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像了解感冒一樣去認識抑鬱症

像了解感冒一樣去認識抑鬱症


唯有知郁,才能更好地治郁

近年來,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日益引起公眾的關注。今年 2 月份連續兩起自殺事件引起了輿論的熱議,先是華東師大的江緒林老師自殺,隨後是「史學天才少年」林嘉文墜樓。在這兩起自殺案例背後,我們都看到同樣的「陰影」——抑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預計到 2020 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範圍內第二大致殘疾病。目前全球有 3.5 億抑鬱症患者,我國抑鬱症人群約 9000 萬,每年有 20 萬人因抑鬱症自殺。

因此,認識和了解抑鬱症,提高對抑鬱症的敏感性,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是從社會層面上防止抑鬱症的重要措施。


抑鬱情緒 ≠ 抑鬱症

作為一種精神疾病,現代社會對抑鬱症的認識也日益充分,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誤區。抑鬱是一種正常的情緒體驗(抑鬱情緒不是悲傷,而是缺乏愉悅體驗),並不是有抑鬱體驗就是得了抑鬱症。

當我們面對挫折、失敗等負性事件時,產生抑鬱情緒是一種正常反應,一段時間後,我們經過調整是可以走出來的。只有長時間(持續兩周)、無原因處於抑鬱狀態中,才可能是抑鬱症。

所以,有抑鬱情緒不要緊張,但較長時間的抑鬱體驗是需要警惕的,應該向專業人員求助。

如何診治抑鬱症?

抑鬱症對患病者的影響絕不僅限於情緒,還可以體現在思維活動、意志行為和生理等方面。

典型抑鬱表現可以為「三低」:情緒低落、思維活動抑制、行為活動減少。抑鬱症可以伴有生理不適體驗,常見的有無原因的頭部不適,胸悶等,但一般來說這些不適都無法找到生理疾病的客觀依據。

關於抑鬱症的診治,目前抑鬱症的誤診率還是較高的,因此,需要對抑鬱症引起重視的不僅是普通民眾,醫生隊伍尤其是非精神科室的醫生同樣如此。

當前對抑鬱症的治療措施相比 20 年前已經有非常大的進步,總體而言,抑鬱症是一種可以治療且總體療效還是很不錯的疾病。通過系統的心理治療,抗抑鬱藥物治療等方式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或者明顯好轉,但及時診斷、系統治療是取得療效的關鍵。


非典型抑鬱症,同樣需要重視!

1. 微笑型抑鬱,這種「微笑」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出於應對社會交往、應付工作、應付家人、礙於面子而違心地強顏歡笑。「微笑」過後或當獨處的時候可能體驗著更深刻的孤獨和寂寞。

2. 隱匿性抑鬱,這類抑鬱的癥狀往往不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患者往往抱怨的是各種身體不適,常見的是反覆持續出現的各種軀體不適和植物神經癥狀,而抑鬱情緒卻往往被軀體癥狀所掩蓋,展現得不充分。在尋求解決生理問題時,病人多不找精神科醫生,而多往其他科室就診,往往無法定位病因,導致誤診。


如何面對抑鬱症和抑鬱症患者?

1. 不要歧視,不應該從道德角度評價抑鬱癥狀,如指責患者懶散、不思進取、不孝順等,將疾病與思想問題、道德問題混為一談;

2. 表達真誠的關心、理解和支持,但不應該是簡單的安慰「沒事的,堅持一下就好」「有人比你更不幸」等;

3. 做好陪伴和支持,陪伴中應該給予充分的關注,充分溝通,家人、親友的情感支持和幫助對於患者恢復自信、改善癥狀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4. 重視運動的作用,抑鬱症患者往往因癥狀影響不願參與運動,家人親友的陪伴、鼓勵在此時就是非常重要的支持。

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對於日益普遍的抑鬱症,需要我們更加重視,像對待感冒一樣,加以認識、了解和理解,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知郁、治郁」,避免抑鬱症帶來更多的惡果。

歡迎添加微信:skxl8828,為你解答各類有關抑鬱症方面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症 的精彩文章:

秋天是抑鬱高發季節,這是一份專業的抑鬱測評,都來測試一下吧
抑鬱症有著怎樣的癥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