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舊物之美

舊物之美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說,「器物前半生是創作者賦予的……後半生則拜託給了選擇它的人。」如果你懂得,你能體會到,器物它是有生命的。它隨著人的變化而變化,跟隨主人的氣息在成長,你如何對待它,它就如何回報你。

你有沒有迷戀過老物件?

表面附著一層淺紫色銹跡的銀壺,看久了竟然比簇新鋥亮的新壺更耐看;經年使用,沾滿了茶漬的茶巾像一塊老鹵豆腐乾,在茶席上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曾經破碎的茶碗,經過鋦瓷修復,反而更有味道;又比如,當茶人長期使用一件陶器,陶壺表面的釉光吸附了茶味、茶色,感染了身體和雙手的溫度,釉面散發一層淡淡的潤光,我們把這種變化的叫「皮殼」。

一把簇新亮潔的銀壺,胡亂的燒著,用完扔到一邊,從不保養,等到已經布滿了難看的銹點之後,已經無法處理。昂貴的餐具,買回來放在家裡最高的玻璃櫥窗上「供起來」,那麼它永遠都只能成為你家裡的客人,和你保持一個禮貌和陌生的距離…….而那些在日常中頻繁使用,陪伴了每一個尋常日子,見證無數歡笑與淚水、家長里短的器物,慢慢地變得如家人般溫潤,即使表面有褪色,出現了一道淺淺的裂痕。

當你撫摸著那道裂痕,猶豫著要不要把它放進垃圾桶的時候,內心卻開始默默呢喃:「這『老傢伙』年紀也不小啦,好像也變成我人生的見證者了呢……」

有人喜歡簇新的東西,有人喜歡光鮮亮麗的東西,有人喜歡流行,當然也有人喜歡「老東西」。vintage發燒友們出國時,愛逛歐美跳蚤市場,喜歡去印度的市集淘貨。背包客們去到雲南、四川,看到苗族的老綉片和銀器就挪不動步伐......愛舊物,或許是喜愛那一份時光沉澱的溫度,和歲月賦予的從容。

說起來,舊物又分西洋的和東方的。西洋器物工藝品種類豐富,有很多分支,北歐是一路,法國義大利的曲線多一些,更多宗教色彩......好看是好看,你可能也會買,但那種東西不是你血液里的,感受還是不一樣。東方的器物,似乎天生就帶有中國人骨子裡記憶的基因,彷彿是從你的身體里生長出來的,使用的時候,也更容易和使用者融為一體。

有時候看某個茶人泡茶,那把壺看起來好像是他身體里延展出來一部分,那樣的和諧,那樣的氣韻生動。

一件凝練大氣的金屬器皿,經過千萬次捶打,才得以與主人見面。一把樸拙無華的陶壺,數萬年前從岩石到泥土,而後還要再經歷人工淬火的歷練、並下定不破的決心,才得有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可能……那些沾染著創作者心血和性情,無法復刻的每一件器物,難道不值得使用者用心去欣賞與呵護嗎......

人類的城市是一個大型垃圾製造場。

打折的時候,我們總會買一堆;有名人推薦了,也會瘋狂刷卡買一打;明星同款需要買,網紅推薦更想買......買到最後房間要擠爆了,那就趕緊扔吧,便宜的可以扔掉了,有裂痕的,就更要扔掉了。

可是,有裂痕的器物,發舊的器物,就一定是不好的器物嗎?

其實,如果你懂得,你會明白,器物上的每一個痕迹,都是歲月的恩賜與禮讚,也是人和物之間關係最迷人的地方。正如很多人會找金繕師傅學習如何修補杯子。修繕補丁,最大的本意就是珍惜。

「敬天、惜物、節用」一直是國人的傳統習俗。老子曰「人者,生於父母之身,立於天地之間,自然之物也。貴己賤物則背自然,貴人賤己則違本性,等物齊觀,物我一體,順勢而行,借勢而止,言行自然,則合於道。」《張子正蒙》中有「大人者,有容物,無去物,有愛物,無殉物,天之道然。」

生鏽的銀壺,可以小心處理,把銹擦掉;壺面氧化不均,黑色濃淡不一,也只是暫時過程,更有改善的方法,經年養護的紫砂,到達一定時間後,壺身的光澤潤起來又會略暗下去,那是一種暗卻有神的光,經歷歲月出落得愈發沉穩......

光是看著那壺,內心的喜悅都是無以言表的。當然,這其中需要付出的細心、耐心、恆心,是必不可少的。捫心自問一句:你對待它,是否可以做到像對待親密伴侶一樣:接納、信任、容忍、寬恕,還有細心體察的慈悲......

珍惜你身邊那些愛舊物的人吧,他們是有溫度的人。

手藝門中國 ? 手藝文化傳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學院中國合作夥伴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精品熱銷好物推薦——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藝門 的精彩文章:

別再吃冷庫蘋果了!樹上直摘,脆爽多汁的高原大蘋果,自然熟大口吃
六旬夫妻歸隱田園,20年沒買新衣服整日與泥土為伴,卻引無數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