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古人對石的審美

古人對石的審美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在朱良志看來,石之美學,一在「丑怪」,二在「真幻」。丑而顛覆審美定規,怪而超脫秩序之外。而石之鑿空穿眼,虛實相生,讓人得以洞穿紛繁表象,抵達枯寂嶙峋的真實。

當儒家學說定於一尊,社會秩序化到一定程度,石頭所代表的頑拙的、清奇的、推崇生命價值、寧丑勿媚的道的精神便提供了思想的另一維度。朱良志認為,對石的欣賞是中國人自我覺悟的表現。曠逸如蘇東坡,「一方面要維持那種君臣父子的秩序,一方面供著怪石,告訴他天下的事情是什麼樣的道理。」

訪談

道家哲學像石,儒家哲學像玉

南都:為什麼以「石頭」作為研究的主題?

朱良志:我以前做園林的研究、假山的研究、盆景的研究,都涉及到關於石頭的問題。中國古代繪畫里也大量有石頭,比如宋徽宗的《祥龍石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明代畫家吳彬也畫了很多石頭。現代的畫家也有畫石頭畫得非常精彩的,比如劉丹。

中國人對石頭有特殊的感情。我們的石頭不是作為建築的一個基本原件,而是作為文化里的一個基本特點。《紅樓夢》就是《石頭記》,一個由石頭引起的關於人性、人的價值、人的生命需要的思考。一片頑石落入人間,經過儒家仁義禮智信的雕鑿,最後仍然沒有成為寶玉,仍然有頑石那種本然的、原初的、超越秩序的精神氣質。

南都:中國人愛頑石,也愛美玉。怎麼理解國人對質地純然不同的石和玉的喜愛?

朱良志:石和玉在中國是一個體系。陸機的《文賦》中有「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玉是從石來的,石和玉是一體。我覺得道家哲學像石,而儒家哲學像玉。儒家哲學強調君子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它是一種成人之學,也就雕鑿的哲學。玉的溫潤、細膩,帶有人間溫情,象徵玲瓏剔透。所以中國人有佩玉的習慣。

而石是一個未雕的世界。先秦時期,老子就在思考石和玉的關係。有一天我讀到老子的一句話,「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我不想像玉一樣玲瓏剔透,而願意做一顆頑拙的石頭。這種想法在老子那裡就有,在《詩經》里也大量存在。

中國人的審美是「寧丑勿媚」

南都:請談談古人對石的審美。

朱良志:很多人喜歡怪石。「蒼然兩片石,厥狀怪且丑」,這是白居易的詩。又怪又丑的石頭,怪是不符合秩序,丑是不符合審美規範。這樣的東西,作為一種很高的品質,進入到士大夫的思想深層。

南都:這種特殊的美醜觀,與中國的哲學有聯繫嗎?

朱良志:我們在先秦時期就在思考什麼是美,什麼是丑。美和丑是相對的,美的背後是有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人的趣味和知識。而知識和趣味,實際上是帶有「秩序」和確定性的。人們從先秦就在解構這種確定性,老子和莊子就是要超越知識。所以,中國的哲學從一開始就不追求形式美感和人的趣味導致的知識美感,比如西方的黃金分割,認為這樣的東西是淺薄的,是知識的,知識是秩序,而秩序是沒有價值的。

賞石的傳統,自唐宋而興

中國人的欣賞趣味不是怪誕,而是富於哲學智慧。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懂美的問題的,他可以從最原初的東西里發現最精緻的東西。比如宋代的瓷器,明代的傢具,那種巧奪天工、大匠不斫,表面上沒有任何伸張,但是有一種哀而不表的內在的韻味,一種勾魂攝魄的美感。它以不美的形式達到極美的狀態。並不是因為中國人聰明,而是中國人做一切學問都與生命、存在有關。中國人的學問不是為了累積知識,而是為了安頓人心。

「假山」幾乎成為一個哲學符號

南都:《頑石的風流》里辟專章討論了假山,它在古典園林里發揮著什麼作用?

朱良志:假山在唐代出現。天下名山僧佔多,寺院都建立在深山裡,僧人從山裡回來,看到院子里的假山,自問誰是真山,誰是假山?《金剛經》里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正因為藝術是「真幻」問題,假山幾乎成為一個哲學符號。在西方的建築面前都有雕塑,一般是人像。中國建筑前沒有雕塑,但有假山。它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假山可以隔景,也可以點景。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突然之間放一些花木假山,形成一個小景。我們去看蘇州的主要園林,比如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等等,假山都是主體。獅子林幾乎成了假山園。從空間上講,它經常是一園之主體。圓明園以前也有大量的假山,皇家園林的後院幾乎是假山古木的世界。

在假山、蕉葉,中國古代的戲劇中總是在這樣的場景中出現的,它實際上是在思考生命的價值。你看仇英畫的明代宮廷,哪個院落沒有假山、沒有芭蕉那是不可能的。

南都:中國的假山和日本的枯山水,從這兩種園林形態是否能看出兩國哲學的不同?

朱萬章:它們的思想本源都是禪宗的。區別在於,人只能站在枯山水對岸觀看、冥思,中國的假山花木扶蘇,溪流婉轉,人可以在其中穿行。中國的假山是世俗性、生活性的,枯山水則帶有宗教性。

枯山水是寂的,它幾乎成了觀念藝術,看的就是沙和樹,幾組石,幾點青苔,有時候青苔都沒有,幾乎沒有活的語言。而中國的假山在蔥蘢的樹木間,在潺潺水流間,瘦漏透皺本身也是一種宇宙的氣息流動。它是活潑的。中國的文明帶有很濃厚的世俗氣息和生活氣息,這是我們的文明當中最珍貴的東西。

自己找石頭

南都:古人賞玩的石頭主要有哪些類別?

朱良志:最著名的是靈璧石。聲音清越,叩之有聲,色澤黝黑的靈璧石,品級比較高。唐代以後,隨著假山的興起,太湖石受到文人的寵愛。宋徽宗的艮岳里大量使用太湖石,所以蘇州一帶的太湖石,通過運河運到開封,越來越出名。南宋定都杭州以後,太湖石在洞庭東山、西山那個地方,開採當然是有限的。後來有了旱太湖石,再後來有了不是蘇州地方的太湖石,比如安徽的、巢湖的、房山的、淄博的、山東的、廣東的,都可以叫做太湖石,除此之外還有湖北的黃石,徽州宣城的宣石,廣東的英石。石頭隨著時代而興盛,不同的時代側重點不一樣。

南都:你自己會從自然界里搜集一些石頭嗎?

朱良志:我們學院院子里的幾塊石頭,就是我自己找的。有一塊從蘇州找的,也有一塊是圓明園的遺石,從考古文博學院的湖裡給我刨出來的。後來那個地方經常有學生去寫生。

丨文字:南方都市報(有刪減)丨

丨圖片:頑玩石不全、文人空間及網路丨

手藝門中國 ? 手藝文化傳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學院中國合作夥伴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精品熱銷好物推薦——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藝門 的精彩文章:

柳宗悅∶器物的平常之美
在綠樹環繞的郊區,夫妻倆一起做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