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新魚入缸,有沒有必要先查病

新魚入缸,有沒有必要先查病

我發現人們對愛好的偏執,大多開始於一廂情願的付出,而且一旦過渡到重度佔有模式,就喜歡摳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這種像極了愛情的樣子,在養魚中真的福禍相依。

攝影丨熱心市民阿亦

雖然我喜歡研究養魚的一些小細節,但對自家的魚並不愛護,新魚到家會直接過水,過一會不見異常就當它們開始適應新環境了。當然其中也有一入缸就出現應激的。因為每條魚的健康狀況不同,體質弱的魚該特殊對待。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david6239

之前跟大家聊過七彩神仙的檢疫必要性。這種魚被大家稱為「葯魚」,是因為一生都要有魚葯相伴。

不過隨著水產養殖技術的成熟,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七彩神仙已經有了一定的適應性,從美洲大陸帶來的脾氣也開始轉變,水土不服的現象正在消退,所以有些皮實的七彩神仙其實不需要經歷十幾天甚至二十多天的定期檢疫。當葯魚不再那麼依賴藥物,其他觀賞魚是不是也同樣可以不用檢疫呢?

圖片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adliwahid

作為我國原生魚,金魚擁有悠久的歷史跟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是冷水魚中比較容易養活的品種,比寬鰭鱲這種跳缸小能手要省心得多。不過我身邊有很多養金魚的朋友,在入手後沒有特別慎重過水,導致魚出現白點。前幾天只是零星的幾個,後來蔓延到更多,最後掛掉了。

圖片來源丨Flickr

攝影丨Mike Beauregard

我們在討論魚病緣由時,覺得是商家給了病魚,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現在先進的造假水平越來越高超,病魚天天被葯催生,非經驗十足的人很難辨別魚的狀態,買到病魚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也有人覺得是新魚入缸前沒有做好準備,也就是說沒有先檢疫。現在這個年代,給魚做檢疫的並不多,大部分人都是過一下水,然後慢慢靜養,先餓幾天再說。可能只有少數價格昂貴的觀賞魚才會用標準的手段做檢疫吧。

圖片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thewayofcolor

一般檢疫要持續好幾天時間,家裡有備用缸是先決條件,自己有充足的時間折騰是必要條件。此外時刻牢記緩慢加溫,控制藥量以及觀察觀賞魚狀態,是保證魚不中途掛掉的重要因素。

我發現我跟一些魚友很喜歡馬後炮,魚死了才給建議。好在他們把我想說的都說完了,我只能在一邊安慰魚主。我忽然發現魚這種生物真的是很神奇,有些魚看著生龍活虎,進缸之後也攻擊性十足,但只要某個維繫著它生命的關鍵點稍微傾斜,就會受到致命性打擊。

此前我也養過一些小魚,一年四季都出人意料地皮實,不過有一天氣溫下降,這些魚就忽然掛掉了,好像提前商量好似的。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它們連寒冬都扛過來了,偏偏倒在暖春的腳下。

圖片來源丨Flickr

攝影丨Virginia State Parks

於是要不要給魚做檢疫,也成了我時常要考慮的問題。在我之後接觸過的魚之中,也有不做檢疫也活得好好的,它們並不會因為少用了些內寄、外寄葯就奄奄一息,也不會因為沒有經過溫度考驗而眼神渙散。

圖片來源丨Flickr

攝影丨shankar s

我諮詢了幾個朋友,他們認為給魚定期做檢疫,包括入缸前的檢疫是有必要的。不過他們只是感覺做檢疫更保險,而自己的魚大多都不做檢疫。雖然有一些魚入缸後會掛掉,但經歷的次數多了,也有點麻木了。

這個世界時時刻刻都在做選擇,大自然也在做選擇。剃掉不好的魚,留下好的魚,本來就順應原始法則。我們給魚做檢疫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優勝劣汰的進程,為了取悅自己的愛好跟三觀而已。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Zucky123

不過所有的事情都受很多因素影響。不給魚做檢疫的老魚友,可以憑藉敏銳的觀察力跟豐富的經驗先預判觀賞魚的狀態,並在完整的過水後隨時應對一些不良狀況,讓新魚入缸的染病幾率一降再降,而新魚友並沒有這麼強的養魚素質。

攝影丨牽你手一起白頭

文末分享一下新魚的檢疫思路:到手後先過溫半小時,然後入備用缸緩慢升溫。過一兩天換水觀察情況,並放亞甲基藍。之後換一次水,下一步可以放內寄葯,也可以下黃粉,再換水之後就可以入主缸了。

檢疫時間可長可短,短的三五天,長的十幾天,關鍵點其實就是加溫、換水、下藥、換水。只是每條魚的具體狀況不同,有的要反覆用藥,有的要多換幾次水觀察。

文章系意牌旗下【YEE水族世界】整理首發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聲明:文章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即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寵 的精彩文章:

嘗試綠蘿轉水,半邊身子種進魚缸,勉強存活
靠空調跟加熱棒,精準控制魚缸溫度,安全過夏天