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發起180起知識產權盜竊案調查,華裔科學家無端成攻擊對象……

美國發起180起知識產權盜竊案調查,華裔科學家無端成攻擊對象……

都說「學術無國界」,然而,美國政府卻讓這句話變成了一個笑話

今年5月,總部位於紐約的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宣布禁止華為員工參與學術編輯和審稿,令全球學界嘩然。

除此之外,美國還特別擅長用簽證來限制某些專業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來美,前不久還發生了「用簽證阻止中國航天代表團到美國參加國際會議」的事件。

雖然之前多起對華裔科學家的指控被證實是冤案,但這也並沒有讓美國就此收手。

據11月4日《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打擊生物醫學領域知識產權盜竊,正調查180起潛在盜竊案,幾乎所有事件都涉及華裔科學家

無所不用其極的監控和調查

讓在美華裔科學家生活在恐懼之中

在有重要研究項目的美國醫學院里,至少有一半正在面臨秘密調查。

而這其中,絕大部分被調查的都是華裔科學家。

今年8月,美國堪薩斯大學的華人副教授陶豐被聯邦政府起訴,他被控犯有四項欺詐罪,如果罪名成立,他將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和最高25萬美元的罰款。

陶豐在堪薩斯大學的個人主頁

此次對陶豐的指控主要是來自兩方面:

涉嫌欺詐美國能源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騙取經費;在福州大學全職工作,未如實向堪薩斯大學披露同中國大學的關係。

陶豐的律師彼得·R·蔡登伯格(Peter R. Zeidenberg)在採訪中表示,「大學教授們有暑假,他們(一部分華裔教授)常常會在暑假期間在中國擔任職務。他們並不認為必須要把這種職務報告給大學。」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也發表看法說,美國許多大學都會定期向教師發送表格,填寫工作的相關情況,但表格中的項目有許多模糊的地方,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按自己的理解隨手一填,事後也基本上沒什麼反饋。

他還表示,美國司法部現在格外注重甄別以往處於模糊地帶的個案,其實是對教育和學術的政治化,「這很難不讓人想到,在冷戰時期,美國司法部也曾對許多蘇聯專家亂扣帽子,大肆污名化他們,這實際上是一種政治追殺。」

陶豐(右下)在今年4月獲得了堪薩斯大學的學者成就獎

而在今年5月,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兩名華裔科學家李曉江和李世華夫婦突然被學校開除。夫婦倆都是美國公民,在埃默里大學工作多達 23 年。

李曉江夫婦

據美國《亞特蘭大憲法報》(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報道,埃默里大學發現,李曉江夫婦沒有披露他們在中國獲得的資金支持,而且他們在中國的工作量超過了他們在美國任職機構的規定。

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李曉江的實驗室突然被查封,實驗室的不少中國留學生都因此被解僱了。這些學生主要是在實驗室的中國博士後和實驗員,並且美國方面還要求他們在30天內遣返,而原本博士後失去工作資格後,應該有90天的緩衝期。

李曉江對學校的處理非常不滿,因為學校根本沒有給他機會來回應這些指控。

現在夫婦倆都來到暨南大學工作,李曉江在接受採訪時稱,他不僅在論文中透露了與中國機構有關的項目和任職關係,而且還向埃默里大學前任院長提交過申請書,並獲得同意。

李曉江夫婦在廣州

妻子李世華也補充說,「我們的工作是為全人類的,你不能說,如果我在中國工作,我就不忠於美國。」

像這樣莫須有的指控還有很多。

美國許多最負盛名的醫學院在內的71家機構,目前正在調查180起涉及潛在知識產權盜竊的案子,幾乎都涉及華裔科學家,包括已經歸化的美國公民。

在FBI所提供信息的推動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NIH)去年發出1.8萬封公函,敦促負責管理政府研究經費的人保持警惕。

那麼,FBI是怎麼得到這些「證據」的呢?

