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戰奧匈帝國單兵護具,穿上能當防彈衣,放下能當盾牌,功能還挺多用

一戰奧匈帝國單兵護具,穿上能當防彈衣,放下能當盾牌,功能還挺多用

防彈衣,現代軍隊必不可少的裝備,在戰場上可以有效保護士兵的生命。上世紀60年,美國成功研發出凱夫拉縴維,防彈衣自此向著輕量化的方向發展,不過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年代,防彈衣的材料基本都以金屬為主,如同鐵甲一樣沉重。

圖為1916年,奧匈帝國士兵展示的防彈護具,面積很大,有點像圍裙的樣式。雖然從外型來看沒什麼特別的,就是一塊簡單的鐵板,但實際上它的功能還挺多樣。

值得注意的是,這套防彈護具的下擺是可以活動的,如果穿在身上,它就是防彈衣,可以抵禦來自前方的子彈;而如果把它在地上,再打開鐵板,它就變成了簡易盾牌。

在找不到掩體的情況下,士兵完全可以將防彈衣當做小型掩體使用,而且下擺位置還提前設置了步槍口,以便士兵伸出武器進行發跡。雖說當時的材料限制了防彈衣,但設計師的腦洞還是相當大的,設計了這麼一套多用護具。

一戰德國風暴突擊隊的防彈衣,樣式上更接近中世界歐洲騎士的板甲。

一戰英國的防彈衣,具體設計和德國的很相似。這類防彈衣的缺點很明顯,金屬製成的防彈衣太重,而且太硬,十分影響士兵行動能力。

一戰美國的重型防彈衣,堪稱金屬防彈衣的「巔峰之作」,要是沒點身板,恐怕連這套防彈衣都承受不起。

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一戰、二戰時期的防護道具還比較落後,不過在槍械火力愈發兇猛的情況下,各國也都注意到了護具的重要性,因此戰後才會推動護具的研發,有了今天種類繁多、功能全面的防彈衣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俄烏反恐演習對比,俄軍已用無人車開路,烏軍還用著盾牌加AKM
1957年,美軍指導下的台灣陸戰隊,用著全套美式,腰間掛中正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