的評語「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可以判斷出,這兩個人知道太子丹的計劃,所以才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勇」字,如果只是單純的想討論強燕抗秦,制定戰略及國策,並不需要特意強調具備「勇」的人。因此,太子丹的計劃其實早就想好了,只不過在文中沒有直接出說來而已。

接著終於說到荊軻了,其實荊軻參與到這個計劃中,始終處於被動消極的狀態。最初被田光以死諫的方式拖了進來,這實際上是田光用自己的生命綁架荊軻辛苦積攢的名聲和以後的政治生命作為激勵或是威脅。在戰國時期那個把臉面尊嚴看得比天還大的年代,一個人用死來拜託你一件事,你是沒辦法拒絕的,除非你放棄名聲和前途,就此隱居避世,否則你的名聲就臭大街了,沒有一個君主會任用你了。即使放到了現在,面對一個人用生命對你的請求,也是很少有人會拒絕的。因此,荊軻別無選擇的被田光拖下水了,但田光並沒有完整的說出太子丹的計劃,只是提到了「燕秦不兩立」「國之大事也」,讓荊軻去找太子丹就自刎了。

然後再看太子丹和荊軻會面談話的過程,始終就是太子丹一個人在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的計劃,至此我們也終於能夠完整地了解太子丹對付秦王的計劃:「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勢必得所原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秦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可以看出,太子丹的首選目標是向曹沫挾持齊桓公那樣,逼迫秦王退還侵佔諸侯的土地,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才是殺掉秦王,造成秦國內亂,山東各國也能緩一口氣。

荊軻的立場

荊軻在田光天大的人情以及太子丹的推心置腹加高官顯位面前,雖然試圖拒絕這項任務,但最終還是參與了進來,並作為主要的執行者。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荊軻只是主要執行者,而非計劃的制定者,真正的計劃制定者從頭至尾都只是太子丹一個人,荊軻只需要在大的計劃里添加自己的行動細節就夠了,因此荊軻肯定是要以太子丹的計劃為准,以挾持生擒秦王為首要目標。

從荊軻自己的角度來看,劫持秦王或許九死一生,還有活下來的可能,而刺殺秦王肯定是十死無生了,兩種情況的具體例子就是跟他一同待在《刺客列傳》里的前輩們:曹沫劫持齊桓公,沒死;專諸刺王僚、豫讓刺趙襄子、聶政刺韓傀無論成功與否,都死了。我們以普通人的心理來分析荊軻,他應該具有一個正常人最基本的求生欲,從之前兩次遇到劍客落荒而逃,以及之後在太子丹三番五次的催促下才上路,可以看出,荊軻即使不是膽怯逃避了,也是很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荊軻肯定是傾向於劫持秦王,在不傷害秦王的前提下,完成任務,然後幻想著秦王會像齊桓公不殺曹沫以及秦昭襄王放了藺相如一樣放了自己,即彰顯了秦王的胸襟,又使得自己活著的時候就能享受青史留名的英雄待遇,大家雙贏。(最後這句使我懷著歹意揣測荊軻,不喜勿噴。)

準備工作

有的人可能會提到荊軻主動把樊於期勸自殺了,得到了他的人頭一事,來證明荊軻是計劃的積極執行者,甚至進而判斷出荊軻是想要刺殺秦王。首先拿人頭和刺殺並沒有內在的必然聯繫,人頭只是方便取信秦王,進而接近秦王,接近並不一定要刺殺,也可以是生擒。因此我在這件事上看到的是荊軻強烈的求生欲,為了能使自己順利完成計劃,不惜用別人的人頭。還有人提出,太子丹弄來淬了劇毒的徐夫人匕首,這是為了刺秦,劫持人的匕首並不需要淬劇毒。同樣這也同樣很好解釋,太子丹的計劃本來就是一正一備,挾持為上,不行再殺,因此對於刺殺也要有所準備,鋒利的匕首淬劇毒只是為備選計劃做準備而已。

