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9歲女孩被訓練獨自回家卻走丟:被逼著獨立的孩子,會毀在父母手上

9歲女孩被訓練獨自回家卻走丟:被逼著獨立的孩子,會毀在父母手上

近日,在網上看到了一段視頻,細思極恐。

晚上7點,鄭州203公交車上,一位小女孩一直在哭泣,遲遲不肯下車。

公交車司機覺得奇怪,便過去問清楚情況。

原來這個9歲的小女孩,坐車坐反了方向,找不到家急得直飆眼淚。

車長聯繫上小女孩的媽媽,才讓她找到了家。

媽媽稱,本來家離得近,孩子年齡小,就想讓她自己坐車鍛煉一下,只是沒想到孩子竟找不到家。

媽媽雲淡風輕地描述整件事情,卻不知剛剛女兒經歷多可怕的心理過程。

她的「鍛煉」,差點弄丟了女兒。

有網友說,鍛煉是可以,但前提得先教!

大晚上,陌生環境,年幼的女孩,這些片語合起來,總能讓人聯想到「危險」。

父母的心血來潮,沒有預演,就讓孩子獨自嘗試,萬一遇見壞人呢?想都不敢想了……

沒錯,孩子獨立很重要,但並不是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

不少父母在育兒路上,打著「獨立自主」的旗幟揠苗助長,卻不知早已陷入「偽獨立」的教育誤區。

01

育兒路上的「偽獨立」

近些年來,「狼爸虎媽」、「怪獸家長」現象層出不窮,引發熱議。

在他們看來,小孩的成長要敢為人先,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幼兒園全托、小學寄宿、低齡留學……這些詞屢見不鮮。

朋友有個2歲半的女兒,特別粘她,只要她在家,女兒就不肯自己吃飯,要她喂。

這事十分困擾她,總覺得孩子這麼大了,理應自己能夠拿筷子抓碗用餐。

想了好久,她主動跟先生提出,是否讓女兒上全日托,鍛煉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

這是多麼常見的邏輯思維!

擔心孩子過於依賴父母,就想「趕」孩子出去鍛煉一趟,好早日掌握獨自生活的技能。

看似合情合理的想法背後,實則是父母迫不及待「催谷」的心態,催著稻穀早早成熟。

認真想想,生活中這種催谷式的偽獨立並不少見。

家長群里,各種拼,就是想看看自己家孩子是否更成熟一些,能獨當一面,每個階段,他們關心的話題時刻在變:

哪個託管中心學到的技能多,最好就是孩子能學會上廁所、自己穿衣服;

孩子上小學,能否自律得如學霸一般,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大一點了,送去國外吧,一個人生活摸爬滾打,才能鍛煉孩子的韌性。

這些「獨立思潮」背後,不過都是「偽獨立」在作祟。

不管孩子准沒準備好,一味催促著孩子獨立生活,即便有一天收到孩子遞交上來的滿意答卷,那也只是按部就班後的產物。

所謂的偽獨立,就好比穀子早早被催熟了,禾苗被拔高了起來,看似一片形勢大好,那不過是父母的自我安慰,殊不知內里卻營養不良,經不起任何推敲。

著名教育專家尹建莉說過:

「孩子首先要獲得溫飽、安全感,愛和親情等這些自然要求,然後才能發展出更高一級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識和能力。

