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東榮:財富管理機構要把合適的理財產品賣給適當的金融消費者

李東榮:財富管理機構要把合適的理財產品賣給適當的金融消費者

「要著力提升金融科技應用能力。在全球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特別是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形勢下,我們應該鼓勵各類財富管理機構適應數字化浪潮的到來,加快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積極穩妥地推動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的數字技術在客戶營銷、投顧、投研、估值定價、產品凈值化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的探索應用,提升財富管理業務的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11月2日舉行的中國財富50人論壇2019第七屆年會上說。

去年以來,在國家資管新規的總體框架下,銀行理財新規等政策文件陸續發布,我國的理財產品過去所存在的多層嵌套、剛性兌付等現象持續減少,資金體系內循環和脫實向虛的現象得到明顯遏制。財富管理行業正在朝著回歸本源、統一歸置、防控風險的既定政策方向轉型,呈現出逐漸向好的發展態勢。

不過,當前財富管理行業仍然面臨著經濟轉型攻關、金融開放深化、科技驅動加速等外部環境的新變化,存量資產處置、增量業務開發、新增機構定位等一系列改革轉型也是行業面臨的新的挑戰。在這樣一種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能力、加速轉型、應對挑戰,是財富管理行業需要深入思考並妥善應對的重要課題。

李東榮稱,要著力提升市場需求適配能力。財富管理行業一端連接著人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另一端連接著實體經濟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具有很強的資金撬動效應和資源配置作用,要努力做到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有效地配置財富資源,在謀求財富保值增值的同時,也促進了財富管理行業的穩健發展。

李東榮表示,要著力提升金融風險管控能力。財富管理作為金融服務的重要領域,其發展的過程始終要貫徹風險防控的原則,因此,要注意有效地完善風險管理、合規管理、應急處置、內部控制等業務管理制度。做到風險管控能力與理財業務發展相匹配。

「希望對財富管理產品的發行銷售、投資、兌付等運作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精準的動態監管,特別是向上能夠識別產品的最終投資者,向下能夠識別產品的底層資產,真正實現財富管理業務的穿透式監管。」李東榮說。

在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方面,李東榮表示,財富管理機構應該切實將金融消費者保護融入公司治理、企業文化和經營發展戰略中去,嚴格執行好信息披露、產品登記、風險提示等方面的監管要求和治理標準,增強財富管理機構和理財服務全流程的透明度,並且優化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和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體系。

「要努力做到將合適的理財產品賣給適當的金融消費者,同時,針對高凈值客戶、長尾客戶等不同的客群,分類地開展金融知識的普及和理財教育,引導樹立收益自享、風險自擔的正確理念,打破剛性兌付不合理預期,營造更加誠信、健康的金融生態環境。總之,應該注重通過從財富管理市場的供需兩側開展工作,在完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體系的同時,提高金融消費者的自身保護能力。」李東榮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科創板開市倒計時,交易前須明白這三點
華住系城家完成近3億美元融資 逆市加碼公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