而另外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太子丹找來的荊軻的助手,十三歲就敢殺人的秦舞陽。但是我們不能僅憑秦舞陽殺過人,就簡單地判斷太子丹想要刺殺秦王,同樊於期的人頭一樣,勇武過人的秦舞陽作為挾持人質的綁匪,也同樣可以出色勝任(只不過後面他的表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而最終具體的行動方案就是,荊軻先獻人頭,讓秦王高興,然後秦舞陽獻地圖,趁機挾持秦王,挾持不了就殺了秦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荊軻與太子丹共同制定的最終方案,因為在這個方案中,很明顯荊軻作為了一名近距離的旁觀者,並不直接與秦王有任何身體的接觸,他只是作為一個燕國名士重臣,拿著人頭降低秦王的戒心而已,一旦行動失敗,荊軻還有可能全身而退。即使這樣,荊軻仍覺得不放心,或者是有意拖延,還要再等一個人,結果沒等到,太子丹急了,於是荊軻只能上路了。由於看出荊軻的求生欲,易水送別,太子丹率領一干人穿著白色孝服送行,無非就是當荊軻和秦舞陽已經死了,以堅定荊軻完成任務的決心。

陰差陽錯

只可惜生活不是演戲,大多數的時候是不會按照劇本進行的,秦舞陽臨場慫了,這個時候荊軻解釋說:「北方藩屬蠻夷之地的粗野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心驚膽顫。希望大王稍微寬容他,讓他能夠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慴。原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但秦王直接讓荊軻近前獻地圖,這就十分尷尬了。荊軻的求生欲使得他還想讓秦舞陽繼續按行動方案,獻圖劫人,但秦王並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而是讓荊軻來獻圖,於是荊軻趕鴨子上架,只好由旁觀者變成了執行者。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圖窮匕見,荊軻一手抓著秦王的袖子,一手用匕首刺了過去,原文荊軻的動作是「揕」意思是用刀劍刺。這裡雖然荊軻是直接刺了過去,但也不能就此說荊軻就是想殺了秦王,畢竟人在那種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很多事情幾乎都是下意識的,沒有思考的,荊軻很有可能腦袋裡一片空白,看到匕首就抓著刺了過去。當然,這完全是我的個人臆測,要說證據,大概就是荊軻和秦王繞柱子跑了,但凡有點常識的人,絕對不會一直追著秦王屁股後面,只要反向一跑,立馬就能抓到或者刺到秦王,但荊軻只是下意識地繞著跑,可見他當時已經沒有思考的能力了。由此推斷出他因為緊張而忘記抓活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說服力不算特彆強而已。最後臨死前,荊軻終於回過神了,說出了實話:他之所以失敗就是想抓活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個人在死前說的話,想必真實性會很高。

總結

最後,我們回過頭來,總結一下這場刺秦的全過程:太子丹定下的計劃是活捉為先,刺殺備選,荊軻被動地參與到計劃里來,僅作為執行者,同時出於自身的求生欲,荊軻也是十分強烈地傾向於活捉秦王,相關的準備工作也都是同時服務於兩個計劃,並沒有特別的傾向性,最後雖然陰差陽錯荊軻直接拿匕首刺了過去,但可以解釋為大腦當機的下意識行為。這裡面最具有說服力的就是兩點,太子丹的計劃是活捉優先,荊軻給人家賣命肯定要按照僱主的意願行事,再就是荊軻從知道計劃,準備計劃,執行計劃這一全過程中,始終展現著強烈的求生欲,一個這麼強求生欲的人,怎麼會想給秦王殉葬?

參考文獻:

[西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我不編造故事,我只是歷史的搬運工。關注我的ID:大黃扯點歷史,不斷更新原創文章,期待與你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黃扯點歷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劉邦不殺異姓王,漢朝會不會淪為第二個春秋戰國?
為什麼有人說劉備不學無術?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