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父母最高級的愛,是聽懂孩子說話

父母最高級的愛,是聽懂孩子說話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解讀 |Jenny喬

來源 |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

不久前,看了一期《少年說》,其中一小段視頻引發了廣泛熱議。

站在台上的小姑娘滿臉委屈,帶著哭腔說:我有一個妹妹,她特別喜歡招惹我,每次我要去教育她的時候,她經常到爸爸那裡去告狀。爸爸,每次你都不管事情真相是什麼,就直接來教訓我,你能不能相信我一次?

小姑娘說完,觀眾席上的爸爸卻開始循循善誘開導女兒:你上學也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嗎,你又比她大六歲,這個道理還用爸爸說嗎?

小姑娘的情緒沒有好轉,繼續反駁說:但是每次明明都是她做錯了,為什麼每次都要讓我道歉?

爸爸無奈地笑了:「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聽到這裡,小姑娘有些著急了:「可是我每次都讓著她,那我讓著讓著她每次就認為這是一種習慣,所以她怎麼欺負我,她都認為你不會說她。」

這時,爸爸表情嚴肅起來:「還是剛才那句話,爸爸再重複一遍,畢竟她小嗎。」

短短四十幾秒的視頻,看得人很扎心。

看得出來,小姑娘平時總是讓著妹妹,對爸爸的偏心都忍著,是個懂事的孩子;可是,面對女兒的指責,爸爸滿臉無奈,一遍遍地解釋,也不能說是個壞爸爸。

可是,父女倆的交流更像是自言自語。爸爸想用孔融讓梨的大道理說服孩子,女兒想讓爸爸知道自己的委屈。

於是,你就懂了,父女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誰也沒有聽懂對方想說的話。

我們都知道溝通是相互的,除了表達自己,我們還要學會懂得傾聽。

《非暴力溝通》中說,通過傾聽,我們會意識到其實人與人之間有很多共通之處,我們越是傾聽他人語言背後的需求和感受,越不害怕和他們坦誠溝通。

美國行為心理學家愛德華設計了著名的「無表情面孔實驗」。被納入研究的媽媽和嬰兒正常互動,孩子表現得很開心,媽媽忽然板住臉,對孩子的表現不作任何回應。

開始時,孩子企圖用熟悉的方式重新喚起母親的注意力,反覆嘗試無果,最後崩潰大哭。

研究中發現,在母親對嬰兒不理不睬的這段時間,嬰兒的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更可怕的是,兩周以後,嬰兒再度回憶起「面無表情」事件,依然發生了可怕的生理反應。

試驗結果很殘酷:當孩子的情感需求被忽視,他們會很痛苦,更不要說真實表達,或者和父母溝通。

共青團湖南省委主持的一項針對青少年群體的社會調研,似乎是這項實驗的進一步延伸。

調研人員統計了長沙市「12355青少年服務台」求助熱線受理的1276萬個案例。結果發現,親子溝通不良是導致問題青少年的主要原因。

在上萬個家長求助案例中,46.2%的家長已經嚴重喪失與孩子溝通的能力,這個數字相對於七年前的調查結果上升了1.2%,並呈現出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在親子溝通障礙的家庭里,孩子反感甚至拒絕與父母交流。「你不懂,懶得跟你說」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很多孩子乾脆關閉了向家長敞開的那扇心門。

一個11歲的小男孩說,他已經一個多月沒跟爸爸媽媽講話了,問他為什麼,他坦然地回答,他們不了解我,跟他們說了也是白說。

為人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的標尺衡量孩子的一切,或者自以為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唯獨喪失了傾聽的能力。

父母最高級的愛,其實是聽懂孩子說話。

很多父母都知道,傾聽孩子的重要,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該如何傾聽。

馬歇爾在《非暴力溝通》中告訴我們,首先,就是要不帶偏見看待孩子的行為,而是真正傾聽他們的想法,體會他們的感受。

想起一個發生在美國的故事。

林克萊特是一個知名的節目主持人,有一次直播現場,他問一個小男孩,長大後想幹什麼。孩子眉飛色舞地說要當飛行員,林克萊特接著問,你想過沒有,如果你的飛機在太平洋上空熄了火,你準備怎麼辦呢?

孩子想了一會兒,堅定地回答,我告訴乘客系好安全帶,然後我打開降落傘跳出去。

孩子剛說完,全場觀眾哄堂大笑。大家心想,到底還是個孩子,關鍵時候還是想著他自己呀。

林克萊特卻沒有笑,他繼續注視著孩子,想看看他接下來的表現。

沒想到,孩子的眼淚頓時奪眶而出。

在林克萊特的鼓勵下,孩子說出這樣一句話:「我回去拿燃料,然後回來再把飛機開回去。」

台下的觀眾只剩下茫然和愧疚的表情,只因為他們沒有等到把孩子的話聽完,便自以為是地誤讀了這個小小男子漢的善良和擔當。

非暴力溝通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就是用心體會別人的觀察,理解他們的需要,傾聽他們的需求。

其次,就是給予孩子反饋。

在我們理解了孩子的需要後,要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同時還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告訴孩子,如果我們的理解不正確,他們可以隨時糾正我們。

馬歇爾給出的建議是,盡量使用疑問句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當孩子不開心,你可以問他:「你很難過,是因為考試沒考好嗎?」。當孩子鬧脾氣,你可以問他:「你是希望媽媽多陪陪你嗎?」

使用疑問句,可以讓我們從孩子嘴裡獲得更多信息,從而拉近彼此的距離。

父母進行反饋的時候,語氣也很重要。有時候你會發現,我們明明是想溝通,但對方的回答卻充滿敵意。這時,你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使用了不恰當的用語,讓孩子感覺,你是在下結論,卻沒有體會他的感受。

正面管教之母簡?尼爾森博士說,積極的傾聽,能幫助你的孩子了解他自己的感受,以及表達這些感受的恰當方式。帶著愛和理解,認可一個孩子的感受,會打開真正的情感聯結和解決問題的大門,建立一種持續一生的愛和信任的關係。

說是一種能力,聽是一種態度,竭力說服不如洗耳恭聽。

所以,一個合格的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衣食無憂的生活,不是昂貴的輔導班,更不是天價學區房,而是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

*註:配圖來自網路

心學粉絲來福利啦,歡迎大家參與~

參與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馮小剛:不要臉以後,我越來越有錢了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往往都是從這一點拉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