當然是無孔不入的監控。

今年4月,3名來自美國休斯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in Houston)的華裔研究人員被高調解僱。

而解僱理由也差不多:他們存在利益衝突和接受中國資助並不予上報的行為。FBI在這幾位研究人員和中國同事溝通的郵件中,發現了某些證據。

捕風捉影式的證據收集,無孔不入的監控,不人道的對待,冗長的訴訟,高額的保釋和訴訟費用……讓在美工作的華裔科學家處境越來越艱難。

可能會有人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教授們應該知法守法。

對此,在美國紐約州工作了30多年的華人律師海明表示,「美國國內政客將華人當做替罪羊是一貫做法。柿子挑軟的捏,我所經歷的這麼多華人相關案件中,沒有一個是真正的間諜,都只是正常的商業和學術往來,只是因為他們對於美國紛繁複雜的法律不了解,無意中觸犯了而已。」

多起針對華裔科學家的冤假錯案

早已讓美國學界不滿

儘管FBI和學術官員都強調,他們不是因為華裔科學家的族裔而把他們作為調查對象的,但對如此大範圍的調查是如何開展起來的,他們一直保持沉默。

再聯想到之前的好幾起針對華裔科學家的冤假錯案,原因簡單明了,一切都是因為政治。

2015年5月21日清晨,世界知名超導專家、美國天普大學物理系教授郗小星在家中被一群FBI探員帶走。

美國司法部在第一時間對外公布了郗小星的「罪名」,指控他涉嫌將美國機密敏感國防科技輸送給中國企業,犯有「通信欺詐」「協助和教唆犯罪」等多項罪名。一夜之間,他就被扣上了「間諜」的帽子。

一旦罪名成立,他將面臨最多80年監禁和100萬美元罰款。

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檢察官一直沒能拿出間諜指控的證據。他們指責郗小星把一種敏感的實驗室設備、俗稱「暖手器」的設計圖提供給了中國的研究人員。這種加熱器在超導研究中很有用,郗小星簽署的保密協議就包括它。

而一些知名物理學家作證,作為案件核心的那份設計圖並非「暖手器」,而是一種公開設備的設計圖,FBI犯了業餘的知識性錯誤。

幾個月後,美國費城檢察官辦公室要求撤銷對郗小星涉及通信欺詐的4項罪名。

罪是免了,可是對他造成的傷害呢?

他的女兒不僅親眼看著一群人持槍衝進家裡,給他戴上手銬,隨後又要在學校里一遍遍跟同學解釋,自己的爸爸不是間諜;在被捕後,他被學校停職,失去了物理系臨時系主任的頭銜,並且被禁止進入校園、與學生交談。

案件被駁回後,郗小星重回講台。但他說,他和家人依然生活在持續不斷的恐懼中。

「我們總是害怕,我們做的一切,FBI都在監聽,我們的一些言行可能會被歪曲,」他說,「我們的腦海深處始終有這種恐懼。」

就在郗小星被捕的半年前,美國氣象局的水文學家陳霞芬,被指控非法下載國家基礎設施數據,而實際上她只是為朋友查閱了一些公開資料。

「我的同事透過窗戶看著我被抓走」,門外圍滿了現場報道FBI「抓中國間諜」的媒體,陳霞芬後來回憶說。

6個月後,她被無罪釋放,可直到2018年,陳霞芬才恢復職位。

針對這些指控帶來的傷害,郗小星和陳霞芬分別在2017年和2019年,先後向美國政府提起了訴訟。

你們以為經歷過這些事件之後,美國政府會變得收斂一些嗎?

並沒有。

2018年2月15日,世界級的機器人和自動化專家、前密歇根州立大學(MSU)教授席寧,被FBI以涉嫌欺詐而逮捕。

根據法庭記錄,具體的指控如下:

在 2011 年至 2016 年的 5 年內,以虛假帳單方式向 MSU 及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報銷了超過 40 萬美元的旅遊和其他開支,並將所得的金錢主要償還巨額的信用卡欠款。

多年來,席寧一直「站在機器人和自動化相關學術研究的全球前沿」,並頻頻在世界各地出差,在 7 年半的時間裡飛行了 1175 次航班,為 MSU、IEEE 和全社會的利益全力推廣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

他的律師Ronald Safer稱,雖然,席寧報銷這些旅行中花費的部分資金的過程,並不完美,也就是記錄保存 「不太理想」,但對所有證據進行檢視後,可證明席寧的報銷請求都是合法的。