沒有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的獨立,只會毀掉孩子。

02

揠苗助長式的偽獨立

讓孩子成長陷入混亂

熟悉明星鄭爽的人都知道,她演藝生涯並不順坦、跌跌撞撞,看得直叫人心疼。

一次採訪中,爽媽坦言自己從小對鄭爽實施軍事化管理,要求比較嚴。

鄭爽12歲時,被送去四川學跳舞。

少不更事,最需要父母的膀臂和呵護,卻早早被逼著獨立。

內心孤獨的她,連哭也要躲起來,用沉默和執念在夾縫中求生。

如今的她,擁躉者眾多,看似活出獨立女性的傲姿,內心卻極度缺乏安全感。

在爽媽看來,鄭家有女初長成,是大喜事。

可她卻忽略了過早獨立,給女兒帶來的卻是如影隨形的不安和自卑。

孩子練就了一身本領,揮劍斬斷的是健康、正常的人際關係。

親子對話節目《不好說特想聽》中有一對母子,令人印象深刻。

母親從小喜歡「逼」兒子,強制兒子獨立生存。

兒子學滑冰,不熟練總是摔倒,母親鐵心不去扶,眼看著兒子摔了又爬爬了又摔,總算學會了,她心滿意足。

等到兒子成年後,她毫不猶豫斷了兒子的經濟來源,要兒子獨自在國外洗盤子賺生活費,坦言自己和兒子之間就是借貸關係。

她振振有詞:「我沒法陪你一輩子,但我得給你技能。恨我,我也認了。」

她的「用心良苦」,在兒子看來卻是「薄情寡義」。

兒子直言道:「你們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我從小就要偽裝成你們喜歡的模樣。」

母親卻不以為然,也不明白,只是留了一句:「可以翻篇嗎?成年了,豁達些。」

然而這句話,並沒有直面問題,說服不了兒子。

最後他們的溝通,無疾而終。

鍛煉獨立性,原本能給孩子成長之路插上飛翔的翅膀,但「揠苗助長」式的偽獨立卻是一刀子將翅膀剪掉的幕後黑手,最後只會兩敗俱傷。

獨立,本是鼓勵孩子「做自己」,可偽獨立卻讓孩子委屈無比、身心俱疲。

日子一久,偽獨立的惡果也會跟著長成,待它成熟後,剩下的只有一顆很難理解父母的心和一段破碎的關係。

偽獨立,給孩子留下的是一個任務式童年。

任務完成,剩下的只是空虛和衰敗。

03

培養孩子獨立,應源於愛

大文學家魯迅說:「教育必須根植於愛。」

鍛煉孩子獨立性的前提,是出於愛和用心。偽獨立的理由再充分,一旦照進現實,只會成為終生遺憾。

身為人母,我們一定要做好這三件事:

1.尊重孩子的成長

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成為多少家長的座右銘。

可不容忽略的,是每個孩子成長本身就有一定的自然規律,存在差異性。

過早讓孩子學習獨立,錯過建立關係、互相擁抱的時機,只會抑制孩子的成長,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中科院侯瑞鶴博士曾說過:

「真正的獨立不是訓練得到的,而是孩子在得到敏感、有愛的照顧,獲得對這個世界基本的信任感,感到被愛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內在需求。

2.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和保護

11歲的高雅先天性失明,她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每天都能獨自上學,不需要任何人幫忙。

然而她不知道,原來愛她的媽媽是一路跟隨著她的「影子」,時刻關注她的動靜。

媽媽說:「我不希望她發現我一直跟著她,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她真正自信、真正獨立。」

鍛煉孩子獨立,並非留她在黑暗世界中自行摸索,而是化成她看不見的守護神,默默支持她,直到孩子用自己的腳去丈量世界。

這好比放風箏,父母牽著一頭,孩子在另一頭自由翱翔,二者始終有牽連。

孩子擁有堅強後盾,才能飛得更遠,走得更快。

3.重視孩子的精神獨立

曾看過一位作家分享未成年兒子搭乘飛機的經歷。

兒子獨自背著行囊,在過安檢時面對工作人員,沉著又淡定,讓身邊的人紛紛驚嘆,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作家坦言,他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精神獨立。

他常讓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並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觀點。

平日里,他也鼓勵孩子積極去觀察、探索、總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因此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時不害怕、不膽怯,反而落落大方。

培養孩子的獨立,除了物質獨立外,精神獨立才是影響深遠的意識。

探索如何更好培養孩子,是每個父母的職責。

父母心,承載的期待又多又滿。

不妨在下決定前,先想想可預見的結果,是愛?還是傷害?

孩子能早日自理,自立,固然是好事。

可是,真正的獨立,並不是急於求成,而是水到渠成。

它就像是在孩子成長的土壤上播下一顆良種,有愛和關懷的陽光雨露,靜候花開。

當孩子獨自走人生路時,內心懷揣的是信心和希望,而非懷疑膽怯恐懼,這才是有益於他終生的教養。

一個內心有愛,又懂得獨立生活的孩子,他未來,必然可期。

但願每個父母,在孩子長成獨立飛翔的翅膀前,先教會他飛翔的技能吧!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大師 的精彩文章:

30歲寶媽產後抑鬱,丈夫裝監控盯梢,網友:搞笑中帶著心酸
為什麼說針葉櫻桃是維生素C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