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市場期盼已久的降息在最「意外」的時候來臨?

為什麼市場期盼已久的降息在最「意外」的時候來臨?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019年11月5日上午,中國人民銀行將1年期MLF操作的利率從3.3%下調至3.25%。這次降息,既在意料之外,與通脹壓力下的市場共識相悖;又在情理之中,其觸發條件和政策邏輯符合我們10月上旬報告的預測(《降息的四維空間》)。

我們認為,此次市場預期與央行行動的背離,驗證了利率政策邏輯的兩大關鍵變革。第一,自LPR形成機制改革後,降息空間已經從「一維」變為「四維」。降息空間的大小不可再一概而論,不同維度空間的開閉輪動將決定央行降息結構化的立場、時機和形式。此次央行「意外」調降MLF利率,驗證了這種空間輪動。第二,在降息空間的輪動之下,10月份 LPR加點停止下調,以及結構性存款新規的適時推出,反映了統一的政策新搭配,是調降MLF利率的催化劑,而非抑製劑。

基於「四維空間」 的分析框架,我們認為,短期降息空間的釋放已較為充分,長期降息空間仍待培育,因此需警惕市場的降息預期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明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工具或將以定向降准為主,下半年降息進程則大概率有望加速發力。

關鍵變革之一:降息空間的四維裂變。2019年8月LPR形成機制改革以來,市場對於中國央行降息的預期先急速躍升,後斷崖式下跌。特別是10月上旬至今,隨著CPI增速迅猛抬升,降息預期跌至谷底。與市場共識相反,我們自10月上旬的報告以來始終堅持:「如果LPR報價的下調未能明顯加速,則首次MLF利率的調降仍有望在今年年末至明年年初發生」(詳見報告《降息的四維空間》)。此後,10月下旬LPR報價的下調停滯,而11月初MLF降息旋即到來,與我們前的預測邏輯一致。

為什麼市場期盼已久的降息,卻在最「意外」的時候來臨?為何市場預期背離了政策走向?我們認為,首要的原因在於,市場尚未完全意識到降息空間的根本性變革。正如我們此前報告所述,由於本次LPR形成機制改革完成了市場化降息與政策性降息的分離,降息空間已經由一維分裂為「途徑期限」的四維空間(詳見附圖)。第一維是市場化降息(下調LPR加點)的短期空間,LPR改革打破信貸利率的隱性下限,利率中偏離市場實際需求的虛高水分被擠出,從而形成了降息空間。第二維是市場化降息的長期空間,取決於金融機構的內部資金成本,即FTP利率。第三維是政策化降息(調降MLF利率)的短期空間,主要制約在於外部的匯率風險和內部的期限利差風險。第四維是政策化降息的長期空間,空間的大小將取決於央行最根本的兩大長期政策目標,即維護物價水平穩定和保障經濟平穩增長。

基於上述的四維空間框架,本次MLF降息本質反映是降息空間的輪動切換。一方面,市場化降息的短期空間趨於閉合,而長期空間難以打開。在經年累積而成的「水分」被擠出後,想要進一步推動市場化降息,則需要啃下以改革方式降低FTP的「硬骨頭」,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較之於短期的一次性紅利釋放,長期的市場化降息將進入慢行狀態。另一方面,政策性降息的短期空間出現。10月末至今,隨著中美貿易博弈局勢緩和,人民幣匯率呈現持續的企穩態勢,而金融機構亦從5-6月份的風險衝擊中逐步修復,疊加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剛性需要,因此政策性降息的短期束縛減弱,空間小幅打開。

關鍵變革之二:LPR加點的政策信號。此前導致市場篤信「不降息」的另一個理由,在於10月份LPR並未下調,中斷了改革後的持續下行趨勢。與市場預期不同,基於四維空間的框架,我們認為,這一行為並非政策性降息的抑製劑,而是催化劑。

正如上文所述,市場化降息(下調LPR加點),短期靠「擠水分」,長期靠啃「硬骨頭」,即降低FTP利率。只有促使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提高資產負債管理能力、資金運用效率和資金定價能力,才能持續降低內部資金成本,進而為市場化降息、金融體系讓利實體經濟創造更廣闊的空間。但是,這顯然不是短短數月內能夠完成的。所以,10月份LPR加點停止下調,非是「不願」,實為「不能」。即央行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意願並未減弱,但是金融機構內部資金成本的下降空間趨於枯竭。

與此相互驗證,10月份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從政策全局來看,此舉通過打擊「假結構性存款」,有利於減少變相提高存款利率的行為,從而降低銀行的負債端成本和內部資金成本。這實際上也表明,短期的市場化降息空間不足,監管層正在發力通過改革的方式,培育長期的市場化降息空間。由此可知,既然短期內市場化降息難有作為,那麼政策性降息就要適時予以補充,因此小幅調降MLF利率的迫切性由此上升。

降息並不「意外」,未來將向何方?基於上述的新分析框架,我們可以從新的角度出發,對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勢進行解析:

第一,降息空間再輪動,從短期轉向長期。如上文所述,前期的LPR加點調降釋放了市場化降息的短期空間,而本次MLF利率下調則兌現了政策性降息的短期空間。由此,降息空間短期已接近用盡,需要放眼長期。長期來看,改革對金融機構內部資金成本的調降作用仍需時日,而未來1-2個季度的通脹沖頂對政策性降息的束縛增強。由此,未來一段時期,難有基於利率政策的持續強刺激,需警惕市場的降息預期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第二,定向降准在前,降息接力在後。明年上半年,由於政策性降息長期空間受限,定向降准有望成為更為優先的政策工具。市場化降息的可能性或將存在,但取決於金融機構的改革進展,幅度和次數料將有限。待明年年中通脹觸頂回落之後,政策性降息和市場化降息的空間才會顯著擴張,從而促使降息加速發力。加總而言,明年全年LPR的下行空間最高或將達到50bp。

本文作者為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程實、工銀國際高級經濟學家錢智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家嘴雜誌 的精彩文章:

岳榮產業園的「三維聯動」模式
魯政委:二十年未有之變匯率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