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清朝最後一款德國步槍,重金引進,標尺射程兩千米,還沒造好大清亡了

清朝最後一款德國步槍,重金引進,標尺射程兩千米,還沒造好大清亡了

1896年,清朝從德國引進了一款名為委員會1888式步槍的武器,並在其基礎上仿製出了國產步槍——漢陽造,成為了接下來幾十年內中國產量最大的武器之一。

實際上為了拯救瀕臨崩潰的大清,當時的官員很捨得從外國引進先進武器裝備,但並非所有武器都能像漢陽造那樣流傳下來,即便是那些性能比漢陽造更優秀的,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淘汰。

漢陽造採用的是7.92毫米毛瑟步槍彈,威力挺大,但關鍵當時中國士兵普遍偏瘦,有點承受不了7.92毫米的後坐力,所以清政府於1898年提出6.8毫米步槍彈,並要求德國以此為基礎進行改良。

修改口徑多大點事?德國直接把7.92毫米步槍彈進行縮口,也就是說彈殼依舊是7.92毫米,彈頭卻換成了6.8毫米,同時裝藥量減少五分之一,這樣既不用重新設計子彈,又滿足了清政府的要求,而新誕生的武器被稱為毛瑟M1907步槍。

1907年,毛瑟M1907步槍交付給了清政府,廣東兵工廠率先完成仿製,改稱為三三式步槍(1907年即光緒三十三年)。1911年,廣東廠以江南局研發的三年式步槍(1911年即宣統三年)的長槍管為基礎,對三三式步槍進行進一步優化,使之更符合中國人的體型。

三三式步槍的性能其實不弱,槍長1245毫米,槍管長742毫米,全重3.63公斤,發射6.8×57毫米毛瑟步槍彈,彈倉最多可容納5發彈藥。

相比於當時世界上的主流步槍,三三式擁有重量輕、後坐小、精度高、結構可靠等優點,槍口初速甚至略高於其原型7.92毫米毛瑟彈。

照門上刻有射程標記,最大標尺射程達到了2000米,當然這只是最大射程,有效射程不可能有這麼遠。

不過,等到廣東廠把改良好的三三式交給清廷大佬時,大清滅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根本沒有時間測試、量產,因此清朝到死也沒用上這款重金引進的武器,反倒是便宜了北洋政府。

1912年,廣東廠在北洋政府的授意下開始量產工作,此時清朝已經沒了,再叫光緒三三式步槍有些不妥,於是改為了元年式步槍(1912年即民國元年),同時將口徑從6.8毫米改回7.92毫米。

6.8毫米是專門適應中國人體型的彈藥,為何要改回7.92毫米呢?其實倒不是北洋政府想要否定清朝,而是當時全國主流彈種是7.92毫米,產量大、成本低、購買渠道多,而6.8毫米根本無法通用。

全國範圍之內,能夠生產6.8毫米的只有廣東、上海、廣西、四川等幾個省份的兵工廠,各省連自用都不夠,更別說普及到全國了,所以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即便知道7.92毫米後坐力很大,也只能改回去,於是重新改型之後變成了四年式步槍(1915年即民國四年)。

軍閥混戰爆發之後,廣東廠受戰亂影響毀於一旦,四年式步槍的產量大幅度下滑。再後來的「萬國造」時代,軍閥更願意選擇西方進口的武器,國產武器銷量再遭削弱,雖然元年/四年式步槍的性能很優秀,但生不逢時,沒能闖出名頭。

到了二戰爆發,僅存的元年/四年式步槍早已和正規軍無緣,基本都是地方民兵在使用,產量遠遠不及漢陽造或中正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傳說中的轉輪火炮,五根炮管,每分鐘40發炮彈,英軍用來炸魚雷
印度230萬警察,具體是如何構成的?特警突擊隊擁有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