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動難行動」是什麼心理問題,該如何進行積極情緒管理?

「心動難行動」是什麼心理問題,該如何進行積極情緒管理?

「心動難行動」,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如果無法克服,很難在計劃的事情上成功。這種心理現象的一個典型情景就是考研究生。

考研不同於一般的大學升學考試,全憑自覺自律。很多考研的人會經歷這樣的心理困境:內心充滿了對研究生的渴望與夢想,但是考試複習提不起勁頭,行動懶散遲緩。導致考研的人非常焦慮,經歷較大的挫敗感。

案例故事:

孫小兵現在真的很恐慌!

小孫是一個正在準備考研的人。但是他看不下去書,知道自己的惰性,但是不知道要怎麼改變!以前的小孫一直處在一個競爭的環境,然後自己會容易地去努力去爭取,就是不想輸給別人。畢業了,找不到好的工作,幹了四個月,覺得自己特別討厭那個工作,然後辭職了。決定考研。

但是小孫最近的狀態提不起精神,看不下去書,一看書就頭腦發昏,很不自律,提不起動力。

但是又知道,自己如果繼續這種狀態肯定考不上,要不然乾脆放棄,但是又不甘心!

小孫自己說服不了自己,但是又不知道要怎麼辦!

離開了競爭的環境,覺得自己是個廢人!但是又還想著考上研究生,再有兩年的讀書時間,讓自己去體驗更多的職業,然後發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目前小孫最主要的問題是,害怕自己堅持不下去。他不知道要怎麼改變自己目前的心理狀態,不知道要讓自己怎麼樣繼續提起精神。今天甚至試圖讓別人罵自己,能讓自己認清現實。但是發現對自己一點兒用處沒有!

小孫有時間覺得自己就是那種積極廢人,容易三分熱度。

他很討厭自己這種狀態!有時候想大哭發泄,但是又哭不出來。以前工作的時候,覺得那種整天面對著電腦,只是在線跟人交流,覺得特別的鬱悶,感覺與世隔絕,所以才下定決心辭職考研來著。

結果小孫目前這樣的狀態,自己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朋友建議小孫說,跟家裡爸媽說。但是他能想到到,如果跟自己父母說,他們會用怎麼樣的話語回答自己我。

目前小孫的問題是,道理都知道,但是就是行動做不到。小孫希望有人能夠請告訴他該怎麼辦?


分析及建議:

1、可能原因分析:

看得出來,小孫是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因為不喜歡之前的工作,辭職考研。但是可能內心比較焦慮,也比較要強,總靜不下心複習,放棄又不甘心。總處於這樣的迷茫又焦灼的狀態。他也試過很多方法,但是並沒有太好的效果。

我們非常理解他的心情。因為很多人考研的時候也會這樣,複習期間心裡波動特別大,非常焦慮,跟小孫的狀態很像。

小孫所經歷的,正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考研焦慮」心理問題。基本的原因是,目標壓力太大,行為動力不足。

2、建議:

我們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減小目標壓力。

建議小孫思考一下,準備報考的學校和專業難考嗎?如果目標特別難考,試著降低一下目標,可能會適當緩解自己的焦慮。

自己是否允許自己考研失利呢?自己現在的狀態是不是與害怕自己考研失敗有關呢?如果萬一失利了,自己會怎麼做呢?小孫既然選擇做一件事情,肯定希望能把它做好。但是自己也需要做好失敗的心理建設,如果萬一失敗了,自己也得面對它。

當一個人內心相對能接受失敗的時候,心裡應該會平靜一些。

二、藉助外力,增加行動動力。

根據小孫的描述,自己在競爭環境中動力強一些,而自我約束的動力較弱。

那麼建議小孫考慮一下,去高校找一些也考研的小夥伴一起複習。如果跟小夥伴們一塊複習,平時互相督促、鼓勵、支持,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最重要的是小孫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考研也是競爭,只是周期相對長一些。這個周期內放棄的有很多人,但是也有更多的人堅持下來了。

如果小孫自己想堅持,可以試試多種方法激勵自己。


舵主導航:

我是彼岸舵主。

本案例故事中,小孫所經歷的「考研焦慮」心理問題很典型。故事背後還隱藏了一個非常典型也比較棘手的心理問題,「心動動難行動」,也就是行為動力不足。但是在這種不足,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心理問題。根本原因在於大腦思維認知的散亂和混亂,無法激發內心深處的行動渴望,或者無法聚焦行為的心理內動力。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般的心理壓力調整方法,最根本的辦法,需要人為建立明確的目標,並內化到潛意識層面。以聚焦思維功能,刺激行動慾望,聚焦行為心理動機。

「情緒主題」延伸學習建議:

如果想徹底成為情緒的主人,享受自在的人,建議多深入關注和學習有關「情緒的高緯度本質及自我情緒控制技術」,相關的概念、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緒管理 的精彩文章:

情緒管理:情商比能力更重要,如果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這4條情緒管理秘籍,讓我3個月沒有對孩子發火了,你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