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樹崇拜與道教

樹崇拜與道教

「樹崇拜」是早期人類所信奉的原始崇拜習俗之一。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樹崇拜」類型,有的認為樹木是「精靈住所」,樹上有神的使者;有的認為樹是「家族名字的來源」,樹與宗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還有的認為樹林是宗教崇拜的地方,是一個神聖的處所,「唯一的廟宇」。中國的樹崇拜卻別有特色,其中反映了早期社會分工留下的痕迹。在中國傳統宗教道教中,這種樹崇拜思想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樹崇拜與道教長生成仙思想結合,形成了道教獨特的樹崇拜觀。

沒有神靈崇拜,古人就不能慰藉心靈,而沒有人類的崇拜,神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人和神還是要通過某種方式來進行溝通。「絕地天通」雖然隔離了凡人同天神的直接溝通,但巫覡還可以通過一定的途徑與上天聯繫。在中國的神話中,神樹就是聯繫天地的 「天梯」之一。

我們的先祖認為有一種叫「建木」的神樹,位置正處於天地的中心點,因而成為通達天地的主要樞紐。《淮南子·地形篇》云:「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 《山海經》對「建木」則有更為詳盡的描敘。《山海經·海內經》中記有:「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皞爰過,黃帝所為。」 「爰過」就是上下於天的意思,因此可以認為「建木」的作用相當於「天梯」。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叫「若木」的大樹,《淮南子·地形篇》云:「若木在建木西,未有十日,其華照下也」。明代周祈《名義考》引《山海經》佚文:「灰野之山,有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日所入處。」可見若木亦即古人眼中太陽下潛地底所經之樹。這種叫建木或若木的大樹,一方面支撐著天地,一方面作為天上神國和地上人間往來的一條通道。太陽由若木下潛地下,又由另一株神樹「扶桑」升上天空。《山海經·海外東經》說:「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東經》記有:「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古人以樹作為天地通道除了可以從文獻材料中看出,在考古文物中也多有發現。在以四川為主體的西南地區,曾出現過三千年前以三星堆文化銅樹群為代表和一千七八百年前以搖錢樹為代表的兩次樹崇拜習俗。這兩個不同時期但具有文化傳統上的淵源關係的樹崇拜都反映了古人眼中樹的天地通道作用。後來的道教吸收並繼承了這種樹崇拜思想,將其作為宗教神學的一個重要部分。

道教吸收了樹作為天地通道的作用,將它想像成道士成仙的一條通道。《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記載有侯道華由松樹飛升的傳說,其飛升時「松上有雲鶴盤旋,簫笙響亮,道華突飛在松頂坐……俄頃,雲中音樂聲幢幡隱隱,凌空而去」。後人鄭雲叟以此題詩云:「松頂留衣上玉霄,永傳聖跡化中條。不知揖遍諸仙否?豈累如今隔兩宵。」 由此可見道教中以樹作為升仙的途徑,可以說樹的天地通道作用在道教中得到了繼承和保留。

道教除了吸收遠古傳說中樹的天地通道作用外,還根據自己的教理教義將長生成仙思想貫注其中。道教認為,在天上的仙境中,處處都有樹的存在。《雲笈七籤》中說天上的陽明星、陰精星、真人星、玄冥星、丹元星、北極星、天關星、輔星、弼星等眾星神周圍都是樹眾環繞。且不同的神周圍的神樹不同,有玉樹、赤樹、黑樹、三華之樹、青華之樹等不同的神樹。天上如此多的樹與世間芸芸眾生有著相互的對應關係。《太平經》中說:「人有命樹生天土各過,其春生三月命樹桑,夏生三月命樹棗李,秋生三月命梓梗,冬生三月命槐栢,此俗人所屬也。皆有主樹之吏,命且欲盡,其樹半生;命盡枯落,主吏伐樹。其人安從得活,欲長不死,易改心志,傳其樹近天門,名曰長生。神吏主之,皆潔靜光澤,自生天之所,護神尊榮。」這條材料說明,每個人都有代表其本命的樹植於天下,由天上的樹神看管。當人命將盡時,其樹也會枯萎,人死後,樹神就會把這株樹砍掉。如果想追求長生的話,可以將樹移植到天門附近,在這裡的樹都可不死,但前提是人必須得「易改心志」,即信奉道教。

由於樹象徵著生命,因此甚至有人就居住在樹上,認為這也可獲得長壽。《雲笈七籤》里記有「南方去中國八萬一千里外,名閻浮黎之外,極洞陽之野,國名伊沙硏之國,一名火庭天竺之國。國外有長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已。地方五千里,去四方之岸二十萬里,則生天樹,長三千丈,大者二千圍。甚多靈藥,甘液玉英,無所不有。其上有民,人皆壽三百六十歲」。這種居住在樹上可獲長生的觀念在東漢時大為流行,有道之人可久居樹上。1991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師縣南蔡庄鄉發掘出一東漢建寧二年(169年)的石碑,上鐫512字。考古發掘簡報指出,該碑「通篇充滿了道教色彩,反映了道教在東漢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歷史和道教的珍貴資料」。這就是所謂漢《肥致碑》。其中記載到:「河南梁東安樂肥君之碑。漢故掖庭待詔。君諱致,字萇華,梁縣人也。其少體自然之姿,長有殊俗之操,常隱居養志。君常舍止棗樹上,三年不下,與道逍遙。行成名立,聲布海內。群士欽仰,來集如雲。」肥致三年居住於樹上,因此被世人所崇拜,認為是有道之人,後又作為尊貴的客人長住於許幼仙、許建家,並拜其為師,而且在許幼仙死後在其墓室中樹碑記載肥致的事迹。

樹之所以能帶給世人長生是因其自身有著靈魂和生命,如同人類一樣,而且樹自身有著很長的生命,所以成為了長生的代表。《三國志·魏武本紀》注引《世語》曰:「太祖自漢中至洛陽,起建始殿,伐濯龍祠而樹血出。」《曹瞞傳》曰:「王使工蘇越徙美梨,掘之,根傷盡出血。越白狀,王躬自視而惡之,以為不祥,還遂寢疾。」曹操伐樹能令樹出血,這表明樹是有生命物體,伐樹後不久曹操即亡故,說明樹有靈性,會報復人類。再加上一棵樹的年齡可以上達幾千年,因此樹在古人心目中就成了離人們生活最近的神靈。受到人們的崇拜。樹在道教中不僅象徵著生命,而且有些自身中就有神靈,《抱朴子內篇·登涉》說:「山中有大樹,有能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名曰云陽,呼之則吉」。人在山中遇到這種樹精只要能正確叫出它的名字就無事了。

有道之人居樹上得長生,凡人則可以祭拜樹而得長生。《真誥》記有:「昔有一人好道。而不知求道之方。唯朝夕拜跪。向一枯樹輒雲。乞長生。如此二十八年不倦。枯木一旦忽然生華。華又有汁。甜如蜜。有人教令食之。遂取此華及汁並食之。食訖即仙矣。」 正因為樹的長生象徵以及其自身的神靈性,所以道教將其作為一種信仰繼承保留,並且得到了人們的廣泛崇拜。

註:參見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譯本。

本文轉載自《中國道教》2006年第4期,作者曾維加,圖源網路,轉載請註明。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道教詩詞 贈劍客
中國古典建築大門兩側擺放的獅子,也是門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