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梁身死定陶,呂臣項羽被楚懷王奪去兵權,為何劉邦兵權沒被奪?

項梁身死定陶,呂臣項羽被楚懷王奪去兵權,為何劉邦兵權沒被奪?

仔細研究劉邦的傳記,我們能夠注意到,在劉邦舉事的早期,其實有很多的人生轉折點。

第一個轉折點是沛縣縣令的毀約,如果沛縣縣令不毀約,劉邦就不能自號沛公,而是僅僅作為沛縣縣令副手的一個存在。

第二個轉折點是雍齒因魏而反,如果雍齒不奪劉邦的大本營豐邑,劉邦就不會在下邳附近遇到張良,也不會投靠項梁並和項梁、英布、陳嬰、呂臣等人共立熊心為楚懷王。

第三個轉折點是項梁身死定陶,如果項梁不身死定陶,呂臣、項羽等人就不會被熊心奪去兵權,沒有被熊心奪去兵權的劉邦也就得不到西進的任務,如果劉邦得不到西進的任務,就不能率先挺進關中,如果劉邦不能率先挺進關中,就不可能約法三章,就不可能得到關中百姓的支持,最後別說是做大漢皇帝了,或許連漢王都做不成。

可以說,項梁的身死定陶是劉邦一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個轉折點。那麼,在這個轉折點到來的時候,為什麼其他人都被楚懷王熊心奪去了兵權,唯獨劉邦沒有被楚懷王奪去兵權呢?

對於這一段歷史,項羽傳記中的記載是這樣的:

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台之彭城,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劉邦傳記中的記載是這樣的:

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台,都彭成,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除了「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之外,兩條記載沒有任何的差別,無論從哪個傳記中的記載來看,劉邦都得到了極大的實惠,不但軍權沒丟,而且被封侯、有封地。

為什麼劉邦得到的待遇和項羽、呂臣的差別如此之大呢?

這很可能跟劉邦屯兵方位有關。

項羽的傳記中是這樣記載項梁死後項羽、呂臣、劉邦三人屯兵方位的。

沛公、項羽相與謀曰:「今項梁軍破,士卒恐。」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劉邦的傳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沛公與項羽方攻陳留,聞項梁死,引兵與呂將軍俱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我們能夠看到,項羽和呂臣分別把軍隊駐紮在了彭城的邊上,而劉邦則選擇把自己的軍隊駐紮在自己起家的大本營附近。

或許正因為項羽和呂臣把軍隊駐紮在彭城附近,趕到彭城的楚懷王熊心才有機會通過後勤補給等操作奪去了項羽和呂臣的軍權,而劉邦的軍隊離彭城較遠,又不需彭城的供給,所以楚懷王沒機會奪劉邦的軍隊,又擔心硬奪劉邦的軍隊引發劉邦軍的嘩變,所以只能安撫劉邦,封劉邦為武安侯,承認劉邦對劉邦軍的最高指揮權,承認劉邦對碭郡的事實上的控制。

這也是劉邦比項羽和呂臣高明的地方。

雖然劉邦和項梁合兵一處,但劉邦從未放棄對起家的豐沛一帶的控制,劉邦表面上看跟項羽、呂臣一樣是個兵頭,實際上卻是集地方財政、兵權於一體的「小皇帝」,關鍵時刻沒人能動得了他。

當然了,對於自己的被奪兵權,項羽也在思索反擊之計,而對於未奪到劉邦的軍權,楚懷王也在反擊。

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願與沛公西入關。

為了拿回被奪去的兵權,項羽提議,由他和劉邦再次合兵一處,西進攻秦。對於項羽的打算,楚懷王自然心知肚明,讓你跟劉邦共同西進,就得把兵權和軍隊還你,到時你項羽就是龍騰四海了,還怎麼控制得了你項羽?

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遣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

對於上邊這一段記載,我們通常認識,這是楚懷王熊心偏袒劉邦,實際上不是的。這其實是楚懷王一箭雙鵰之計。

第一,不讓項羽西進,避免了項羽重拾兵權。

第二,派獨木難支的劉邦西進,無異於送羊入虎口,消滅不願交出兵權的心機男劉邦。

只可惜,楚懷王的計策雖高,但項羽和劉邦的能力又遠遠超過楚懷王的想像,項羽在安陽鎮殺掉了楚懷王指定的最高軍事長官,直接搶班奪權。而劉邦則在西進的途中快速做大,不但成功挺進武關逼迫秦王子嬰投降,而且快速地在關中建立起獨屬於劉邦的威望。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遙望燕園 的精彩文章:

李彥宏終於想到勒緊褲腰帶
楚漢中分鴻溝之時,項羽還挺厲害的,為何倆月後就命喪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