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3、你怎麼才能煉得足智多謀之線:顯性謀略和隱性謀略

3、你怎麼才能煉得足智多謀之線:顯性謀略和隱性謀略

以《三十六計》為例,我們講講顯性謀略和隱性謀略。

《三十六計》開篇第一計是「瞞天過海」,意思是通過反覆地做出虛假的動作,令敵人把虛假的表象當作是事實,從而產生習以為常和麻痹大意心理。然後我方再利用對手的這種心理,突然展開新的行動,使得對手陷入被動。「瞞天過海」這一計謀的按語是:「陰謀作為,不能背於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意思是,真正的謀略,絕對不能與「欺上瞞下」或夜中盜竊、暗處殺人一樣低俗。縱使這兩者同樣含有隱秘和欺騙性質,但是,二者的動機、性質不同,其手段的高下不同。謀略,就是要通過運用智謀,在人們都習以為常的表象的掩護下暗中發動新的謀劃。先是刻意營造虛假的現象來誤導對手,以虛假的表象來掩蓋自己的真實目的;然後,再通過一系列行動達成自己的真實目的。這是一種更高深的策劃境界。

分析「瞞天過海」之計,可以發現,謀略包含著兩個對立的方面,即:顯性與隱性。一般來說,任何謀略都具有顯和隱兩種特性,即謀略外在的表現和內在的內容。「瞞天過海」這一計所講的外在的表象就屬「陽」的範疇,是人們所能看得到的東西;外表的偽裝之下所掩藏的真實得目的,則屬於「陰」的範疇,是謀略者真正目的所在,是不被人們所感知的內容。古人講「謀以泄敗」,指的就是謀略一定要注意陰陽協調、顯隱得當。處在「隱」的地位的真正目的,一定要深深地隱藏起來,絕對不能輕易外泄,否則謀略必會失敗。同時,處在「顯」的地位的外在的偽裝,一定要做得極其充分,讓對手看不出自己的真實目的。

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陰者隱蔽,陽者明顯。具體到謀略來說,謀略也分為顯性謀略和隱性謀略。所謂顯性謀略,指的是形式和內容相符合的謀略,這種謀略的目的並不隱蔽,但是,即便是堂堂正正施展開來,同樣也能夠達成設謀者需要的效果。所謂隱性謀略,指的是那些暗中發動的、不公開的謀略。這種謀略的形式與其內容互不相符,也就是說,謀略的形式掩蓋了內容。下面,我們以具體的例子來說明顯性謀略和隱性謀略的特性。

先來看顯性謀略。

漢初有位將軍叫魏勃,他很想求見當時齊相曹參,希望能夠在曹參手下謀取一個職位。但是,他位卑言輕,而且家境貧窮,根本無法花錢來打通關節見到曹參。他很著急,但是,卻得不到晉身之法。冥思苦想之後,他靈機一動,終於想到一個辦法。這天,他探聽到曹參手下有一個非常寵信的舍人。於是,他查到了那位舍人的住處,每天早晨趕到那位舍人家門口掃地。剛開始那位舍人並沒有發現不對勁,後來他的家人把這事告訴了這位舍人。舍人感到非常奇怪,就召來魏勃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魏勃回答說:「我很想見曹相一面,在他手下謀個職位。但是,卻沒有門路去晉見。我知道您心腸好,而且得到曹相的信任,便為您做點小事,想請您將來方便的時候在曹相面前幫我美言幾句。」舍人看曹勃忠厚老實,而且又替自己出了力,再說憑著自己在曹相跟前的信譽,推薦他一下也並非難事,於是便痛快地答應下來。後來,舍人將魏勃引見給曹參。魏勃見到曹參後,得到了他的賞識,一路升遷,最後成了漢朝的將軍。

在這個事例中,魏勃施展的計策就是陽謀。這種謀略堂堂正正,光明正大,表裡如一,沒有欺騙性。但是,由於事先已經全盤料知了事物發展的趨勢,因此,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發力,推動事物朝著自己需要的方向發展。這種謀略的基本特點就是,謀略外在的形式與謀略的內容雖然一致,但設謀者已經把謀略的每一步都料定了,一切事物的變化都在算計和掌握之中。在謀略施展之後,通過不斷投入行動,推動事物朝著自己料定好的方向發展。在歷史上,顯性謀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謀略,史書中有不少這樣的謀略案例。比如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諸葛亮七擒七放孟獲等等。我們以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趙匡胤為了得到軍權,削弱武將的權力,通過請客吃飯的形式,讓手下將領明確知道自己的目的。在計謀設定之初,就已經算定了諸將會服從他的意圖並主動交出手中的兵權。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謀略,避免了殺戮,避免了互相猜忌和相互暗下殺手,確保了兵權的和平讓渡。雖然此種謀略的目的盡人皆知,但是,一旦施展開來,同樣能夠達到謀略者的目的,絕不失為一種高明的謀略。

再來看隱性謀略。

南宋時期有一個有名的將軍叫畢再遇,他武藝出眾,智勇雙全。當時,金兵屢次進犯中原,畢再遇多次與金軍對壘,並大獲全勝。有一次,金軍調集了數萬精銳鐵騎,要與畢再遇決一死戰。但此時畢再遇手中只有數千兵馬,硬拼是不可能的,只有暫時撤走。可當時金兵已經兵臨城下,兩軍成對壘之勢,如果宋軍貿然撤退,金兵一旦察覺,從背後掩殺過來,則宋軍的後果不堪設想。畢再遇冥思苦想之後,下令全體官兵整裝待發,然後,派人將營區內大旗高高掛起,命手下找來幾隻活羊,將羊捆住後腿,把它們吊在繩子上,並將羊的兩條前腿放在鼓上。被吊的羊一掙扎,兩隻前蹄就會咚咚地敲響鼓面。金軍看見宋軍陣中旌旗招展,鼓聲大作,以為宋軍會在晚上偷襲,便一直縮在營區內不敢出來。等到相持了幾天之後,發現對方有些不對勁,派小股部隊去偵察後才發現,宋軍主力早已經撤走了,再也無法追上。

這個故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懸羊擊鼓」。案例中的畢再遇設計的這個謀略,就是我們所說的隱性。這種謀略是以外在的形式掩蓋真實的意圖,給對手以假象,引起對手的誤判,從而有效地掌握主動。

類似此種謀略的例子還有不少,如勾踐卧薪嘗膽圖復仇、王莽禮賢下士謀江山、陸遜火燒連營破玄德等等。這些例子都是利用外在的表象誤導對手而暗中發起行動的謀略,我們將這種謀略都歸為隱性謀略。總之,謀略可根據其性質的不同分為顯性謀略和隱性謀略兩種。作為「陽謀」的顯性謀略,其實施的特點是要將謀略的本來目的清楚地表達出來,並預先謀劃好事物的種種變化,做好應對準備。而作為「陰謀」的隱性謀略(這和人們從道德意義上說的「陰謀」不是一回事),其實施的要旨是絕對不能夠泄露自己的真實意圖。一般來說,隱性謀略是謀略的常見形式,但是,在某些特定環境和特定條件下,顯性謀略也能夠達到極佳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隱性條件作用 的精彩文章:

日本留學的「硬性條件」和「隱形條件」
幼兒園布置教室意義,幼兒園隱性課程教育的顯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