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托爾曼——新行為主義時代的行為主義學家

托爾曼——新行為主義時代的行為主義學家

新行為主義背景

華生在從心理學大拿轉行之後,行為主義日漸式微,促使美國的許多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紛紛設法補救,尋找出路,於是出現了一些新行為主義者,比如托爾曼、斯金納等,都是比較著名的新行為主心理學家。


特立獨行的學霸——托爾曼

今天我們來說的是新行為主義時代的代表人物——托爾曼。

托爾曼出生於美國的上層家庭,他的父親是工廠的廠長,母親信仰基督教。他母親常常給孩子灌輸一些如何平靜地生活以及遇事要勇于思考的意識。

托爾曼從小就在本地的貴族學校上學,中學畢業後,他按父母的要求,考入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學,專業是電子化學。

由於他在大學時期讀過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並且受到其思想的影響。麻省理工畢業後,他毅然放棄理化專業,轉而攻讀心理學和哲學,並且考進了著名的哈佛大學。

關於這次轉學的另一原因,托爾曼在他的自傳中提到,那是因為自己不願和哥哥競爭。當時托爾曼的哥哥已從麻省理工大學畢業,而且在理論物理和化學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績。托爾曼爭強好勝的性格導致他毅然走上了與哥哥截然不同的道路。


托爾曼的新行為主義道路

原來,托爾曼是一位華生式的行為主義者,後來他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他的導師霍爾,正是華生式的激進行為主義者。於是,托爾曼在霍爾的思想影響下,再加他自己以前閱讀過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因而深受詹姆斯的機能心理學和霍爾的激進行為主義思想的影響。

同時,他的導師霍爾也受過馮特傳統的訓練與內省心理學的影響。因此,在準備博土論文時期,托爾曼曾專程到德國向心理學家考夫卡學習心理學。1915年托爾曼取得哲學博士學位,1918年受聘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比較心理學的教授,開始指導學生用白鼠進行學習。

到了1923年,他的成名之作《動物和人的目的行為》發表,從此托爾曼自稱是個「目的行為主義者」。但當時的心理學界,對托爾曼的「目的行為主義者」的稱呼充滿疑問,因為「有目的的行為」不就是「意識行為」嗎?怎麼能稱為是行為主義呢?

托爾曼的目的行為心理學論調

{!-- PGC_COLUMN --}

針對「目的行為主義」的質疑,托爾曼解釋到:「我根本不考慮行為者是否有意識,意識是個人的私事,我也不知道它。但是,有機體的行為總是有目的的」。

我們見到一個人走進食品店,我們就會想到,他可能是餓了,是去買吃的;白鼠走迷津是為了找食物;兒童學習是為了獲得知識等等行為總是有目的的,這是任何人都觀察到的事實。接著他就給出如下的幾點解釋:

1、整體行為的概念。

托爾曼把能觀察得到的行為叫做外顯行為。他認為,這樣的行為是一個整體行為,任何整體的行為都包括環境的刺激、有機體的心理過程和反應。心裡過程是決定者,決定有機體接受刺激之後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2、整體行為的目的、認知性。

托爾曼認為,如果把環境刺激比作槍上的觸發器,那麼目的和認知這些內在的心理過程就是引爆彈殼的引信。一個整體的行為就是由引信引起的一連串因果事件鏈條活動的結果。

作為心理過程的決定者所包含的目的和認知,有許多可變的因素。例如環境的刺激(S),生理上的內驅力(P),如餓、渴,性等。他把這些變數叫做實驗變或自變數,是可以由實驗者控制的,也就是說,行為變數因實驗變數的改變而改變,這其實更像一個探究心理和行為關係的公式。

在爾曼看來,通過這一公式,原來不可以觀察到的心理過程就可以通過推理髮現或者預測。例如,「餓」這個詞,它是個變數。本來這是內部感覺,是無法觀察到的,但現在就可以用「多長時間沒有給動物餵食了」,或者「它上次吃了多少食物」等實驗動物進食的時間和一次餵食物的數量推算出來。這是可以客觀地觀察到和數量化的,從而也就符合華生行為主義提出的客觀性和數量化的要求。

3、潛在學習。

這是托爾曼的獨創。他設計的實驗是,將一隻實驗白鼠A,放在迷宮中,不給食物,由它自由行動。這樣過了幾天之後,將白鼠A和白鼠B同時放在相同的兩個迷宮中,結果是A鼠得到食物的時間比B鼠的時間早許多。據此,他認為,A鼠在沒有食物的迷津中所做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也起到了學習的作用,只是當時看不出來。這就是他稱之為「潛在學習」的概念。後來通過比較實驗,A鼠的潛在學習效果就顯示出來了。


托爾曼行為主義總結

通過各種實驗,托爾曼對他的目的行為主義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

1、行為指向總有目的。即任何動物的行為動作總要有所獲得,或者逃避某些事物。也就是說,每次行為總是在表明做什麼,指向何處,因而行為總是有目的的。

2、行為總是具有認知特徵。即任何行為在特定的環境里所達到的行為目的,必須選擇適當的途和工具。因而整體行為不僅是有目的的,而且是一定有認知特徵的。

3、整體行為是可以學會的,因而也是可以管教的。也就是說,任何動物都可以接受教育。

這樣,他的目的行為主義就和華生的行為主義區別開,而稱之為「新亍為主義」,又因為他總是用白鼠做被試,所以人稱「白鼠心理學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目的行為主義 的精彩文章:

華杉:最終目的思維和三現主義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中)-行為主義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