此外,密歇根州立大學還指控席寧違反了該校的政策,接受了香港城市大學的第二個終身職位,在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申請聯邦撥款時,也未透露與中國有關的研究及資助。

席寧否認了校方的說法,校方也一直拿不出應有的證據。

於是,助理檢察官Hagen Frank提出動議駁回起訴書,理由是「陪審團在8天的庭審後陷入僵局,政府沒有合理的預期證據會在重審中發生重大改變,或重審將產生不同的結果。」

這幾年,美國司法部對員工進行重組,把重點放在防止中國和其他國家盜竊美國商業秘密等一些間諜活動上,華裔科學家就成了重點懷疑的對象。

好在美國學界依然有人在堅定地為華裔群體發聲。

就在埃默里大學正式宣布開除李曉江夫婦的同一天,耶魯大學發表聲明,表達了對國際學生和學者以及國際科學合作堅定不移的感謝和支持。

耶魯大學校長在聲明開頭便提到:

「美中關係緊張,學術交流受到越來越嚴格的審查,使得耶魯大學和全國各大學的許多國際學生和學者感到不安。」

針對這種情況,校長向耶魯的留學生和學者團體許下承諾:

「一如既往地歡迎和尊重國際學生和學者。感謝他們,為追求知識和真理所帶來的專業知識、創造力和奉獻精神。」

「我們將繼續督促政府秉承美國的一貫的政策,歡迎國際學生和學者在美國學習和工作。開放——這是美國優秀研究型大學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始終是耶魯大學的標誌。」

而在今年6月,位於華盛頓的關注科學家協會(Committee of Concerned Scientists,CCS)也公開致信美國總統川普,呼籲美國政府停止對華人科學家的恐嚇行動。

在這封信中,他們先是列舉了包含上文中案例在內的一些事實。

接著表示,這種對於所有身處美國的科學家進行基於種族相貌,且不分青紅皂白的調查,根本就是不應該存在的。這種調查不但損害了美國的形象,還損害了國家的安全,而且還對一些最優秀的科學家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使他們考慮離開美國,其中甚至還有一人,是在法官對政府的批評聲中被驅逐的。

基於以上,CCS呼籲美國政府立即停止恐嚇華裔科學家的行動,並發表公開聲明,向他們保證,他們將被視為美國社會中平等的、有價值的成員。

想要贏得競爭優勢

打壓別國終究是下下策

這些年,中國在經濟上的崛起,讓美國感到非常不安。

這種不安,反映到了美國政府以「經濟間諜」起訴華裔科學家的案件數量上。

根據澎湃新聞的統計,從1997年到2017年,在180起經濟間諜和盜取商業機密的案件中,至少有55起涉及到了中國公民或者美籍華裔。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其實,像上文中出現的這些華裔科學家,一直是我們國家「千人計劃」的重點吸納目標。千人計劃又稱「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主要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

這樣的計劃並不稀奇,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的措施,美國科技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榮局面,也是靠吸納全世界的年輕科學家和工程師才得來的。比如,美國的彈道導彈系統,就是由二戰後被招募到美國的前納粹火箭科學家幫忙建造的。

一直以來,美國經濟從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來的人才當中獲益巨大 ,而如今因為霸主地位不保,又開始針對華裔科學家,可以說是十足的兩面派。

要知道,無論是頂尖學者,還是華裔科學家,之所以會選擇美國,看中的是美國在科研上的開放和包容。

如今,中國正在更開放地面向世界,歡迎國際學者來到中國進行科研,這才是一個國家在面臨國際競爭時,應有的態度。

而美國呢?當下排擠華裔科學家的做法,不正是科學領域的「閉關鎖國」嗎?

至於這兩種選擇孰優孰劣,答案顯而易見。

ref:

https://cn.nytimes.com/usa/20191105/china-nih-scientists/

http://www.sohu.com/a/335748154_162522

http://www.elecfans.com/d/1015012.html

https://mp.weixin.qq.com/s/lh9eqdvSWdRpcOOLWPK1k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