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需要邏輯思維

中醫需要邏輯思維

「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 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豈不殆哉?」

——唐·孫思邈 《大醫精誠》

讀《大醫精誠》開篇,我想到了思維的重要性。

給別人治病的時候,我不僅僅把自己當成一個醫者,而是當成一個尋找真相的人。去尋找疾病的真相,也要尋找生命的真相,尋找自己的真相。

很多人說:中醫的思維很模糊,邏輯性很差,不講證據,總使用一些模糊的概念。

但是實際上,想要把醫學學好,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必須要有科學嚴謹的邏輯思維方式。

醫學,最重要的是診斷。就好像是當警察,開槍不難,難的是找到兇手。

診斷包括對生理的認識,對病理的認識

如果對正常的生理功能認識不清,談何診斷疾病?如果對異常的病理狀態診斷不清,談何用藥治療?

治病,不論是常見病,還是疑難雜症,都要像破案一樣尋找線索,尋找證據,排除錯誤答案,真相只有一個。

要學好醫學,一定要學好邏輯學。

三段論

所有人都會死的,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也會死。當我在高中課本上第一次接觸三段論的時候,有一種無法戰勝的感覺,或者說戰無不勝的感覺。

當所有的證據擺在面前的時候,當事實已經發生在你面前的時候,面對吧!承認吧!

不要像鴕鳥一樣把腦袋埋在沙子里,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

這個世界有兩樣東西永遠都無法否定——宇宙中的真理和已經發生的事實。

患者說「我難受,我有病了」,醫生卻對著檢查單子說「指標正常,你沒事!」。

這是作為患者最常見的無力感:「我告訴你我難受,我生不如死,你為什麼還說我沒事呢?」

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也是很常見的現象:當一個事實擺在面前時,人們往往因為自己無法理解或認知,或者對解決問題無能為力,就否認事實本身的存在。

歸納法和演繹法

歸納法,指的是從許多個別事例中獲得一個較具概括性的規則。這種方法主要是從收集到的既有資料,加以抽絲剝繭地分析,最後得以做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

演繹法,則與歸納法相反,是從既有的普遍性結論或一般性事理,推導出個別性結論的一種方法。由較大範圍,逐步縮小到所需的特定範圍。

醫學的思維是嚴謹縝密的,不論是診斷還是治療,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

根據癥狀診斷疾病,要正推反推都成立才可以。也就是說要熟練應用歸納法和演繹法。

比如,診斷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CT異常典型的腰底關節疼痛胸椎活動度減少

滿足+/就可以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了。但是在我們下診斷之後,還要反過來思考脊柱炎和其他癥狀之間的關係:

演繹法:

∵這是一個脊柱炎患者

∵脊柱炎有+/的癥狀

∴這個患者有+/的癥狀——這些都沒問題

但是,這個患者身上的其他癥狀(比如腹瀉、眼睛疼)也可以用脊柱炎解釋嗎?

如果不能的話,就需要進一步思考。

是什麼導致了脊柱炎?脊柱炎的病因是什麼?患者身上所有的癥狀有沒有什麼共同特點?他們都可以用某一個病因來解釋嗎?

這是歸納法。

所以,再強調一遍:根據癥狀診斷疾病,要正推反推都成立才可以!

舉兩個我親眼所見的例子

案例

01

缺血性心衰,患者脈洪大,手臂動脈沒問題,本應是實證。醫生卻說:心衰都是虛證,就算是實證也是「真虛假實」,「真寒假熱」。

如果說是虛證,患者確實有活動後胸悶喘憋,活動耐力下降的癥狀;可是只有虛症的話。

如何解釋患者發熱、煩躁、口渴、欲脫衣被、舌紅等現象?難道一句「真虛假實」就可以解釋嗎?

結局:用了參附之類的熱葯,之後患者病情逐漸加重,三周後離世。患者是周三早上走的,中午放在辦公室隔壁的病房,穿戴整齊,帶著老式的地主帽。

我記得很清楚,冬日上午溫暖的陽光斜照在他的臉上,彷彿還能醒過來一樣。病房的門關著,屋裡只有我一個人。我站在他的床頭想了很久……

案例

02

患者感冒發燒,但是脈沉細弱,本應是虛證。醫生卻說:發燒是熱證,怎麼能用附子細辛這種熱葯?

如果說熱證,患者確實有體溫升高的癥狀,沒有惡寒發熱;可是如果只是熱症的話,如何解釋患者汗出如水、手腳冰涼的現象?

結局:用了銀翹散桑菊飲之類涼葯,患者從感冒轉為心內膜炎,轉科了。那個患者是個很帥氣的小伙,沒到三十,跟我現在差不多大,來北京打工,住在地下室。

十一的時候跟著朋友去北京的郊區玩,淋了雨,回來之後就感冒了。真不知道這次住進醫院,他什麼時候能出去……

所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根據癥狀診斷疾病,要正推反推都成立才可以!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慈方中醫館",作者/王春雨,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編輯|白芷視覺|花椒

-商務聯繫-

-轉載原創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同城 的精彩文章:

中西醫的比較——求同求異、不鑄大錯
現學現用:我一邊學習,一邊就應用到了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