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醫生:了解什麼是焦慮,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心理醫生:了解什麼是焦慮,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我們就先要確認一下什麼樣的是焦慮情緒。在這裡,我教給各位看官一個非常直接的判定方法,那就是看時間指向性。

我們都會主觀的認為我們的情緒來源於對事情的認知,也就是事件誘發了我們的情緒。那麼按照時間指向性,就能夠很清晰的對自己的情緒做一個準確的判斷。


第一、抑鬱情緒

時間指向性是過去。是對過去發生過的事情,產生的有關於懊悔、自責、低落等等情緒狀態及思維狀態,那麼這種情緒就屬於抑鬱情緒。

第二、恐懼情緒

時間指向性是當下。恐懼情緒都是當下的情境引發的。比如,恐高,只有站在了高處,才會產生恐懼心理。比如,怕黑,也只有身處黑暗之中才會害怕。


第三、焦慮情緒

時間指向性是未來。對於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而擔心。有的擔心有具體的事件指向性,有的擔心是沒有具體的事件指向。不管是否是過分的關心未來的事件,只要是涉及到未來的擔心,基本上就屬於焦慮情緒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焦慮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的。而由情緒引發出來的行為才真正的有好壞。其實每一種情緒對我們都是一種保護。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情緒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們現在言歸正傳,當我們有了焦慮情緒的時候,要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來解決我們的焦慮情緒。在這裡,我介紹兩種比較容易使用,又切實有效的方法。


第一種:放鬆訓練

放鬆訓練常用的有三種方式:

A、呼吸放鬆

B、肌肉放鬆

C、合理想像放鬆

在我做心理諮詢的時候,經常會將這三种放松方式混在一起來用。不過對於各位看官而言,就不太適合了。因為B和C最好是有人能夠進行面對面的專業引導。那麼今天我主要給大家說一下A、呼吸放鬆。

常用的呼吸放鬆又分兩種,一種是鼻腔呼吸放鬆,另一種是腹腔呼吸放鬆。我們重點來學學第二種腹腔呼吸放鬆。

在做這個放鬆訓練之前,請先找一個地方,以自己感覺最舒服的方式做下來,「葛優躺」也可以,甚至是完全的平躺下來都可以。準備好了以後,就可以開始練習了,具體步驟如下: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一步、一隻手放到腹部、一隻手放到胸部,閉上雙眼,將體內的氣體排空。

第二步、用鼻子吸氣,讓氣體通過鼻腔、胸腔到達腹腔。一直吸滿,吸不動為止。

第三步、憋氣,至少3秒鐘以上

第四步、用嘴巴緩慢的呼氣,一直將體內的氣體全部呼出體外。

第五步、重複上面的1、2、3、4步。


是不是很簡單呀,簡單之中透露著複雜。整個過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項,我也給各位看官寫出來。

【要點】

1、吸氣時間短、呼氣時間長

2、吸氣鼓肚子、呼氣凹肚子

3、吸氣用鼻子、呼氣用嘴巴

4、吸氣、呼氣胸腔都不動

5、吸滿氣體要停留3秒鐘以上

【注意】

1、在進行腹式呼吸的過程中,要講注意力集中到軀體感受上來。

2、酸、麻、脹、困、乏、熱、出汗、疼等等。

3、情緒不佳的時候可連續做上一段時間,10-15分鐘。


不知道各位看了上面的內容感覺如何,是不是有的朋友已經開始練習了呢?如果你想去教給你的朋友,那該如何操作呢?下面我就把引導語發出來,只要按照我的引導語來引導你的朋友就可以了。

請你用一個舒適的姿勢半躺在椅子上,一隻手放在腹部,另一隻手放在胸部,注意先呼氣,將體內的氣體排空。開始用鼻子吸氣,氣體經過鼻腔、胸腔進入腹腔。一直吸氣到吸不動為止,停留三秒鐘。1、2、3......開始用嘴巴緩慢的呼氣。呼氣的時間要長於吸氣的時間1、2、3、4、5......直到將體內的氣體全部排空。

好的,就是這樣。我們再來一次。吸氣的時候一定注意,氣體要進入到腹腔,這個時候放在腹部的手感受到了一股向外的推力。放在胸部的手是感受不到胸腔的變化的。現在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我的聲音上面來

吸氣,保持停留1、2、3......;緩慢的呼氣1、2、3、4、5、6......; 很好,再吸氣,保持停留1、2、3......;緩慢的呼氣1、2、3、4、5、6......; 很好,再吸氣,保持停留1、2、3......;緩慢的呼氣1、2、3、4、5、6......;

很好,做得很好。我們再來三遍,這次大家一邊做一邊去注意你們的身體感受,看看有沒有什麼麻、酸、漲、出汗、發熱等狀態出來

吸氣,保持停留1、2、3......;緩慢的呼氣1、2、3、4、5、6......; 很好,再吸氣,保持停留1、2、3......;緩慢的呼氣1、2、3、4、5、6......; 很好,再吸氣,保持停留1、2、3......;緩慢的呼氣1、2、3、4、5、6......;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二種、認知重建

為什麼要說是認知重建呢?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提出了著名的ABC理論。 (中文:合理情緒療法)

A---誘發事件(也就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或還沒有經歷卻擔心的事情)

B---不合理信念(在經歷當中,我們出現的想法、看法等)

C---情緒及行為(當下我們自身出現的情緒癥狀和行為)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認為是A引發了C,我們會說就是這樣的事情,才讓我有這樣的情緒和行為的。我要是不經歷這樣的事情,肯定也不會有什麼負面的行為呀?

殊不知我們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阿爾伯特·埃利斯研究發現,其實真正引發我們產生不良情緒和行為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自己主觀上對這個事件的看法(也就是信念)才引發了我們的不良情緒和行為。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就要找到我們的不合理信念是什麼?

剛才說了,信念就是我們的想法,看法,認知等等,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確定什麼樣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信念呢?這裡告訴大家不合理信念的三個主要特徵,大家看看信念裡面是否有這三個特徵就好了,如果有,那就是不合理的信念。

不合理信念的三個主要特徵:

1、絕對化要求:「應該」「必須」這樣的詞語出現在語句中。例如:你是我男朋友,你就應該讓著我;我是你媽媽,你就應該聽我的等等 。。。。。。

2、過分概括化:以偏概全,僅僅是通過一件事情或者一種行為來判斷完整的事情走向,或者是對一個人的整體評價。例如:這個人真差勁,過節了都不知道給我買禮物。

3、糟糕至極:將事情可能出現的結果災難化。例如:一個孩子沒考上大學,家長會說:這個孩子完了,以後沒啥大前途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得出,是什麼引發了我們的焦慮情緒。找到了結症所在,那就可以進行我們的錯誤認知修正了。經過了認知重建,我們的焦慮情緒自然就可以得到有效地緩解了。

當然,如果兩種方式配合著使用的話,效果會更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焦慮 的精彩文章:

了解常見的6種焦慮症,看看你是否正被焦慮症所困擾
九點鐘輕度焦慮,十點鐘重度焦慮,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