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版加特林?每分鐘射速3000發,噠噠噠冒藍火,卻被自己人坑慘了

俄羅斯版加特林?每分鐘射速3000發,噠噠噠冒藍火,卻被自己人坑慘了

說起高射速機槍,許多人腦海中蹦出的第一款武器應該是加特林,6000發/分鐘的超高射速確實非常厲害,無論是空空或空地戰鬥,都能發揮極為可怕的作用。

當然,高射速機槍並非只有加特林,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時代淘汰品,它們雖然沒能像特價林這樣長壽,但也在各自的時代有過一段歷史。

ShKAS(施卡斯),這是一款誕生於蘇聯的航空機槍,專門為戰鬥機和轟炸機設計,1930年由蘇聯空軍立項,1932年開始進行原型槍測試,理論最高射速3000發/分鐘。

總長度為935mm,槍管長675mm,口徑7.62mm,空重10.66kg,採用彈鏈供彈。

戰鬥射速1800發/分鐘,要知道30年代航空機槍的射速普遍停留在1000-1300發/分鐘,施卡斯已經算是相當高射速的了。然而設計師並不滿足於此,他們在此基礎上繼續改進,最終將最高射速提高到了3000發/分鐘。

施卡斯的膛管為轉輪室,具體設計有點類似今天的轉輪手槍。膛管容量為十發,也就是說槍機內隨時都有十發子彈待命,當第一枚子彈被推入槍膛之後,第二枚子彈已經在旁邊等候,只待擊發後就可以立刻進入槍膛,接著第三發子彈進入待機位,如此循環往複,節省了大量換彈時間,從而提高射速。

施卡斯膛管的運行模式。

雖然轉輪式膛管為施卡斯帶來了高射速,但同樣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以轉輪手槍為例,由於轉輪與槍管之間存在縫隙,槍膛封閉性較差,所以火藥燃氣經常會從縫隙中泄漏出來,既容易燒傷握槍的手掌,又導致彈丸的動能不足。

同理,施卡斯的膛管也存在這個問題,空有高射速,槍口動能卻只有800米/秒,很難給敵方飛機造成致命性損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不得不著手進行改良,然而他們很不幸地碰上了肅反運動。對30年代蘇聯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肅反運動是蘇聯歷史上的一段黑暗時期,許多優秀將領、軍工人才被投入監獄,而沒被抓捕的又都是資質平庸之輩,根本沒有能力研發或改良武器,導致蘇聯軍工體系受到重創。

施卡斯機槍的項目組就是這麼一種情況,主設計師Boris Shpitalniy和Irinarkh Komaritsky雙雙坐牢,數年時間裡整個項目停滯不前,沒有絲毫進步。

等到兩人終於被釋放出來,並著手解決了膛管可靠性、子彈動能不足等問題,時間卻來到1938年,很多事情早已物是人非。

以蘇聯的老對手德國為例,此時德式戰機已經進行了一輪的更新換代,機身防護大大增強,施卡斯的7.62毫米彈藥對德式戰機所能造成的損傷原本就比較小,空有3000發/分鐘的高射速,如今卻連機身都無法擊穿,淪為雞肋。

千辛萬苦研究出來的武器還沒列裝就過時了,蘇軍肯定不甘心,於是他們又研發了對應的7.62毫米高爆彈、燃燒彈,可惜收效都不大。

無奈之下,軍方最終只能宣布放棄施卡斯項目,轉而研發大口徑航空彈藥,這款本該在30年代初期成為經典的武器,就這麼成為了蘇聯內鬥的犧牲品,被時代所遺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1974年,還未當上總統的薩達姆,受到民眾愛戴,法國總理向他敬酒
二戰英德最高勳章對比,英國用青銅當主材料,德國鑲鑽50枚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