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古代,做「搞笑藝人」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古代,做「搞笑藝人」是怎樣一種體驗?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如何迅速收割一波快樂?簡單!點開搞笑分類短視頻,洗腦音樂配合魔性動作,總能讓科教授捧著手機傻笑。然而,你以為這是互聯網時代特有的搞笑網紅,其實早有古人干過這個行當。

下面這位來自東漢的蠢萌大叔,表示自己也曾是一位「搞笑藝人」。

左手抱著鼓,右手舉著小槌(還掉地上了),胖嘟嘟的身材,一笑起來,嘴角能咧到耳朵根…… 科教授覺得,只要他把鼓槌撿起來,就能立刻來段東漢disco~

這個自帶笑點的人,就是東漢擊鼓說唱陶俑。雖然他的身高還不足60厘米,卻坐享"漢代第一俑"的名號。

然而他不是唯一一個走搞怪路線的,還有很多同行業的夥伴,比如這位

左邊跟我一起畫個龍~

圖片來自網路

還有這位

來了老弟~

圖片來自網路

怎麼說呢,科教授有種找到表情包鼻祖的感覺,建議他們仨組團開個直播,別開美顏,肯定能火~

其實,這些形態各異,表情誇張的「奇葩」,就是我國古代的搞笑藝人——俳(pái)優。

俳優?排憂?

靠搞笑混飯吃的漢代藝人

《說文解字注》曾記載:「以其言戲之,謂之俳;以其音樂言之,謂之倡,亦謂之優;其實一物也。」

「俳」有詼諧幽默之意,「優」指表演的人。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把以表演樂舞、滑稽戲、雜耍為業的藝人稱為俳優,雖然字義不同,但從某種程度上,他們也可以說是為人「排憂」的。

細心的小夥伴可能發現了,這些出土的陶俑在搞笑之餘,似乎和正常的人俑不太一樣,要麼身型短胖,大腹便便,要麼比例失調,相貌滑稽。沒錯,在秦漢時期,大多數俳優都是侏儒,或相貌身材有缺陷的人。

雖然他們長得不怎麼樣,卻常年霸佔搞笑榜首位。上至高門顯貴,下至平民百姓,紛紛為其打call~ 貴族中甚至形成了在家中養俳優,表演取樂的風氣,為他們打榜刷禮物,玩得不亦樂乎。

這些以擊鼓戲笑為業的小可人兒,整日里載歌載舞,滑稽又誇張,早在2000多年前就成為了職業搞笑藝人。

搞笑全靠情商高

可並未真正得到尊敬

做一名出色的俳優,光靠長相肯定是不行。畢竟,想紅不難,想要一直紅,還得有點兒腦子。

司馬遷的《史記》中,記錄了一位聰明的秦朝俳優。他叫優旃(zhān),天生身材矮小,但特別擅長講笑話,因此被邀請去為秦始皇表演。

一次大雨時,優旃看見在殿階下的衛兵冒雨值守,內心十分不忍,於是向秦始皇祝酒時,他故作得意,向衛兵大喊:「你們長得高大又有什麼用?還不是站在這裡淋雨?我雖然長得矮小,卻能在大殿休息呢。」

幾句玩笑話,既哄得大家開心,又讓秦始皇在不經意間看到衛兵的辛勞。由此,秦始皇特許衛兵們今後可以輪流站崗。

然而,即便是有優旃這樣的網紅級選手,當時大部分俳優的處境,其實並不樂觀。

由於社會地位低下,俳優總是任人取笑。為了生存,他們也會拿自己身體缺陷自嘲。

據《新書·官人》記載:大臣奏事,則俳優侏儒逃隱,聲樂技藝之人不並奏。意思是說,(宴會中)如果大臣有事啟奏,其他的聲樂藝人只需停止演奏即可,不用迴避,但俳優卻連旁聽的資格都沒有,必須趕緊離場。

關注者眾多,卻沒幾個「真愛粉」。古代俳優更像是玩物般的存在。

他們擅長取悅別人,卻未必能排自己之憂,沒人看到這誇張笑容背後隱藏著怎樣的辛酸。

百家講壇

《鎮館之寶》

播出時間:10月20日-11月5日 11:50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 於毅 周上(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吃不好的人記性就差!這兩樣東西吃夠了,記憶力絕對好!
海天之間的工程奇蹟是怎樣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