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楚漢中分鴻溝之時,項羽還挺厲害的,為何倆月後就命喪垓下了?

楚漢中分鴻溝之時,項羽還挺厲害的,為何倆月後就命喪垓下了?

如果你曾仔細看過楚漢爭霸時的地圖,你一定會對項羽命喪垓下感到奇怪:

垓下在項羽都城彭城的大南邊,項羽為何會死在垓下,而不是死在彭城西邊的某個地方?

因為項羽本就沒打算回彭城,而是要去楚國舊都壽春。

經過將近四年的楚漢相爭,項羽終於想明白一個問題,他項羽之所以越大地盤越小,是因為他沒有像劉邦那樣的大後方,項羽的彭城乃是四戰之地,根本就不適合做大後方。

而項羽要去的壽春則完全不同,那裡土壤肥沃,便於灌溉,適合耕種,項羽只要回到壽春,用個三五年時間休養生息,再與劉邦一決雄雌,還是極有戰勝希望的。

更何況,項羽的大司馬周殷正駐紮在壽春,項羽回到壽春,與周殷會和,相當於劉邦的還定三秦。

不過可惜得很,項羽如意算盤打得好,對面的劉邦更是布局高手。

在張良、陳平兩位頂級謀士勸劉邦一鼓作氣猛追項羽之後,劉邦派出先鋒樊噲追擊項羽,樊噲也不負期望,在陽夏追上了項羽留下斷後的人,全殲斷後的楚軍。

樊噲的勝利反而讓劉邦一激靈,項羽竟然沒有往他朝思暮想都要衣錦還鄉的彭城方向趕,而是往南走了,這不由得不讓劉邦思索,項羽究竟想幹什麼。

劉邦果然是鬥智不鬥力的高手,稍一思索便明白項羽的意圖了,於是給韓信和彭越下達了指令:

乃進兵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不會。

劉邦原本打算跟韓信、彭越在固陵會師,全殲項羽的楚軍,但韓信和彭越都想就地起價,不與劉邦在固陵相會。

這時是漢四年9月,距離劉邦全殲項羽的楚軍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劉邦當時已經確定,如果硬拼的話,全殲楚軍也沒任何問題,但是,如果劉邦拼盡全力,換來的結果只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那樣的話,項羽雖亡,他劉邦也將元氣大傷,別說無力管控臧荼、彭越等諸侯王,自己也有可能成為第二個項羽。

所以,無論如何,劉邦一定要讓韓信和彭越過來,要藉助他們的兵力和項羽抗衡,保住自己的優勢兵力。

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之。用張良計,於是韓信、彭越皆往。

這時候,劉邦做了兩件事,

一是跟項羽的楚軍正面抗衡,然後小敗,躲到軍營中,牽扯項羽的注意力,項羽就像被拴在滎陽、成皋一帶一樣,再次被劉邦拴住。

二是採納張良的計策,大封韓信和彭越,兩個無利不起早的傢伙把軍隊傾巢出動,並預先向垓下靠攏。

這還不算,為了徹底搞定項羽,讓項羽無路可退無家可歸,劉邦還派遣盧綰、劉賈率兵趕赴項羽撤退的目的地壽春,誘降項羽的大司馬周殷。

及劉賈入楚地,圍壽春,漢王敗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馬周殷舉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隨(何)劉賈、齊梁諸侯皆大會垓下。

周殷雖是項羽中重用之人,但其能力比較一般,在盧綰和劉賈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於是周殷在弄清形勢之後迅速投降了,並以屠城父為投名狀,和被劉邦封為武王的英布會和,到垓下圍困項羽。

至此,劉邦已完成對項羽的合圍並斷了項羽的希望,項羽已是籠中之鳥,想要飛卻怎麼也飛不出去。

於是就有了後世文學創作的經典素材:霸王別姬。

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記載之中,項羽並沒有別姬,而是把十萬軍隊交給最信任也最有本事的將軍鍾離眜,自己帶著八百人趁著茫茫夜色逃了出去。

項羽想的是,他要像劉邦逃出彭城那樣逃到壽春去,然後再等鍾離眜歸來,哪怕鍾離眜只帶了一半楚軍回來,項羽依舊可以憑藉勇猛和楚軍彪悍的戰鬥力維持一下,再圖翻身。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不過很可惜,項羽雖然聰明,但劉邦一點也不笨,漢軍中幾十萬隻眼睛盯著項羽,發現項羽跑之後,立即派五千騎兵去追,追至烏江邊,項羽無船可渡,身邊又沒了多少親隨,項羽方才放棄最後的掙扎,進行一番慷慨陳詞,隨後自刎身亡。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其實,項羽口中的天並不是天,而是對面的劉邦,項羽明白,劉邦能把尚有十萬兵馬的他逼到絕路,就能把只剩二十多個親隨的他逼到死路,就算他渡過了烏江又如何?還不是一樣惶惶不可終日?

戰爭就是這樣,勝了可以笑,敗了就要認。

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史記·荊燕世家》、《史記·留守世家》、《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魏豹彭越列傳》、《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遙望燕園 的精彩文章:

文青咪蒙消失了,商人咪蒙不斷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