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韓國經濟奇蹟增幅比中國更大,但其背後仍然付出很多血汗

韓國經濟奇蹟增幅比中國更大,但其背後仍然付出很多血汗

中國近年來經濟增速飛快,不過應該說擴張規模並非世界第一。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我們的鄰國韓國,從1960年到2018年,韓國的GDP從39.57億美元增長到1.619萬億美元,其規模擴張了409.1倍。而中國的GDP從1960年的597.16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3.608萬億美元,體量擴大了227.88倍。單論增長的規模,韓國的成績可以說是驚人的。

韓國的發展關鍵在於,抓住全球化的戰略機遇的同時,用盡方法截流經濟剩餘。是的,韓國在1987年才實現民主化,之前是典型的威權政治時期。在威權政治時期爆發過許多非常嚴重的政治危機,但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威權政府有辦法用盡各類手段,不惜一切代價來換取戰略目標,只要這個戰略目標是合適的,那麼確實可以獲得經濟增長。除了50年代憑藉強大控制力進行的掃盲運動和基礎設施建設,韓國政府的手段還有很多頗為極端的政策,包括全面禁止使用進口產品、嚴格控制外匯使用、限制外國投資、一定程度上寬容對知識產權的侵害。極為有趣的是,作為冷戰的橋頭堡,處於意識形態第一線的資本主義陣營的韓國也制定和實施了六個五年計劃,類似於蘇聯的計劃模式但也依靠市場調節。

當然,韓國的外部條件也頗為有利。韓國處於東亞地區冷戰的最前沿,美國不能容忍工業基礎強大的朝鮮對韓國躍躍欲試地統一。因此,在1946-1961年間,美國對韓國無償援助了超過31億美元,年均援助可以佔到韓國GDP的15%。這也是韓國發展非常重要的原始資本積累,否則僅僅憑藉國內市場,韓國還沒有那麼快發展的動力。

所以,韓國的發展本質上就是一種反自由主義秩序的「計劃」,在受高水平高等教育的精英帶領下,韓國人用血汗買來了低劣的國產商品,忍受惡劣的居住環境,最後為韓國換來了資金和技術,從而能夠不斷產業升級,最後達到現在這樣頗為強大而且還頗為全面的製造業大國。考慮到韓國獨立時的經濟基礎,這樣的進步極為不易。

當然,「漢江奇蹟」背後也有很多問題。韓國發展的模式本質上是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政府與市場相互嵌入,這其中培養了大量的財閥企業。財閥企業的存在對於韓國政府而言不一定是壞事,他們可以整合經濟要素,在資本稀缺的時期具有更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也降低了政府行政行為的干預成本。在威權政府時期,財閥企業是被政府牢牢壓制的,政府有很多辦法可以對其進行控制。但是在民主化後,韓國政府的能力開始出現了下降,而對政府權力的約束一方面帶來了更為自由的環境、更為合理的公共政策,但另一方面也讓財閥企業的利益被更大範圍地合法化,財閥對政府有反向控制的趨勢,並且也接收了大量私有化的公共資產。財閥企業之間也開始出現了極化,財富向著大型財閥集中,這些都會壓制中小企業發展,並影響未來持續發展的動力。

如果考慮到韓國的經驗,我們可以發現要發展,沒有一個後發國家沒有付出過大量的血汗,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單純依靠自由貿易就能實現發展。面對一個完全加入就會被不斷薅羊毛的國際體系,完全自由對於後發展國家而言將是一場不見血的剝削,所有要發展的國家都必須發展出一套不自由的機制來應付這種面容和善的吃人秩序。而目前來看,只有東亞國家發展出了較為成熟的應對機制,而世界其他地方和國家,包括越南,在應對這種秩序時仍然沒有太多辦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加泰羅尼亞人為何想要獨立?曾是獨立王國,身份認同形成已有千年
中國東風-17導彈讓反導系統無解,預計會很快有系列型號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