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比「喪偶式」家庭更可怕的,是越來越多的「啞巴家庭」

比「喪偶式」家庭更可怕的,是越來越多的「啞巴家庭」

中國青年報曾做過一項調查,最後得出接近八成的孩子回到家後變得沉默的結論。其實這和如今大多家庭都非常相似,有些孩子回到家後一整天說話的時間甚至不超過十句。有些家長可能會說,這是因為孩白天基本都在學校度過,回到家後作業多,如果和孩子說話不是導致孩子無法專心學習了嘛?其實到了周末的時候,家長們也可以觀察一下,孩子即使到了周末的時候,說話的次數甚至都不超過十句!而這樣的家庭,則就是「啞巴家庭」。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講話?在《少年說》的一期節目中,一個小女孩揭露了造成「啞巴家庭」的原因之一。小女孩站在台上對父母說,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並且在成績上已經有了明顯提高,甚至連老師都誇獎了自己,可是為什麼自己的這些進步父母都看不到眼裡,依舊不讓自己出去玩。小女孩說這些話的原因,實際上就是得不到公平對待,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情景一:

媽媽:「你要去幹嘛?」

孩子:「去吃點兒東西。」

媽媽:「一天就知道吃吃吃,什麼時候學習能這麼用心點。」

孩子「……」

情景二:

媽媽「你要去幹嘛?」

孩子:「出去玩兒一會兒。」

媽媽:「一天就知道玩玩玩,有這些時間就是不好好看書。」

孩子:「……」

情景三:

媽媽:「你要去幹嘛?」

孩子:「去看書。」

媽媽:「光說是看書一點用都沒有,每次還是靠那麼一點,真不知道你一天都在幹啥。」

孩子:「……」

無論孩子去做什麼,家長都會有一大堆牢騷吐槽孩子、挑剔孩子,似乎是家長們本性使然,當孩子準備去做什麼的時候,似乎都要以居高臨下的態度指點一番才痛快,孩子起初只是感到不滿,然後是感到委屈,隨後是憤怒,最後就會趨於平靜,只是當孩子趨於平靜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對父母的漠視,而這也是孩子不愛和家長說話的開端。

對於一些家長而言,總覺得孩子說什麼不都靠譜、說什麼都不可信,對孩子總是挑剔,這就註定導致孩子無法得到父母的公平對待,無法被父母當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們總是喜歡以「過來人」的角度指點江山,似乎自己只要為孩子規劃號道路,孩子只需要順著家長的路走下去就好,當孩子稍微有不如自己意的時候,就對孩子百般苛刻。而對於孩子而言,當發現無論自己說什麼、做什麼都無法被父母公平對待的話,最後就會逐漸喪失與父母溝通的慾望。

孩子們不被父母看到,沒有得到想要的回應,正是在這一次又一次期望卻失望中,孩子選擇了沉默。這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無疑是非常悲哀地,而更悲哀的是父母居然沒有發現孩子的變化,只是覺得孩子因為學業壓力太大才會變得如此。

那麼對於一個又一個的「啞巴家庭」而言,父母們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願意與自己交流呢?

在平常和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善於傾聽別人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更容易取得別人的信任。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家長要懂得傾聽孩子意見,要聽到孩子的聲音,當孩子收到家長的回應時,才會更願意繼續與家長溝通。

朋友在三年前忙於公司業務,再加上公司剛剛起步,天天忙得晝夜不分。正巧在那段時間丈夫外地出差,孩子又在上幼兒園,總是所有麻煩事都摻和在了一起,令朋友感到分身乏術。正是因為自己太忙沒有時間陪孩子,當孩子想要向朋友分享自己在幼兒園遇到的事,或者想要向朋友展示自己新學會的東西時,朋友都會以沒有時間打發孩子。後來孩子越來越少來煩她,朋友才覺得自己輕鬆了許多。

然而當丈夫外地出差回來後,沒過幾天問她為什麼孩子回到家後都不說話,朋友這才發現孩子和父母一句話都不說,這才意識到自己這些天來對孩子如此漠視和冷淡。於是朋友趕緊調節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孩子才終於再次和父母熟絡起來。

我們常說「教育」,無論是「教」還是「育」,都免不了和孩子溝通交流。有句話說「生而不育不如不生」,對於這些「啞巴家庭」而言的確如此,雖然這些父母生了孩子,並且保證了孩子一日三餐,讓孩子能夠吃飽穿暖,然而他們卻忽略了孩子心理成長的重要性,缺乏傾聽孩子的時間和耐心,導致孩子不願意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家長除了需要傾聽孩子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主動向孩子分享自己的見聞。孩子在學校上學,家長在公司上班這段時間,孩子與家長是分離的,兩者都不知道對方經歷了什麼,如果不詢問對方過得怎樣,很容易導致雙方變得疏離。有些孩子在家長面前藏有秘密,實際上就是因為父母與孩子分享自己生活較少,而一些在家長面前沒有秘密的孩子,是因為父母願意向孩子分享自己都做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孩子反過來也更願意分享自己的生活。

其實大多數家長都忽略了這點,有些家長可能會知道詢問孩子在學校過得怎麼樣,但沒有意識到自己也需要告訴孩子自己今天都做了什麼,只有雙方互相分享自己的生活,孩子才會更願意全盤向家長講出自己一整天的感受。

家長主動告訴孩子自己今天做了什麼,其實也可以更讓孩子了解家長。有些家長不願意在孩子面前表現的自己多辛苦,這樣實際上是不妥當的,家長告訴孩子自己做了什麼、有多辛苦,孩子才會更加體諒家長,也才更願意多關心父母,從而不會出現沉默的情況。

對於「啞巴家庭」而言,問題基本都出在家長身上,家長要懂得調整自己與孩子相處的狀態,孩子才會更加願意與家長溝通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群美育兒 的精彩文章:

給寶寶買床,該如何完美避坑?正確選床的注意事項都在這裡
硬核育兒:關於遺傳,有些知識應該知道,今天就來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