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為什麼能當皇帝?居然和他的個人素質有關!

劉邦為什麼能當皇帝?居然和他的個人素質有關!

劉邦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吧,劉邦的出身可以說非常的低微,更是比不上西楚霸王項羽,那麼劉邦為什麼能打敗項羽呢,劉邦為什麼能當上皇帝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劉邦是怎麼坐上皇帝的位置的,喜歡劉邦的朋友可以一起進來了解下吧。在用人方面,劉邦絕對是一把好手。他說自己沒有突出的才能,在擬定戰略和謀劃布局方面比不上張良,在守護國家、安慰百姓、運送糧草方面比不上蕭何,在帶兵打仗方面比不上韓信,但是這三個人都能為我所用,所以得到了江山。但是項羽身邊就範增一個,還是不可用的人。

性格方面,劉邦與項羽截然不同。其一,劉邦寬容大度、心性豁達,能容納不同的人和事。他在當亭長時押送過犯人,當不斷有人逃跑時,他乾脆把犯人都放了,還與他們一同喝酒。在垓下之戰前夕,劉邦沒有把握打敗項羽,但是他在張良的建議下以利益拉攏了英布、彭越、韓信等勢力,最終合力打敗項羽。反觀項羽,心胸狹隘,為人吝嗇。每次打完勝仗或者部下立功,他都不進行嘉賞,韓信就說他手裡攥著的官印都快要從方的磨成圓的了。其二,劉邦冷酷無情,他被項羽追趕時,為了自己活命,三次把自己的孩子踢下車,登基後對待異性王也絕不手軟。而項羽太看重情義、英雄氣短,垓下之圍都火燒眉毛了,不解決當下危機,只顧他的虞姬和烏騅馬。其三,劉邦能屈能伸,早年還沒發家之前,就被鄉里人和父親看不起,但是他依然喝著他的酒想著干大事業。項羽卻在垓下兵敗後不肯逃回江東,選擇自刎。

政治素養方面,劉邦要比項羽高。劉邦有長遠的眼光,能看清當時的局勢,夠腹黑,他先入的關,不殺投降的嬴子嬰,收買當地民心,等項羽一來,知道自己的勢力不足以抗衡,就立馬拱手相讓,送禮請罪。項羽在政治上顯得很稚嫩,目光短淺、固執己見、自以為是。范增看出劉邦不一般,叫他提防,他卻不聽。後來進入咸陽,他殺掉子嬰,燒毀秦皇宮,還屠殺咸陽城,先前攻下的城都被屠戮過,完全不得民心。

心理素質方面,劉邦面對失敗,能夠冷靜思考應對,項羽心浮氣躁,受到挫折就喪失鬥志了。項羽曾經綁了劉太公威脅劉邦要煮了他,但是劉邦卻用一句「我父親即為你父親」化解了。垓下之戰,項羽大敗,不肯聽亭長的話過江東,全然沒有要東山再起的想法。

劉邦為什麼能當皇帝

在劉邦和項羽爭霸中,堂堂的西楚霸王竟然敗給了一個無賴漢王,讓人無法理解。其實,劉邦能當上皇帝是有原因,這其中有劉邦自身的素質所在,也有時勢和運氣的所在。劉邦身上所具備的領導才能是項羽望塵莫及的,而時勢也造就了這樣的一個平民皇帝。

劉邦有數不清的缺點和道德問題,但是他的個人素質更符合皇帝的要求。在個性上,劉邦豁達豪爽,勇敢無畏,心胸開闊,用人有道,做事不拘一格,能屈能伸。他早年雖然無所事事,但是廣交好友,這時期結交的人後來幾乎成了創建和穩定漢朝的中流砥柱,而且隨時都敢當領導者,大方與其他諸侯分享利益。劉邦能為了目標不擇手段,不管是欺騙對手還是貶低自己。在政見上,劉邦擁有出眾的政治才能和高遠政治眼界,制定了以關中為後援地,進可攻、退可守的爭霸策略,即使屢戰屢敗,也很容易再出擊。他還通過約法三章籠絡民心,用利益拉攏其他勢力。

劉邦經過了多年的積累,不管是在人脈還是閱歷,於是抓住了反秦起義的時機,從起事到後來的爭霸一步步走向了權力的頂峰。他是順應時勢的英雄,以一個普通平民的身份在反秦爭雄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最終完成了那個時代所需要的使命。那個時代不需要項羽那樣過重的殺戮,而是希望有劉邦那樣與民約法三章的治理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劉邦的故事傳說(一)
劉邦的性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